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92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调节池和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污水调控装置;所述污水调控装置的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该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通过在消毒池的右侧设置污水调控装置,污水调控装置的左侧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消毒池相连通,污水调控装置的右侧安装有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第四水泵上连通的第五输水管与调节池相连通,达到了污水调控装置对流经污水进行检测,当水质不符合排出标准时,污水调控装置控制第四水泵对调节池内输水的效果,解决了无法对污水进行回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生产产生的污水处理问题。中国已授权技术公开(公告)号:CN208038248U中公开的一种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该适合于工厂等多种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通过设置有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采样井、调节池、厌氧池和缺氧池,达到了在处理污水时,污水通过格栅井进入调节池,而后又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厌氧池,在缺氧池处设有曝气机,通过进气管将空气吸取到进气室,达到了更好的净化效果;但是当污水处理完之后,可能出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未能达到排出标准的情况,而采样井内的污水无法进行回流,导致其具有使用不方便,污水处理效率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在污水处理完之后,可能出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未能达到排出标准的情况,而采样井内的污水无法进行回流,导致其具有使用不方便,污水处理效率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调节池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维修口;所述调节池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安装有栅格板;所述调节池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上连通有第一输水管;所述厌氧池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维修口;所述缺氧池的顶面上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上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连通有曝气机;所述好氧池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维修口;所述好氧池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沉淀池的顶端设置有第四维修口;所述消毒池的顶端设置有第五维修口;所述消毒池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污水调控装置,所述污水调控装置的左端连通有第三输水管;所述污水调控装置的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上连通有第四输水管,所述第四水泵上连通有第五输水管。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消毒池从左到右依次设置。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上侧相连通。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内部。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的上侧相连通。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水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消毒池相连通。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相连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通过在消毒池的右侧设置污水调控装置,污水调控装置的左侧通过第三输水管与消毒池相连通,污水调控装置的右侧安装有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第三水泵上连通的第四输水管与外部相连通,第四水泵上连通的第五输水管与调节池相连通,达到了污水调控装置对流经污水进行检测,当水质符合排出标准时,污水调控装置控制第三水泵向外进行排水,当水质不符合排出标准时,污水调控装置控制第四水泵对调节池内输水的效果,解决了无法对污水进行回流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的正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的上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的控制原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调节池1,第一维修口101,进水口2,栅格板201,第一水泵3,第一输水管301,厌氧池4,第二维修口401,缺氧池5,抽风机6,出气管601,曝气机7,好氧池8,第三维修口801,第二水泵9,第二输水管901,沉淀池10,第四维修口1001,消毒池11,第五维修口1101,污水调控装置12,第三输水管1201,第三水泵13,第四输水管1301,第四水泵14,第五输水管14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调节池1、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8、沉淀池10和消毒池11,调节池1、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8、沉淀池10和消毒池11从左到右依次设置;调节池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维修口101;调节池1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2,进水口2内安装有栅格板201;调节池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3,第一水泵3上连通有第一输水管301,第一输水管301的出水口与厌氧池4的上侧相连通;厌氧池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维修口401;缺氧池5的顶面上安装有抽风机6,抽风机6上连通有出气管601;出气管601上连通有曝气机7,曝气机7设置在缺氧池5内部;好氧池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维修口801;好氧池8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水泵9,第二水泵9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901,第二输水管901的出水口与沉淀池10的上侧相连通;沉淀池10的顶端设置有第四维修口1001;消毒池11的顶端设置有第五维修口1101;消毒池11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污水调控装置12,污水调控装置12的左端连通有第三输水管1201,第三输水管1201的入水口与消毒池11相连通;污水调控装置12的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水泵13和第四水泵14,第三水泵13上连通有第四输水管1301,第四水泵14上连通有第五输水管1401,第五输水管1401的出水口与调节池1相连通。工作原理,该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使用时,将污水通过进水口2注入调节池1内,进而通过第一水泵3进入厌氧池4内,流经缺氧池5时,通过抽风机6将空气注入曝气机7,然后再通过第二水泵9进入沉淀池10内,并在消毒池11内进行消毒,当处理后的污水流经污水调控装置12时,污水调控装置12对流经污水进行检测,水质符合排出标准时,污水调控装置12控制第三水泵13向外进行排水,当水质不符合排出标准时,污水调控装置12控制第四水泵14对调节池1内输水,进行污水的回流。该文中出现的第一水泵3、抽气机6、第二水泵9、污水调控装置12、第三水泵13和第四水泵14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申请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调节池(1)、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8)、沉淀池(10)和消毒池(1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维修口(101);所述调节池(1)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内安装有栅格板(201);所述调节池(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上连通有第一输水管(301);所述厌氧池(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维修口(401);所述缺氧池(5)的顶面上安装有抽风机(6),所述抽风机(6)上连通有出气管(601);所述出气管(601)上连通有曝气机(7);所述好氧池(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维修口(801);所述好氧池(8)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水泵(9),所述第二水泵(9)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901);所述沉淀池(10)的顶端设置有第四维修口(1001);所述消毒池(11)的顶端设置有第五维修口(1101);所述消毒池(11)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污水调控装置(12),所述污水调控装置(12)的左端连通有第三输水管(1201);所述污水调控装置(12)的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水泵(13)和第四水泵(14),所述第三水泵(13)上连通有第四输水管(1301),所述第四水泵(14)上连通有第五输水管(1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渠,包括调节池(1)、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8)、沉淀池(10)和消毒池(1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维修口(101);所述调节池(1)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内安装有栅格板(201);所述调节池(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水泵(3),所述第一水泵(3)上连通有第一输水管(301);所述厌氧池(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维修口(401);所述缺氧池(5)的顶面上安装有抽风机(6),所述抽风机(6)上连通有出气管(601);所述出气管(601)上连通有曝气机(7);所述好氧池(8)的顶端设置有第三维修口(801);所述好氧池(8)的内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水泵(9),所述第二水泵(9)上连通有第二输水管(901);所述沉淀池(10)的顶端设置有第四维修口(1001);所述消毒池(11)的顶端设置有第五维修口(1101);所述消毒池(11)的右侧壁上安装有污水调控装置(12),所述污水调控装置(12)的左端连通有第三输水管(1201);所述污水调控装置(12)的右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水泵(13)和第四水泵(14),所述第三水泵(13)上连通有第四输水管(1301),所述第四水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雅丽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联华国际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