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2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框;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该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本装置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具有体积小,轻便易移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
技术介绍
在石油工业的采收率实验中,在进行微生物驱油室内物理实验时,通常用到填砂模型管。传统填砂管加热需要放置在烘箱或水浴中加热,加热时间长,效率低;当把填砂管取出时,周围温度会快速降低,无法保证填砂管内温度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解决了加热时间长、效率低,把填砂管取出后周围温度快速降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框;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有效解决了在没有加热、温控和保温装置下填砂管内驱替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和驱替不完全的情况。本装置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同时具有体积小,轻便易移动的特点。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金属垫片。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设置为螺纹牙。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入管,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有流出管。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通电端。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卡紧块和长杆,两个所述卡紧块的两侧之间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插孔内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套,两个所述卡紧块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T型卡板,两个所述T型卡板的底部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两个所述T型卡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的顶端均贯穿两个所述卡紧块并延伸至两个所述卡紧块的顶部,两个所述T型卡板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长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三角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在使用到填砂管进行驱替时,通过电阻丝的加热,测温探头进行测温,温度控制器跟温度显示器对管内温度实时监测,与此同时保温套起到保温作用避免热量散失,在保温套外部作隔热处理以免烫伤使用人员,有效解决了在没有加热、温控和保温装置下填砂管内驱替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管内温度不稳的情况。本装置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同时具有体积小,轻便易移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拆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体,2、端盖,3、第一金属垫片,4、保温套,5、加热框,6、第一连接块,7、第二连接块,8、连接杆,9、第二金属垫片,10、紧固螺母,11、流入管,12、流出管,13、通电端,14、连接组件,141、卡紧块,142、长杆,143、插孔,144、防滑套,145、活动槽,146、T型卡板,147、操作杆,148、第一弹簧,149、三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拆分图。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盖2,所述主体1和所述端盖2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3,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套4,所述保温套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框5;所述主体1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所述端盖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7,所述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8;加热框5的内部设置有电阻丝,用于加热;有效解决了在没有加热、温控和保温装置下填砂管内驱替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和驱替不完全的情况。本装置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同时具有体积小,轻便易移动的特点;连接杆8、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的数量一致,均优选为四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数量。所述连接杆8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金属垫片9。所述连接杆8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0,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设置为螺纹牙;紧固螺母10用于将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块6和第二连接块7进行连接,而且螺纹牙的设置,便于紧固螺母10的连接。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流入管11,所述端盖2的一侧设置有流出管12;流入管11的设置,便于流体的进入,而且流出管12,便于流体的流出。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通电端13,便于加热框5的通电,进行加热工作。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主体1内壁缠绕绝缘电阻丝和测温探头,把与电阻丝相连的绝缘电线连接温度显示器和温度控制器,并将绝缘电线延伸至主体1外部;在电阻丝与主体1间隙填充保温材料,即保温套4;在使用到填砂管进行驱替时,插上三角叉头接通电阻丝,同时对所需的温度进行设定,可以通过温度显示器实时观测温度,与此同时保温套4起到保温作用避免热量散失,在保温套4外部作隔热处理以免烫伤使用人员。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主体1内壁缠绕绝缘电阻丝和测温探头,把与电阻丝相连的绝缘电线连接温度显示器和温度控制器,并将绝缘电线延伸至主体1外部;在电阻丝与主体1间隙填充保温材料,即保温套4,在使用到填砂管进行驱替时,插上三角叉头接通电阻丝,同时对所需的温度进行设定,可以通过温度显示器实时观测温度,与此同时保温套4起到保温作用避免热量散失,在保温套4外部作隔热处理以免烫伤使用人员,有效解决了在没有加热、温控和保温装置下填砂管内驱替速度慢、时间长、效率低和驱替不完全的情况。本装置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同时具有体积小,轻便易移动的特点。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3,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14,所述连接组件14包括两个卡紧块141和长杆142,两个所述卡紧块141的两侧之间开设有插孔143,两个所述插孔143内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套144,两个所述卡紧块141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槽145,两个所述活动槽145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T型卡板146,两个所述T型卡板146的底部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两个所述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n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框;/n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
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框;
所述主体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端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金属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的外表面均设置为螺纹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加热的填砂物理模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流入管,所述端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菲周潇君张东洋陈文斯夏莉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