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44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保持通风,防止灾变区域的火灾引发瓦斯爆炸,增加在灾变区域外堆砌永久性密闭墙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煤矿井下利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矿井下备用的防护设备和救护设备也需更加效率。当矿井下发生爆炸、火灾等其他事故时,如果无法直接进行灭火,需直接在灾区巷道中设置永久性密闭墙。但是在密闭的时候防止发生的火灾引起瓦斯爆炸,爆炸冲击波或波及工作人员和永久性密闭墙,故需要在永久性密闭墙的内侧设置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时火灾易引发瓦斯爆炸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的防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优选的是,还包括m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紧贴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两帮之间;任两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最顶部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具有间隔。优选的是,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任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形成十字状。优选的是,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第二液压单体支柱距离灾变区域至少20米;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等间隔设置;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等间隔设置。优选的是,还包括缓冲隔爆袋,缓冲隔爆袋位于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和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的外侧,缓冲隔爆袋的高度低于最高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的高度,缓冲隔爆袋填充后紧贴在巷道两帮。优选的是,所述缓冲隔爆袋包括膨胀袋和填充物,膨胀袋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封闭盖;填充物填充在膨胀袋内。优选的是,所述缓冲隔爆袋可设置为隔爆水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的防护装置,在灾变区域外快速的设置有n个竖向排列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第一液压单体支柱设置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用作防护设施,加强防护;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保持通风,防止火灾引起瓦斯爆炸;增加在灾变区域外堆砌永久性密闭墙时的安全性。紧贴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并排设置有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第二液压支柱和第一液压支柱结合,进一步加强防护的力度;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具有间隙,保持通风,加强防护时的安全性。此外,在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的远离灾变区域的外侧设置缓冲隔爆袋,缓冲隔爆袋的高度低于最高的第二液压支柱的高度,避免影响风流,同时更进一步增加防护。本技术的煤矿井下灾变区域密闭的防护装置,在保持通风的条件下,利用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和第二液压单体支柱做防护设施,保护工作人员和永久性密闭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液压单体支柱;2、缓冲隔爆袋;3、第二液压单体支柱;4、巷道两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能够对冲击波形成滞缓,减小冲击波造成的压力。图1中的箭头表示风流方向。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等间隔设置,距离灾变区域至少20米,增加设立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时的安全性。设立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在一排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的掩护下设立永久性密闭墙,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在设立时非常快速,提高效率,提高安全保障。实施例2: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和m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3,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3紧贴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两帮4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排列成一排,任两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最顶部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具有间隔。n和m仅是指数量的区分。图2为m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3排列的结构示意图。最顶部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具有间隔,能够保持通风。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第二液压单体支柱距离灾变区域至少20米;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等间隔设置;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等间隔设置。实施例2中,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结合使用,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任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形成十字状,加强整体防护的稳定性。图2中的箭头表示风流方向。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结合,加强对冲击波的缓冲性,进一步减小冲击波造成的压力。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和第二液压单体支柱均为液压单体支柱,在此处仅为区分设置在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液压单体支柱和设置在巷道两帮的液压单体支柱。实施例3: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m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3和缓冲隔爆袋2,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3紧贴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两帮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1排列成一排,任两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最顶部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具有间隔;缓冲隔爆袋位于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和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的外侧,缓冲隔爆袋的高度低于最高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的高度,缓冲隔爆袋填充后紧贴在巷道两帮。缓冲隔爆袋2包括膨胀袋和填充物,膨胀袋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封闭盖;填充物填充在膨胀袋内,填充物填充在膨胀袋内,封闭盖将膨胀袋密封。填充物可以为水泥浆,水泥浆通过喷浆机推送至膨胀袋内。缓冲隔爆袋可设置为隔爆水袋。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第二液压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顶板和底板之间,任两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一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紧贴每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固定在灾变区域外的巷道两帮之间;
任两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有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排列成一排;最顶部的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灾变区域的密闭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液压单体支柱与任一个第一液压单体支柱形成十字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振张海彦张俊虎何乾龙武柱薛彦文李文平庞继尧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