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据储存及通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46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媒体资料储存及通讯装置,插接于一计算装置或外围装置,以便与该计算装置或外围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该多媒体储存装置包括有:印刷电路板,用以呈载后述的组件,其一端具有一组端子可提供差动讯号及同步时脉的并行传输讯号(ParallelSignals)以提供作为与外部系统连接的工作接口;控制器,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端子,其根据该外部系统送出的控制信号以切换该组端子的讯号连接状态,以控制该多媒体储存装置的传输速率及功率消耗;以及储存媒体,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控制器,用以储存数据。(*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媒体数据储存及通讯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多媒体数据储存及通讯装置及其判断程序,尤指一种可根据系统送出的控制信号以切换该多媒体装置工作于一适当的讯号接口模式,以控制该多媒体装置的传输速率及功率消耗。
技术介绍
按,一般的小型储存卡与主机或可携式电子装置间具有众多接口,例如CFC(Compact Flash Card)或SD(Secure Digital Card)/MMC(Multi-Media Card)等即为其中两种较为普遍的接口。然新进发展的USB接口的储存卡则具有高速传输的优点,例如美商Intel公司主导发展的ExpressCard及由国人PQI自行发展的智能棒(Intelligent Stick)系统。传统的智能棒其便是一具有USB接口的储存卡,而USB2.0版本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每秒60M字节,但其相对缺点为较为耗电,因为并非每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皆需要那么快的速度,例如MP3播放器。传统智能棒只具有USB2.0接口,而USB 2.0接口具有VBUS、D-、D+及GND等四个端子,且具有5.0V的工作电压、一组由差动讯号D-、D+所构成的数据宽度以及60MB(字节)/秒的传输率。因为其传输率高且较为耗电,因此适用于需要大量传输数据的应用中,例如但不限于高分辨率数字相机或数字摄影机等需要传输影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MMC(Multi-Media Card,下称多媒体卡)是由MMC协会所推出的协议,为一种低成本数据储存及通讯媒体,其被设计以适用于智能电话、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数字录像机、MP3播放器、电子游戏机等。该多媒体卡具有7脚位(PIN)(注:其中一脚位作为扩充用,Reserved),目前已推展至4.0版本,在3.3版之前,其具有3.3V及1.8V的工作电压、1位时脉同步的数据宽度以及0-20MHz及26MHz的工作频率。然而为了增加其传输率,因此在4.0版规格中增加了数据的频宽,-->而具有1位、4位及8位的数据宽度而成为13脚位(PIN),以及0-20MHz、26MHz及52MHz的工作频率,其最快的传输率为52MB/秒。虽然4.0版多媒体卡具有52MB/秒的传输率,但还是较USB2.0版的60MB慢,然其确实较USB2.0版本省电。因为其传输率慢但较省电,因此适用于需要较少量传输数据的应用中,例如但不限于MP3播放器、第三代行动电话等需要传输较少数据但较长的待机时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然一般的多媒体卡或USB接口的储存卡,其大部分只具有一个接口,例如多媒体卡就只具有一MMC接口,USB接口的智能棒就只具有一USB界面,虽然还是可以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进行数字影像或MP3声音讯号的传输,但是以USB接口的高速来传送数据量较低的MP3声音讯号,却又消耗较高的电源,显得有些可惜;或者以MMC接口的较低速来传送数据量较大的影像讯号,虽然较省电但传输速度却较慢。