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9154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该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下凹式绿化带中间呈下凹状结构、两侧水平设置,并且,下凹式绿化带靠近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下凹式绿化带与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下凹式绿化带内于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其连接有贯穿在下凹式绿化带和/或龟背式绿化带的穿孔花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响应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下凹式绿地系统结合,在实现雨水的“蓄、渗、净、排”的过程中,保证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技术介绍
城镇化快速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为此,必须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海绵城市是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思路的反思,核心是通过低影响开发系统、管渠排水系统、内涝防治系统和防洪系统构建推行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其中,低影响开发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散式、生态化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对中小降雨事件进行控制,进而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等。下凹式绿地由于其高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理特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但是,在工程应用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海绵城市理念以及海绵城市热潮下的快速推进致使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绿化无法良好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系统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所述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n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呈下凹状结构、凹槽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靠近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沿所述非机动车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用以种植乔木灌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用以进行雨水的调蓄;/n所述下凹式绿化带与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于所述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所述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机动车道上的雨水自所述路缘石开口流动至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系统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所述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呈下凹状结构、凹槽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靠近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沿所述非机动车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用以种植乔木灌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用以进行雨水的调蓄;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与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于所述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所述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机动车道上的雨水自所述路缘石开口流动至所述过滤消能结构内,并流至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处,所述过滤消能结构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和缓冲以消减洪峰流量;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其连接有贯穿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的穿孔花管,用以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多余的雨水,并将雨水导流至所述溢水井内;
所述溢水井上连接有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用以在所述溢水井内的雨水高度大于阈值时将所述溢水井内的至少部分雨水导流至市政雨水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能结构包括:沉砂池、设置在所述沉砂池开口处的雨水篦子和沿所述雨水篦子周向设置的一圈卵石围护,以使所述机动车道的雨水依次流经所述路缘石开口、卵石围护,并自所述雨水篦子的孔流入至所述沉砂池内,所述卵石围护和所述雨水篦子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所述沉砂池用以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铭王月刚江兆尧范东芳吴金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