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昌刚专利>正文

一种通风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40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窗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通风窗结构,包括有:主体,主体上设有一通风口;通风窗,活动地设置在通风口处;通风窗可相对于主体转动,以封堵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通风窗的通风效果好,结构简单、开启省力,开窗灵敏度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通风窗
,涉及一种通风窗结构。
技术介绍
通风窗的应用场所众多,比如:温室棚、仓库、养殖场等场所都需要用到通风窗,通过通风窗及时将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排出或者通风降温,保证植物、动物或者人的安全,提供适宜的生长或工作环境。通风窗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通风换气效果和开启关闭通风窗的难易程度。现有的通风窗结构设计通常都是单侧开启的,通风效果不好,且结构复杂、开启费力。在温室大棚中,需要经常通风换气,这样对于大棚蔬菜和植物有降温、排湿、调节补充二氧化碳、排除有害气体等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不通风,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温室效应,不仅使作物难以生长,而且对大棚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极大的生理极限考验。通风窗的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通风窗开启时简单、省力,又要保证通风窗开启后的通风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开启简单、通风效果好且结构稳定性高的通风窗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通风窗结构,包括有: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一通风口;通风窗,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且所述通风窗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以封堵所述通风口。进一步地,当所述通风窗封堵所述通风口时,通风窗的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上方,通风窗的另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下方。进一步地,当所述通风窗从所述通风口处开启时,所述通风窗的一端向上开启,通风窗的另一端向下开启;且向上开启的开度与向下开启的开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通风窗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处于所述主体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处于所述主体的下方。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通风窗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铰接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通风窗包括有窗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窗体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两者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通槽中,且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通槽中的位置可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顶面开设有从上至下贯穿其自身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中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通槽中的固定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均为腰槽,且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通槽的两端分别对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主体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通风窗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铰接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通风窗相对于所述第二转轴呈对称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铰接在所述通风窗上,且连杆可驱动所述通风窗。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为温室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一种方案中,当需要打开通风窗时,通过连杆驱动通风窗,通风窗绕第二转轴转动,从通风口处打开,且通风窗的一端相对于主体向下开启,通风窗的另一端相对于主体向上开启,上下两端的开度相同,通风效果好;通风窗相对于第二转轴呈对称设置,可以通过调整连杆相对于通风窗的位置,进而使推动通风窗只需要很小的力即可,开启关闭简单、操纵省力。在主体上靠近通风窗的一端上方设置了上限位件,主体上靠近通风窗另一端的下方设置了下限位件,在通风窗关闭时,通风窗分别与上限位件的底面和下限位件的顶面相抵,使得通风窗封堵通风口时,能可靠闭合,且结构稳定性高。本技术中,在另一种方案中,大体结构与前方案相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在通风窗左右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上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转轴可以沿着第一通槽滑动,以调节第一转轴在第一通槽中的位置,位置合适后,通过固定件固定。该结构中,通过调节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一通槽的位置,即调节通风窗铰点的位置,进而调节开窗的灵敏度,即驱动装置移动的单位距离所能开窗的角度大小,调节方便、灵活,且精度可控;当第一转轴不处于边框中心位置时,处于第一转轴两侧窗体具有一定的重力矩差,会产生转动效应,这种转动效应可用于初始状态配重,或者用于提高开窗灵敏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转轴的位置进行配置。第一转轴所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中的位置相同,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保证通风窗的转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通风窗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风窗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窗体、边框和转轴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的俯视图;图7为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的正面视图。图中,1、主体;10、通风口;11、上限位件;12、下限位件;2、通风窗;22、窗体;23、第一边框;24、第二边框;25、第三边框;26、第四边框;230、第一通槽;231、第二通槽;3A、第一转轴;3B、第二转轴;4、连杆;5、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方案的通风窗结构,可用于温室棚、仓库、养殖场等众多场所,下面针对应用于温室棚的情况做详细解释:如图1-2所示,为本通风窗结构的一种方案:一种通风窗结构,包括有:主体1、通风窗2、第二转轴3B和连杆4。主体1,所述主体1上设有一通风口10;通风窗2,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风口10处;所述通风窗2可相对于所述主体1转动,以封堵所述通风口10。可以理解为,通风窗2的面积稍大于通风口10的面积,保证通风窗2能够将通风口10封堵的同时,不会从通风口10上方或者下方跌落,且能和上限位件11和下限位件12配合。其中,所述主体1为温室棚,通风口10开设在温室棚上。优选地,所述通风窗2的中部铰接在所述主体1上,且当所述通风窗2封堵所述通风口10时,通风窗2的一端处于所述主体1的上方,通风窗2的另一端处于所述主体1的下方,即:相当于通风窗2相对于主体1向上下两端均打开,提高通风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通风窗结构包括第二转轴3B;所述通风窗2相对于第二转轴3B呈对称设置,以便于小的驱动力就能将通风窗2开启。其中,所述通风窗2结构还包括连杆4;所述通风窗2的一端处于所述上限位件11的下方,所述通风窗2的另一端处于所述下限位件12的上方;所述连杆4铰接在所述通风窗2上,且可驱动所述通风窗2,具体地为,所述连杆4铰接在通风窗2靠上方的位置。将第二转轴3B设置在通风窗2的中心位置,即通风窗2相对于第二转轴3B呈对称设置,相当于通风窗2在第二转轴3B两侧的配重相等,且连杆4连接在第二窗体22远离第二转轴3B的一端,即离第二转轴3B的距离较远,相当于增加了力臂的长度,所以推动通风窗2时,只需要很小的力即可,开启或者关闭通风窗2时操作简单且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一通风口;/n通风窗,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且所述通风窗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以封堵所述通风口;/n其中,当所述通风窗封堵所述通风口时,通风窗的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上方,通风窗的另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一通风口;
通风窗,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且所述通风窗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以封堵所述通风口;
其中,当所述通风窗封堵所述通风口时,通风窗的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上方,通风窗的另一端处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风窗从所述通风口处开启时,所述通风窗的一端向上开启,通风窗的另一端向下开启;且向上开启的开度与向下开启的开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靠近所述通风窗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处于所述主体的上方,所述下限位件处于所述主体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通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通风窗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铰接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通风窗包括有窗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窗体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两者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其自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昌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