因此,使用者选购多媒体卡或USB接口的储存卡时就需要面对上述优缺点的抉择,诚属美中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崭新的接口技术-智能棒接口(IntelligentStick Interface,ISI),并利用该接口技术设计一种多媒体储存或通讯装置,其可根据主机系统送出的控制信号以切换该多媒体装置工作于一多媒体储存棒接口模式(Multi-Media Stick,MMS)或一智能型通用串行接口(SmartUSB,SUSB)模式,以控制该多媒体装置的传输速率及功率消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多媒体装置系统的工作模式的判断程序,其可判断并决定该多媒体装置系工作于智能棒接口(IntelligentStick Interface)中的MMS模式或SUSB模式,以控制该多媒体储存或通讯装置的传输速率及功率消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媒体储存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用以呈载后述的组件,其一端具有一组端子可提供差动讯号(DifferentialSignals)及同步时脉的并行传输讯号(Parallel Signals)以提供作为与外部系统连接的工作接口;控制器,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组端子,其根据该外部主机系统送出的控制信号以切换该组端子的讯号连接状-->态,上述控制信号可由一外部命令(Command)配合模式缓存器(ModeRegister)完成,以控制该多媒体储存装置的传输速率及功率消耗;以及储存媒体,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控制器,用以储存数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多媒体储存装置工作模式的判断程序包括:当该多媒体储存装置被插入一主机系统时,该多媒体储存装置即主动进入MMS模式;侦测主机系统是否符合MMS工作模式;若侦测到该主机系统系符合MMS模式,则进行系统的设定工作,包括各种缓存器(Register)的读取、工作时脉的设定等;若未侦测到该主机具有MMS工作模式,则设定该多媒体储存装置工作于该SUSB模式且启动确认程序(Acknowledgement),其中的确认程序系兼容于USB 2.0规格的鸣叫程序(Chirp)以确认系统工作于USB 1.1或USB 2.0的工作模式。上述判断方式即规范了智能棒接口(ISI)的开机程序(Power On Sequence),其不同于传统的USB或MMC的开机程序。本技术提供的新接口技术称为智能棒接口(ISI),其由10个信号所构成,并可支持两种工作模式:MMS及SUSB模式,包括:VPower、GND、D0、D1、D2、D3、D4、D5、CMD及CLK,其中{VPower、GND}为提供接口的工作电源,其必须满足5V,3.3V,1.8V等电压工作准位;{D0、D1}为一差动讯号组并工作于SUSB模式,其系兼容于USB接口中的{D-、D+},其由于VPower不同于USB中的VBUS(必须且唯一为5V),因此在高速差动讯号的品质要求规格上{D0、D1}将比{D-、D+}更为严谨,尤其当{D0、D1}工作于低电压模式下;{D2、D3、D4、D5}则为同步时脉的平行讯号组并工作于MMS模式,其可提供数据(Data)的传输;{CLK}则提供所需同步的时脉讯号,其可依据缓存器内的旗标值(Flag)选择适当的工作时脉,在智能棒接口(ISI)中的MMS模式中设计成为两种时脉,分别为0~20MHz及26MHz,其较MMC 4.0规格的时脉为低,而较低的工作时脉可以降低功率的消耗;{CMD}则为命令讯号,该指令集(Command Set)兼容但不等同于MMC 4.0规格的指令码(Card CommandClass,CCC)。因此,在本技术ISI接口中{VPower、GND、D0、D1}讯号组构成一SUSB操作模式;{VPower、GND、D2、D3、D4、D5、CMD、CLK}讯号组则构成一MMS操作模式。而在ISI接口中将提供-->CHMD(Change Mode)指令以提供主机系统更改ISI接口的工作模式:差动讯号模式(SUSB)或平行讯号模式(MMS)。改变ISI接口的工作模式,为本技术提供新的接口设计技术:一个可随系统工作需求而变更接口的讯号传输模式。未来愈来愈多的可携式装置将整合多媒体功能于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媒体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插接于一计算装置或可携式装置的连接器中,该多媒体储存装置包括有:一印刷电路板,呈载后述的组件,其一端具有一显露于外的导电端子组布局成型于印刷电路板上,且可插接于该连接器中;一控制器,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端子组,其工作接口具有一同步时脉的平行数据传输模式及一差动讯号传输模式;以及一储存媒体,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且耦接至该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媒体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插接于一计算装置或可携式装置的连接器中,该多媒体储存装置包括有:一印刷电路板,呈载后述的组件,其一端具有一显露于外的导电端子组布局成型于印刷电路板上,且可插接于该连接器中;一控制器,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圣舜
申请(专利权)人:劲永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