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13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3
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包括:保温装置与热油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上模框与下模框,上模框的下端面与下模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槽腔,两个槽腔合并形成用于放置铸造模具的放置腔;上模框与下模框侧端均设置有入油口与出油口,上模框与下模框内均设置有循环油道,循环油道一端与入油口连接,循环油道另一端与出油口连接;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通过模框时结构实现对铸造模具的预热处理,无需改变铸造模具本身的结构,可适配各种形状大小的铸造模具,预热效果好,同时可作为运输保温装置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而在传统铸造的过程中,模具预热较为麻烦,控制困难,同时存在温度不均匀的情况,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包括:保温装置与热油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上模框与下模框,上模框的下端面与下模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槽腔,两个槽腔合并形成用于放置铸造模具的放置腔;上模框与下模框侧端均设置有入油口与出油口,上模框与下模框内均设置有循环油道,循环油道一端与入油口连接,循环油道另一端与出油口连接;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框的上端设置有吊钩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与上模框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之间还设置有供油泵,供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上模框的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连接;所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与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之间还设置有回油泵,回油泵通过管道分别与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框的槽腔的两侧设置有贯穿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安装有螺纹压柱,螺纹压柱一端向下模框外延伸,其另一端置于下模框的槽腔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压柱设于下模框的槽腔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压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框的下端面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柱;所述下模框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导套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模框时结构实现对铸造模具的预热处理,无需改变铸造模具本身的结构,可适配各种形状大小的铸造模具,预热效果好,同时可作为运输保温装置进行使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包括:保温装置与热油装置13,热油装置13内储存有油液;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上模框1与下模框15,上模框1的下端面与下模框15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槽腔2,两个槽腔2合并形成用于放置铸造模具的放置腔;上模框1与下模框15侧端均设置有入油口10与出油口11,上模框1与下模框15内均设置有循环油道16,循环油道16一端与入油口10连接,循环油道16另一端与出油口11连接;所述热油装置13的供油口分别与上模框1的入油口10、下模框15的入油口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油装置13的回油口分别与上模框1的出油口11、下模框15的出油口11通过管道连接;在铸造模具铸造加工生产前,将其放置至下模框15的槽腔2内,而后将上模框1与下模框15合并,而后通过热油装置13对内油液进行加热,加热后供入上模框1与下模框15的循环油道16内,在循环油道16内的热油将热量传递到上模框1与下模框15上,使上模框1与下模加热,继而通过上模框1与下模将热量传递到铸造模具上,实现铸造模具的预热处理;循环油道16内的热油会回流至热油装置13内进行二次加热再供入;依此循环实现铸造模具预热。同时可作为运输保温装置进行使用。所述上模框1的上端设置有吊钩环8,用于在预热处理后上模框1与下模框15分离时通过吊钩环8与外部吊机设备配合将上模框1吊起。所述热油装置13的供油口与上模框1入油口10、下模框15的入油口10之间还设置有供油泵12,供油泵12通过管道分别与述热油装置13的供油口、上模框1的入油口10、下模框15的入油口10连接;通过供油泵12将热油装置13内加热后的热油泵出供入到上模框1与下模框15内,为供油提供动力;所述热油装置13的回油口与上模框1的出油口11、下模框15的出油口11之间还设置有回油泵14,回油泵14通过管道分别与述热油装置13的回油口、上模框1的出油口11、下模框15的出油口11连接;通过回油泵14将上模框1与下模框15内油泵出回流到热油装置13中,为回油提供动力。所述下模框15的槽腔2的两侧设置有贯穿的螺纹通孔6,螺纹通孔6内螺纹安装有螺纹压柱5,螺纹压柱5一端向下模框15外延伸,其另一端置于下模框15的槽腔2内,通过螺纹压柱5顶住铸造模具的两端面,避免铸造模具在槽腔2内发生移位的情况,同时螺纹压柱5可通过旋拧调节延伸至槽腔2内的长度,以匹配不同体积的铸造模具。所述螺纹压柱5设于下模框15的槽腔2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压板7,螺纹压柱5与槽腔2内的铸造模具的接触面积。所述上模框1的下端面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柱3;所述下模框15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与导柱3相对应的导套孔4;通过导柱3与导套孔4的配合实现上模框1与下模框15扣合时的导向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装置与热油装置;/n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上模框与下模框,上模框的下端面与下模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槽腔,两个槽腔合并形成用于放置铸造模具的放置腔;/n上模框与下模框侧端均设置有入油口与出油口,上模框与下模框内均设置有循环油道,循环油道一端与入油口连接,循环油道另一端与出油口连接;/n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通过管道连接;/n所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装置与热油装置;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上模框与下模框,上模框的下端面与下模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槽腔,两个槽腔合并形成用于放置铸造模具的放置腔;
上模框与下模框侧端均设置有入油口与出油口,上模框与下模框内均设置有循环油道,循环油道一端与入油口连接,循环油道另一端与出油口连接;
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热油装置的回油口分别与上模框的出油口、下模框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框的上端设置有吊钩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模具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油装置的供油口与上模框入油口、下模框的入油口之间还设置有供油泵,供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维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德钢金属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