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3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包括底外壳,所述底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外壳,所述侧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槽关于底外壳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该井下测量用U型钉,通过设置底外壳、侧外壳、通气管、定位块、内槽、第二弹簧、推板、调节杆和连槽,将目标点附近的顶板岩石清理干净,将侧外壳的顶部与顶板岩石贴合,将真空泵的抽气口对准通气管抽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即可将底外壳和侧外壳吸附在顶板上,通过转动调节杆即可微调定位块的位置,作为导线点使用,解决了当前井下测量点难以布置,需要人力器材来配合,耗时耗力而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
本技术涉及井下测量
,具体为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
技术介绍
目前,矿山井下的测量点一般使用打眼机或者冲击钻打眼,使用木桩填塞,将钉子钉在木桩上当作测量点使用,这种方法工序复杂,需要打眼机,打眼工配合,且在顶板岩石状态不好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技术主要针对井下测量点布置不方便的问题,省去打眼步骤,快速安装测量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具备将点快速吸附到顶板上,无需打眼钉桩,方便快捷的优点,解决了当前井下测量点难以布置,需要人力器材来配合,耗时耗力而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将点快速吸附到顶板上,无需打眼钉桩,方便快捷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包括底外壳,所述底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外壳,所述侧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槽关于底外壳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底槽中设有内滑杆,所述内滑杆的右端与底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滑杆的左端与底槽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内滑杆的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底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内滑杆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滑板抵持,所述侧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槽关于底外壳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底外壳的内底壁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中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推板的一端与内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推板抵持,所述内槽的内底壁开设有连槽,所述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内槽的左侧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底外壳的内顶壁开设有通气槽,侧外壳的内部设有真空吸盘,所述通气槽的顶端与真空吸盘连通,所述底外壳的右侧连通有通气管。优选的,所述把手与滑板之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把手和滑板铰接。优选的,所述连槽与底外壳的底部连通,所述定位块通过连槽延伸出内槽。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包括竖杆和U型钉,所述定位块的竖杆与连槽滑动连接,所述竖杆与U型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贯穿内槽的左侧内壁并延伸至内槽中,所述调节杆的右端与推板的左端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井下测量用U型钉,通过设置底外壳、侧外壳、通气管、定位块、内槽、第二弹簧、推板、调节杆和连槽,将目标点附近的顶板岩石清理干净,将侧外壳的顶部与顶板岩石贴合,将真空泵的抽气口对准通气管抽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即可将底外壳和侧外壳吸附在顶板上,通过转动调节杆即可微调定位块的位置,作为导线点使用,解决了当前井下测量点难以布置,需要人力器材来配合,耗时耗力而且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2、该井下测量用U型钉,通过设置滑板、第一弹簧、内滑杆、推杆、转槽和把手,当需要取下底外壳和侧外壳时,可转动把手至一定的角度,便于人们拿取,且在平时,把手位于转槽中,尽可能减小对空间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外压力示意图。其中:1、底外壳;2、侧外壳;3、底槽;4、内滑杆;5、第一弹簧;6、滑板;7、推杆;8、转槽;9、把手;10、定位块;11、通气槽;12、通气管;13、内槽;14、第二弹簧;15、推板;16、调节杆;17、连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包括底外壳1,底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外壳2,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底槽3,底槽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槽3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两个底槽3中设有内滑杆4,内滑杆4的右端与底槽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内滑杆4的左端与底槽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内滑杆4的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6,滑板6与底槽3滑动连接,两个滑板6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与内滑杆4的侧表面活动套接,第一弹簧5与滑板6抵持,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转槽8,转槽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槽8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转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9,把手9与滑板6之间设有推杆7,推杆7的两端分别与把手9和滑板6铰接,当需要取下底外壳1和侧外壳2时,可转动把手9至一定的角度,便于人们拿取,且在平时,把手9位于转槽8中,尽可能减小对空间的影响。底外壳1的内底壁开设有内槽13,内槽13中滑动连接有推板15,推板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远离推板15的一端与内槽1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4与推板15抵持,内槽13的内底壁开设有连槽17,推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包括竖杆和U型钉,定位块10的竖杆与连槽17滑动连接,竖杆与U型钉固定连接,连槽17与底外壳1的底部连通,定位块10通过连槽17延伸出内槽13,内槽13的左侧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6,调节杆16的右端贯穿内槽13的左侧内壁并延伸至内槽13中,通过转动调节杆16即可微调定位块10的位置,作为导线点使用,调节杆16的右端与推板15的左端贴合,底外壳1的内顶壁开设有通气槽11,通气槽11用来连通底外壳1和侧外壳2的内部,侧外壳2的内部设有真空吸盘,通气槽11的顶端与真空吸盘连通,底外壳1的右侧连通有通气管12,将真空泵的抽气口对准通气管12抽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即可将底外壳1和侧外壳2吸附在顶板上,真空吸盘采用了真空原理,如图4所示:即用真空负压来“吸附”工件以达到夹持工件的目的,如图4所示:当吸盘内部的空气被抽走,形成了压力为P2的真空状态,此时,吸盘内部的空气压力低于吸盘外部的大气压力P1,即P2<P1,此时吸盘将被大气压力固定在顶板上面,吸盘内部的真空度越高,吸盘吸的越紧。在使用时,将目标点附近的顶板岩石清理干净,将侧外壳2的顶部与顶板岩石贴合,将真空泵的抽气口对准通气管12抽出吸盘里面的空气,即可将底外壳1和侧外壳2吸附在顶板上,通过转动调节杆16即可微调定位块10的位置,作为导线点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包括底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外壳(2),所述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底槽(3),所述底槽(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槽(3)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底槽(3)中设有内滑杆(4),所述内滑杆(4)的右端与底槽(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滑杆(4)的左端与底槽(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内滑杆(4)的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与底槽(3)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6)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与内滑杆(4)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弹簧(5)与滑板(6)抵持,所述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转槽(8),所述转槽(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槽(8)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转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9);/n所述底外壳(1)的内底壁开设有内槽(13),所述内槽(13)中滑动连接有推板(15),所述推板(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远离推板(15)的一端与内槽(1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4)与推板(15)抵持,所述内槽(13)的内底壁开设有连槽(17),所述推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所述内槽(13)的左侧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6),所述底外壳(1)的内顶壁开设有通气槽(11),所述侧外壳(2)的内部设有真空吸盘,所述通气槽(11)的顶端与真空吸盘连通,所述底外壳(1)的右侧连通有通气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测量用U型钉,包括底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侧外壳(2),所述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底槽(3),所述底槽(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槽(3)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底槽(3)中设有内滑杆(4),所述内滑杆(4)的右端与底槽(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滑杆(4)的左端与底槽(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内滑杆(4)的侧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与底槽(3)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6)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与内滑杆(4)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所述第一弹簧(5)与滑板(6)抵持,所述侧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转槽(8),所述转槽(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槽(8)关于底外壳(1)底部的纵向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转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把手(9);
所述底外壳(1)的内底壁开设有内槽(13),所述内槽(13)中滑动连接有推板(15),所述推板(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远离推板(15)的一端与内槽(13)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4)与推板(15)抵持,所述内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王杰孔德明高威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矿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