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8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涉及增压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增压泵本体;增压泵本体的尾部套装有柔性件;柔性件装设于第一支撑座;增压泵本体的头部套装有弹性件;弹性件与第一支撑座之间通过承载杆相连接;两承载杆之间装设有与第一支撑座相平行的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之间装设有隔音罩;隔音罩套设于增压泵本体的外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对增压泵的减震降噪效果,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
本技术属于增压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增压泵的安装结构通常采用刚性支架,刚性支架具有多个(例如四个)支撑脚,通过螺栓将支撑脚固定在工作台上,从而实现对整个增压泵的安装固定。然而,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可靠性较差,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以及震动,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包括增压泵本体;所述增压泵本体的尾部套装有一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装设于一第一支撑座;所述增压泵本体的头部套装有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第一支撑座之间通过一对承载杆相连接;两所述承载杆之间装设有一与第一支撑座相平行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之间装设有一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套设于增压泵本体的外周上。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为一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内嵌于第一支撑座的一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一对相对内侧均为敞口结构的容置壳体;两所述容置壳体之间形成对增压泵本体头部的包裹腔。进一步地,一所述容置壳体的内端面垂直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且该容置壳体的外侧壁至少对称设置有一对第一支座;另一所述容置壳体由一对容纳腔构成;两所述容纳腔的内端面均垂直连接有多个第二缓冲弹簧;两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边缘处均设置有一第二支座;位于同一侧的两所述第二支座之间通过一紧固件相连接;两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一与第一支座相对应的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与第一支座之间通过连接螺柱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柱上套设有一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设置于两容置壳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一所述容置壳体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两对第一支座;一对所述第一支座用于安装连接螺柱;另一对所述第一支座用于安装承载杆。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增压泵本体的尾部套装一柔性件,并利用第一支撑座作为柔性件的安装结构以及增压泵本体尾部的支撑结构,同时在增增压泵的头部套装一弹性件,利用承载杆将弹性件与第二支撑座相连接,并在承载杆上装设一用于提高对增压泵支撑效果的第二支撑座,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对增压泵的减震降噪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合推广应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弹性件与第一支撑座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隔音罩装设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弹性件装设于增压泵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容置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增压泵本体,2-柔性件,3-第一支撑座,4-弹性件,5-承载杆,6-第二支撑座,7-隔音罩,401-容置壳体,402-容纳腔,403-连接螺柱,404-张紧弹簧,4011-第一缓冲弹簧,4012-第一支座,4021-第二缓冲弹簧,4022-第二支座,4023-紧固件,4024-第三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包括增压泵本体1;增压泵本体1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增压泵本体1的尾部套装有一柔性件2;柔性件2装设于一第一支撑座3;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套装有一弹性件4;弹性件4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通过一对承载杆5相连接;两承载杆5之间装设有一与第一支撑座3相平行的第二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6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装设有一隔音罩7;隔音罩7套设于增压泵本体1的外周上。其中如图2及图5所示,柔性件2套设于增压泵本体1的尾部,且两者过盈配合;柔性件2为一橡胶圈;橡胶圈固定内嵌于第一支撑座3的一表面上;第一支撑座3由用于承载柔性件2的圆形端盖和设置于圆形端盖下部的支撑块构成;圆形端盖的外侧壁具有一对用于安装承载杆5的连接耳;承载杆5穿插于连接耳上,承载杆5与连接耳间隙配合,且承载杆5的端部通过螺母进行限位;支撑块呈等腰梯形结构,且支撑块的下部具有一对延伸脚。其中如图1、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弹性件4包括一对相对内侧均为敞口结构的容置壳体401;两容置壳体401之间形成对增压泵本体1头部的包裹腔;一容置壳体401套设于增压泵本体1的机身上,且该容置壳体401具有四个与增压泵本体1头部结构相对应的第一外扩腔;一容置壳体401的内端面垂直连接有四个与第一外扩腔相对应的第一缓冲弹簧4011,且该容置壳体401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两对第一支座4012;第一缓冲弹簧4011设置于第一外扩腔中,且第一缓冲弹簧4011的一端可与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一表面相抵;两对第一支座4012均布焊接于一容置壳体401的周侧壁上;另一容置壳体401由一对容纳腔402构成;两容纳腔402包裹于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出水口处;两容纳腔402的相对内侧均开设有与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出水口相配合的定位缺口;两容纳腔402均具有一对与增压泵本体1头部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外扩腔;两容纳腔402的内端面均垂直连接有多个第二缓冲弹簧4021;第二缓冲弹簧4021设置于第二外扩腔内,且第二缓冲弹簧4021的一端可与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另一表面相抵;两容纳腔402的相对两边缘处均焊接有一第二支座4022;位于同一侧的两第二支座4022之间通过一紧固件4023相连接;紧固件4023由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构成;两容纳腔402的外侧壁均设置有一与其中一对第一支座4012相对应的第三支座4024;第三支座4024与第一支座4012之间通过连接螺柱403相连接;另一对第一支座4012用于安装承载杆5;承载杆5穿插于第一支座4012上,承载杆5与第一支座4012间隙配合,且承载杆5的端部通过螺母进行限位;两连接螺柱403分别设置于增压泵本体1头部的上下方;连接螺柱403上套设有一张紧弹簧404;张紧弹簧404设置于两容置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包括增压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增压泵本体(1)的尾部套装有一柔性件(2);所述柔性件(2)装设于一第一支撑座(3);/n所述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套装有一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通过一对承载杆(5)相连接;/n两所述承载杆(5)之间装设有一与第一支撑座(3)相平行的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二支撑座(6)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装设有一隔音罩(7);所述隔音罩(7)套设于增压泵本体(1)的外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包括增压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泵本体(1)的尾部套装有一柔性件(2);所述柔性件(2)装设于一第一支撑座(3);
所述增压泵本体(1)的头部套装有一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通过一对承载杆(5)相连接;
两所述承载杆(5)之间装设有一与第一支撑座(3)相平行的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二支撑座(6)与第一支撑座(3)之间装设有一隔音罩(7);所述隔音罩(7)套设于增压泵本体(1)的外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2)为一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内嵌于第一支撑座(3)的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包括一对相对内侧均为敞口结构的容置壳体(401);两所述容置壳体(401)之间形成对增压泵本体(1)头部的包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增压泵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容置壳体(401)的内端面垂直连接有多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珠郑成业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博山顺达水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