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2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下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包括上接头、保护短节、电缆上接头护套、固定电缆接头、可转插座和固定插座,所述保护短节与上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可转插座与保护短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与可转插座之间通过固定电缆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可转插座包括电缆上接头、可旋转接头插座和轴承套,所述电缆上接头一端插入电缆上接头护套,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所述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采用滚动轴承将传输电缆与电器元件实现相对分离,使其既能相对转动又能相互连接完成信号及能量传送,解决输送电缆缠绕遇阻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
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
技术介绍
连续油管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由于水平段过长、水平段井身上翘、投产井井口压力高等难题,导致常规电缆作业无法下至目标深度,引进斯伦贝谢光纤测固井质量、产液剖面、测温测压、技术垄断、只租不卖、费用高、单井次作业上百万,在当前低油价、低成本、高效益开发环境下,难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采用连续油管穿电缆作业井下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但是盘卷的电缆在拉直释放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与在滚筒上同平面同圆心,就会产生“释放扭矩”,同样在盘卷回收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问题,导致作业事故,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采用滚动轴承将传输电缆与电器元件实现相对分离,使其既能相对转动又能相互连接完成信号及能量传送,解决输送电缆缠绕遇阻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包括上接头、保护短节、电缆上接头护套、固定电缆接头、可转插座和固定插座,所述保护短节与上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可转插座与保护短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与可转插座之间通过固定电缆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可转插座包括电缆上接头、可旋转接头插座和轴承套,所述电缆上接头一端插入电缆上接头护套,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所述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包括接头插入轴和轴承,所述固定电缆接头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内,所述接头插入轴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轴承过盈配合套在接头插入轴上。本电缆防扭马笼头位于连续油管内,电缆穿过上接头之后,电缆铜芯与电缆上接头连接,由于电缆上接头的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使得电缆上接头与可旋转接头插座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由于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固定电缆接头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内,所述接头插入轴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根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上接头、保护短节和可转插座形成转动部分,固定电缆接头和固定插座形成固定部分,电缆在上部产生附加扭矩时,带动转动部分绕着固定部分旋转,自动将扭力释放,不能形成缠绕,而接头插入轴、固定电缆接头及后续连接的电器静止不动,也不能转动,使各部件稳定工作。本电缆防扭马笼头解决了以往电缆下入过程中缠绕打扭现象,电缆在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扭矩能在上部分产生自转进行消耗,而不将扭矩向下传递,使行进过程称直线状态,减少了生产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在多口井的使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内设有夹紧枣核,所述上接头伸入保护短节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稳定接头。电缆穿过上接头,电缆铜芯被夹紧枣核压紧,绝缘胶皮包覆夹紧枣核及电缆铜芯,后由稳定接头紧固稳定在上接头。由绝缘胶皮包封防止摩擦碰伤电缆,稳定接头将电缆固定,防止其安装时摆动。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短节的一端与上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可旋转接头插座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可旋转接头插座的另一端与轴承套之间螺纹连接。保护短接旋在上接头上保护电缆的同时起到连接下部电子器件的作用。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固定电缆接头安装之后与可旋转接头插座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可旋转接头插座包括插头座本体和与插头座本体转动连接的插入套,所述固定电缆接头的一端插接至插入套内。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实现对设备的维护,所述可旋转接头插座上设有加液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电缆防扭马笼头位于连续油管内,电缆穿过上接头之后,电缆铜芯与电缆上接头连接,由于电缆上接头的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使得电缆上接头与可旋转接头插座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由于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固定电缆接头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内,所述接头插入轴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根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上接头、保护短节和可转插座形成转动部分,固定电缆接头和固定插座形成固定部分,电缆在上部产生附加扭矩时,带动转动部分绕着固定部分旋转,自动将扭力释放,不能形成缠绕,而接头插入轴、固定电缆接头及后续连接的电器静止不动,也不能转动,使各部件稳定工作。本电缆防扭马笼头解决了以往电缆下入过程中缠绕打扭现象,电缆在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扭矩能在上部分产生自转进行消耗,而不将扭矩向下传递,使行进过程称直线状态,减少了生产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在多口井的使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接头1;保护短节2;电缆上接头护套3;固定电缆接头4;电缆上接头5;可旋转接头插座6;轴承套7;接头插入轴8;轴承9;连续油管10;夹紧枣核11;稳定接头12;插入套13;加液嘴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包括上接头1、保护短节2、电缆上接头护套3、固定电缆接头4、可转插座和固定插座,保护短节2与上接头1固定连接,可转插座与保护短节2固定连接,固定插座与可转插座之间通过固定电缆接头4转动连接,可转插座包括电缆上接头5、可旋转接头插座6和轴承套7,电缆上接头5一端插入电缆上接头护套3,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6内,轴承套7与可旋转接头插座6固定连接,固定插座包括接头插入轴8和轴承9,固定电缆接头4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6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8内,接头插入轴8与轴承套7之间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轴承9过盈配合套在接头插入轴8上。本电缆防扭马笼头位于连续油管10内,电缆穿过上接头1之后,电缆铜芯与电缆上接头5连接,由于电缆上接头5的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6内,使得电缆上接头5与可旋转接头插座6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由于轴承套7与可旋转接头插座6固定连接,固定电缆接头4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6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8内,接头插入轴8与轴承套7之间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根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上接头1、保护短节2和可转插座形成转动部分,固定电缆接头4和固定插座形成固定部分,电缆在上部产生附加扭矩时,带动转动部分绕着固定部分旋转,自动将扭力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保护短节、电缆上接头护套、固定电缆接头、可转插座和固定插座,所述保护短节与上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可转插座与保护短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与可转插座之间通过固定电缆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可转插座包括电缆上接头、可旋转接头插座和轴承套,所述电缆上接头一端插入电缆上接头护套,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所述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包括接头插入轴和轴承,所述固定电缆接头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内,所述接头插入轴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防扭马笼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保护短节、电缆上接头护套、固定电缆接头、可转插座和固定插座,所述保护短节与上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可转插座与保护短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与可转插座之间通过固定电缆接头转动连接,所述可转插座包括电缆上接头、可旋转接头插座和轴承套,所述电缆上接头一端插入电缆上接头护套,另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所述轴承套与可旋转接头插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插座包括接头插入轴和轴承,所述固定电缆接头一端插入可旋转接头插座内,另一端插入接头插入轴内,所述接头插入轴与轴承套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防扭马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升杜俊伯王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麦斯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