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12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所述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采用抗冲击性、缓冲性能好的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前撞过程中,能有效阻止前排驾乘人员向前下运动的趋势,增强座盆防下潜能力,保护前排驾乘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下潜功能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前排座盆通常由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组成。将前排座盆骨架放入发泡模具内发泡形成前排座垫泡沫,最后再在前排座垫泡沫外套上座垫套。通常,前排座盆上设计有前横杆,对阻止碰撞过程中乘客下沉非常重要,在前撞过程中,乘客在保险带的拉力下有向前向下滑的趋势,乘客很有可能由保险带底下滑出,这种现象就叫下潜。阻止下潜的目的就是阻止乘客在前撞过程中的向前运动,这个任务目前就落在了座盆的前横杆上。如图5所示,当假人开始向前移动时,它的轨迹只能通过录像来观察。在每种汽车上,这个轨迹都几乎相同。历史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轨迹都是水平向前向下20°。如果我们假定假人坐骨向前下方20°运动,避免假人受伤的办法就是使用前横杆阻挡住假人。目前,前横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假人向前下20°方向滑出的趋势,但前横杆防下潜的能力依然有限。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ESA智能冲击吸能材料。该材料在常态下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受到强烈冲击,材料会迅速变硬从而抵挡外部冲击力,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柔软状态,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和缓冲性能,是非常理想的防护材料;并且这种材料同传统的护具相比轻巧而且与防护部位贴合感很好,大大提高了防护效果。但目前应用领域不够,主要集中在摩托车骑行服、军警防护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防下潜效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所述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冲击吸能块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并与竖直面呈30°~45°的夹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排座盆骨架带有前横杆,冲击吸能块通过前排座垫泡沫发泡成型时固定成一体,再与前排座盆骨架安装,且冲击吸能块正好位于前横杆后方的前排座盆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发泡前将冲击吸能块放入发泡模具内进行发泡,产品一致性高,冲击吸能块稳固可靠,结合前横杆,防下潜性能更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冲击吸能块采用等厚薄板,沿前排座盆骨架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形。尽可能增大冲击吸能块的左右长度,以确保防下潜无死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抗冲击性、缓冲性能好的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前撞过程中,能有效阻止前排驾乘人员向前下运动的趋势,增强座盆防下潜能力,保护前排驾乘人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冲击吸能块在前排座盆骨架上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防下潜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主要由前排座盆骨架1、前排座垫泡沫2、冲击吸能块3组成。冲击吸能块3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冲击吸能块3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2的防下潜区域内。最好是,冲击吸能块3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并与竖直面呈30°~45°的夹角。前排座盆骨架1带有前横杆1a,冲击吸能块3通过前排座垫泡沫2发泡成型时固定成一体,再与前排座盆骨架1安装,且冲击吸能块3正好位于前横杆1a后方的前排座盆骨架1的防下潜区域内。但不限于此,在不带前横杆的前排座盆骨架1上,也可以在前排座垫泡沫2的防下潜区域内安装冲击吸能块3。冲击吸能块3采用等厚薄板,沿前排座盆骨架1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形。冲击吸能块3形状结构不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1)和前排座垫泡沫(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3),所述冲击吸能块(3)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2)的防下潜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1)和前排座垫泡沫(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3),所述冲击吸能块(3)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2)的防下潜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能块(3)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并与竖直面呈30°~45°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定吴照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