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涂层布以及使用该石墨烯涂层布的电热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14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该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同时该提供一种利用该石墨烯涂层布制作的电热毯,其包括外套体,所述外套体内由上至下的设置石墨烯涂层布、发热线缆、间隔层和反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涂层布通过其上涂覆的石墨烯层以及负氧离子层,能够达到使柔性布料具有屏蔽电磁辐射,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利用上述该石墨烯涂层布组成的电热毯,可屏蔽部分发热线缆工作时释放的电磁辐射,同时发热线缆产生的热量能够促进石墨烯涂层布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以及远红外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涂层布以及使用该石墨烯涂层布的电热毯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涂层布以及使用该石墨烯涂层布的电热毯。
技术介绍
电热毯作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加热设备,一般由外套体、外套体内设置的发热线缆以及控制开关组成,发热线缆通电后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目的,但此种电热毯仅具有加热功能,缺乏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加热时释放负氧离子以及远红外线的电热毯,以及该电热毯中能够释放负氧离子以及远红外线的石墨烯涂层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所述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石墨烯涂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布料与所述负氧离子涂层之间。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布料为无纺布、针织布或梭织布中的一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石墨烯涂层布的电热毯,包括发热线缆、温控开关和外套体,还包括石墨烯涂层布、反射层和间隔层;所述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所述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所述发热线缆设置于所述石墨烯涂层布的下侧,所述间隔层设置于所述发热线缆的下侧,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间隔层的下侧。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负氧离子涂层和所述石墨烯涂层位于所述柔性布料的上方。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套体设置拉锁。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石墨烯涂层布、所述反射层和所述间隔层缝制为一体,还包括多个魔术贴,所述分别魔术贴设置于所述石墨烯涂层布的上侧、所述反射层的下侧以及所述外套体的内侧。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发热线缆包括发热线和套设于所述发热线外侧的绝缘保护层,所述发热线包括石墨烯涤纶丝以及环绕在所述石墨烯涤纶丝外侧的合金发热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涂层布通过其上涂覆的石墨烯层以及负氧离子层,能够达到使柔性布料具有屏蔽电磁辐射,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利用上述该石墨烯涂层布组成的电热毯,可屏蔽部分发热线缆工作时释放的电磁辐射,同时发热线缆产生的热量能够促进石墨烯涂层布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以及远红外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石墨烯涂层布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电热毯内部各层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电热毯外套体、拉锁和魔术贴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热毯主体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发热线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石墨烯涂层布,11、柔性布料,12、石墨烯涂层,13、负氧离子涂层,2、间隔层,3、反射层,4、发热线缆,41、石墨烯涤纶丝,42、合金发热线,43、绝缘保护层,5、外套体,51、拉锁,6、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石墨烯涂层布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涂层布1,包括柔性布料11,柔性布料11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12以及负氧离子涂层13,这两种涂层能够产生抑菌效果并释放负氧离子,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涂层布1应用在电热器具上时,例如电热毯,可以有效屏蔽电热器具释放的电磁辐射,增加热传导率,还可以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由于石墨烯涂层12本身的电磁辐射屏蔽作用以及远红外线的穿透性,可将石墨烯涂层12设置于柔性布料11与负氧离子涂层13之间,以便在不影响电磁辐射屏蔽作用以及远红外线释放率的情况下,使负氧离子涂层13所释放的负氧离子更有效的分布于周边环境。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布料上形成负氧离子涂层、石墨烯涂层的方式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将石墨烯粉末加热后与溶剂混合直接喷涂于表面,形成石墨烯涂层,此方法已于公开号为CN10276472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或将负氧离子粉末、液体原料以及添加剂混合后进行喷涂,形成负氧离子涂层,此方法已于公开号为CN10985225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2)另一可选加工工艺为:柔性布料11可为市面上常见的布料,负氧离子涂层13以及石墨烯涂层12的加工工艺为(以无纺布为例):将溶剂分和扩散剂别与负氧离子粉(或称负离子粉)以及石墨烯粉混合,然后直接在无纺布的表面刮涂其中一种,当此层干燥后再刮涂另一种即可,其中溶剂可以选用水性涂布胶,分散剂可选用无机分散剂。(3)第二种可选加工工艺为:直接将负氧离子粉、石墨烯粉、溶剂以及扩散剂直接混合,并涂布于柔性布料11上,等待干燥后即可。上述两种加工工艺均通过简单的操作,对柔性布料11进行加工后,使柔性布料11具有屏蔽电磁辐射,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此种设置相较于市面上现有的石墨烯布料(由石墨烯纤维丝编制而成),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且生产步骤简单,而柔性布料11可选用无纺布、针织布或梭织布中的一种。电热毯实施例:本实施例使用了上述涂层布的电热毯,其包括发热线缆4、温控开关和外套体5,发热线缆4用于通电后发热,温控开关用于控制温度以及电热毯的开启和关闭,外套体5则套设于电热毯主体部分的最外层,以上为现有技术中电热毯的基本部件。如图2所示,与现有技术中电热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热毯还包括上述石墨烯涂层布实施例的石墨烯涂层布1、以及反射层3和间隔层2;该石墨烯涂层布1包括柔性布料11,此柔性布料11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12以及负氧离子涂层13;发热线缆4设置于石墨烯涂层布1的下侧,间隔层2设置于发热线缆4的下侧,反射层3设置于间隔层2的下侧,反射层3可为隔热反射铝箔层,用于将发热线缆4产生的热辐射向上反射,增加电热毯的加热效率,而间隔层2可为一层薄海绵层,可防止发热线缆4由于人体的重量下压,导致发热线缆4下半部分被反射层3包裹,降低反射层3的反射效果。此外,如图5所示,发热线缆4包括发热线和套设于发热线外侧的PVC绝缘保护层43,发热线包括石墨烯涤纶丝41以及环绕在石墨烯涤纶丝41外侧的合金发热丝,在合金发热丝通电发热后,石墨烯涤纶丝41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性质同样对电磁辐射进行进一步屏蔽,此外石墨烯涤纶丝41本身还能够起到增加热传导率以及释放远红外线的效果,该石墨烯涤纶丝41为石墨烯改性涤纶丝,其为现有技术,制备方式为将石墨烯粉末、分散剂和聚酯粉熔融共混制备母粒,再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即可,亦可直接购得。此外,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本技术提供的电热毯的清洗,可在外套体5上设置拉锁51,该拉锁51可以设置于外套体5的一边,而上述的石墨烯涂层布1、反射层3和间隔层2可缝制为一体,发热线缆4设置于石墨烯涂层布1和间隔层2之间,也可通过缝制或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n所述石墨烯涂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布料与所述负氧离子涂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
所述石墨烯涂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布料与所述负氧离子涂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布料为无纺布、针织布或梭织布中的一种。


3.一种电热毯,包括发热线缆、温控开关和外套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墨烯涂层布、反射层和间隔层;
所述石墨烯涂层布包括柔性布料,所述柔性布料的一侧设置石墨烯涂层以及负氧离子涂层;
所述发热线缆设置于所述石墨烯涂层布的下侧,所述间隔层设置于所述发热线缆的下侧,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间隔层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涂层和所述石墨烯涂层位于所述柔性布料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雷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望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