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89793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辅助施工方法根据拍摄结果和施工图纸将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展示于准确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目标的预期位姿信息获取困难、操作门槛高、操作流程繁琐以及操作过程不直观的问题。同时,由于允许提前将所述施工图纸导入,使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能够在网络信号不佳的场景下也能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施工目标(例如,一个消防栓、一幢楼房等)进行建造之前,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建造的位置、方向以及一些关键尺寸进行标注,然后根据这些标注信息开展施工。在标注过程中,标注人员需要持有专业的传感器/扫描仪,在施工现场走动,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扫描仪确定精确的标注位置。该方案有如下缺点:1、技术门槛较高,对技术人员要求很高;2、反馈时间较长,从扫描,导入/上传,到比对,展示需要分开操作和执行,对标注人员来说,只能起到静态的指导作用;3、对操作过程单向依赖,几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一个步骤发生问题,往往要整个过程全部重新执行才可以;4、必须在联网环境下,或携带PC设备配合使用,如果在地下,洞穴,隧道等环境中,没有网络信号,或不方便携带其他设备,则无法完整的执行所有过程;5、只能在电脑上通过BIM模型查看虚拟施工效果。总之,现有技术中存在施工目标的预期位姿信息获取困难、操作门槛高、操作流程繁琐以及操作过程不直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目标的预期位姿信息获取困难、操作门槛高、操作流程繁琐以及操作过程不直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施工方法,所述辅助施工方法包括:根据施工图纸建立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包括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以及所述虚拟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获得所述施工区域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对应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对应位置,将至少一部分的虚拟模型与所述施工区域的真实影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影像;所述虚拟模型的叠加位置为所述施工目标的预期施工位置;展示所述叠加影像。可选的,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的次数为至少两次,至少两次拍摄时的拍摄角度和/或拍摄位置不同。可选的,以连续移动的方式拍摄。可选的,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利用3D感知技术确定拍摄装置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二对应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对应位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对应位置。可选的,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识别拍摄结果中的参考物体;识别所述参考物体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三对应位置或者至少两个所述参考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对应位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对应位置或者所述相对位置。可选的,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识别拍摄结果中的环境特征点;识别所述环境特征点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四对应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对应位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对应位置。可选的,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拍摄结果生成新的环境特征点以及新的环境特征点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可选的,在生成新的环境特征点以及新的环境特征点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之后,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将新的环境特征点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共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施工设备,所述辅助施工设备包括通讯连接的数据导入模块、摄像模块、智能匹配单元以及展示模块,其中所述数据导入模块用于获取计算机数据格式的施工图纸,并建立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包括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以及所述虚拟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摄像模块用于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所述智能匹配单元用于在拍摄时获得所述施工区域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对应位置;基于所述对应位置,将至少一部分的虚拟模型与所述施工区域的真实影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影像;所述虚拟模型的叠加位置为所述施工目标的预期施工位置;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所述叠加影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辅助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辅助施工方法根据拍摄结果和施工图纸将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展示于准确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目标的预期位姿信息获取困难、操作门槛高、操作流程繁琐以及操作过程不直观的问题。同时,由于允许提前将所述施工图纸导入,使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能够在网络信号不佳的场景下也能发挥作用。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辅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辅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施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目标的预期位姿信息获取困难、操作门槛高、操作流程繁琐以及操作过程不直观的问题。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辅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示范性的实施例的辅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根据施工图纸建立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包括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以及所述虚拟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S20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S30利用3D感知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施工方法包括:/n根据施工图纸建立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包括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以及所述虚拟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n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n获得所述施工区域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对应位置;/n基于所述第一对应位置,将至少一部分的虚拟模型与所述施工区域的真实影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影像;所述虚拟模型的叠加位置为所述施工目标的预期施工位置;/n展示所述叠加影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施工方法包括:
根据施工图纸建立虚拟场景,所述虚拟场景包括施工目标的虚拟模型以及所述虚拟模型的相对位置关系;
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
获得所述施工区域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对应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位置,将至少一部分的虚拟模型与所述施工区域的真实影像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影像;所述虚拟模型的叠加位置为所述施工目标的预期施工位置;
展示所述叠加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施工区域拍摄的次数为至少两次,至少两次拍摄时的拍摄角度和/或拍摄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连续移动的方式拍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利用3D感知技术确定拍摄装置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二对应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对应位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对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拍摄时,所述辅助施工方法还包括:识别拍摄结果中的参考物体;识别所述参考物体在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三对应位置或者至少两个所述参考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获得所述第一对应位置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三对应位置或者所述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辅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拍摄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琛赵志伟郑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巡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