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92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过滤池、破乳池、分离池以及后处理池,所述过滤池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所述过滤池固定连接,所述破乳池内设置有药剂添加口,所述分离池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所述分离池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后处理池连通,所述分离池内设置有过滤斜管,所述过滤斜管内填充有粗粒化填料。所述高效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含油废水中油分的去除率,适用于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降低后续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是指含有脂及各种油类的废水。随着工业的发展,含油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种薄膜,能降低空气中的溶解氧在水中的含量,致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也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甚至使水体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鱼、虾、贝类等长期在含油废水中生存将导致其肉内含有油味,不宜食用,严重时还会直接导致水生动物的窒息死亡。因此含油废水必须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在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一般根据水体中油污染物的成分和存在状态及其粒径,选择处理方法。油污污染物在在水中的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以及溶解油四类。其中,浮油,其粒经一般大于100um,以连续相的形式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分散油一般以微小的油滴悬浮于水中,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通常变成浮油,油滴的粒经一般介于10~100um之间;乳化油一般粒径小于10um,多数在0.1~2um之间,单纯用静置方法分离较困难;而溶解油,以一种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粒直径一般小于0.1um。现有技术中常用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气浮法以及吸附法进行水油分离以去除水中的大量油分,但单一的处理方法处理效率不高,且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废水中仍然具有大量油分,不符合直接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所述高效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含油废水中油分的去除率,适用于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降低后续处理的成本。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过滤池、破乳池、分离池以及后处理池,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后处理池上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过滤池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所述过滤池固定连接,所述破乳池内设置有药剂添加口,所述分离池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所述分离池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后处理池连通,所述分离池内设置有过滤斜管,所述过滤斜管内填充有粗粒化填料。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膜组件包括支撑件和中空纤维膜,所支撑件与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过滤池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膜组件之间的空隙中还设置有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头,所述过滤膜组件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内还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后处理池为吸附池或微生物反应池。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池内内设置有吸附填料,所吸附填料为活性炭、粉煤灰或高吸油树脂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若干微生物反应单元,所述微生物反应单元包括固定载体以及附着在所述固定载体上的微生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手段,可有效地对含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油分,且对其中的油分有较高的去除率,使得处理后的废水含油率降低并适宜直接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调节池,101-进水管道,101a-过滤网,11-机械搅拌装置,12-絮凝剂添加口,20-过滤池,21-电动格栅机,22-中空纤维膜,22a-支撑件,23-冲洗管道,23a-喷淋头,24-排污口,30-破乳池,31-药剂添加口,40-分离池,41-过滤斜管,42-排油口,50-微生物处理池,501-固定载体,502-出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0、过滤池20、破乳池30、分离池40以及后处理池,所述调节池10上设置有进水管道101,所述后处理池上设置有出水管道5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101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网101a,所述过滤网101a便于对含油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及沉淀进行拦截,所述调节池10内设置有絮凝剂添加口12,所述絮凝剂添加口12便于向所述调节池10内投加絮凝剂以去含油废水中的部分杂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池20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格栅,且所述格栅为电动格栅机21,便于对加药池内产生的沉淀或悬浮物进行滤过。所述过滤池20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所述过滤池20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膜组件包括支撑件22a和中空纤维膜22,所支撑件22a与所述中空纤维膜22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22a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过滤池2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组件之间的空隙中还设置有冲洗管道23,所述冲洗管道23与所述过滤池2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冲洗管道23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3a,所述过滤膜组件的底部还设置有,所述冲洗管道23伸出所述过滤池20外的部分还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冲洗管道23便于对所述过滤膜进行冲洗,冲洗产生的污水经由所述排污口24排出,以延长所述过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破乳池30内设置有药剂添加口31,所述破乳池30内还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11,所述机械搅拌装置11电连接有电机,以加速破乳剂与含油废水的混合,所述破乳池30与所述分离池4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池40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42,所述分离池40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后处理池连通,所述分离池40内设置有过滤斜管41,所述过滤斜管41内填充有粗粒化填料,本实施例采用粗颗粒化法在分离池40内进行水油分离,以加速油分聚结和上浮,油分经由所述排油口42排出,水分则经过连接管件进入后处理池中进行深度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处理池为微生物反应池,所述微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若干微生物反应单元,所述微生物反应单元包括固定载体501以及附着在所述固定载体501上的微生物,所述固定载体501优选为多孔球体。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0)、过滤池(20)、破乳池(30)、分离池(40)以及后处理池,所述调节池(10)上设置有进水管道(101),所述后处理池上设置有出水管道(502),所述过滤池(20)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20)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所述过滤池(20)固定连接,所述破乳池(30)内设置有药剂添加口(31),所述分离池(40)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42),所述分离池(40)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后处理池连通,所述分离池(40)内设置有过滤斜管(41),所述过滤斜管(41)内填充有粗粒化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0)、过滤池(20)、破乳池(30)、分离池(40)以及后处理池,所述调节池(10)上设置有进水管道(101),所述后处理池上设置有出水管道(502),所述过滤池(20)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20)的出水端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若干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与所述过滤池(20)固定连接,所述破乳池(30)内设置有药剂添加口(31),所述分离池(40)的上部设置有排油口(42),所述分离池(40)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件与所述后处理池连通,所述分离池(40)内设置有过滤斜管(41),所述过滤斜管(41)内填充有粗粒化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组件包括支撑件(22a)和中空纤维膜(22),所支撑件(22a)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军曾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水沝淼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