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03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1
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净化水段巷道、配电硐室、联络巷道,所述净化水段巷道包括有多介质过滤器和调节沉淀池;该水库建设适用于煤矿井下矿井水的高效循环利用,该水库充分利用井下矿井水,经直接处理后就地回用作为井下消防洒水的补充水源,可有效缓减地面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煤水共采。在节约一大批水提升运输处理费用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水循环效率。该水库建设对千万吨智能化矿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方法简单,实用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煤生产
,具体为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
技术介绍
近年来煤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化矿井的建设。智能化煤矿矿井的运行离不开大量的工业用水,设计在井下对矿井废水的净化、过滤、存储、再利用,不仅可节约用水、避免浪费过多的净水,还可在成倍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节约大量生产成本,是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矿井建设的重要突破。同忻矿目前井下用水主要来源分两种,一种是地面水经地面净化水厂过滤处理达到工业用水要求后,从地面供给到井下生产一线;另一种是利用多级提升泵将井下涌水、废水提升到地面净化水厂,经过滤处理达到工业用水要求后,再重新从地面供给到井下生产一线。但二者过滤产生水量的总和,不仅无法满足矿井日常正常生产的需求,水的长途输送也会产生一笔可观的费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在井下直接对矿井废水的净化、过滤、存储、再利用,以解决困扰智能化矿井建设水循环利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净化水段巷道、配电硐室、联络巷道,所述净化水段巷道包括有多介质过滤器和调节沉淀池。优选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该水库建设在煤层中,采用矩形断面,水库尺寸为5.5m×4.5m,支护方式为锚索和锚网喷。优选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长度为300m,所述净化水段巷道长度为180m,所述配电硐室长度为30m,所述联络巷道长度为60m。优选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沉淀池位于净化水段巷道内部右侧,所述调节沉淀池内采用氧化钙对矿井涌水进行初步除硬。优选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位于净化水段巷道内部左侧,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处于蓄水段巷道和调节沉淀池之间,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对调节沉淀池的产水进行过滤,过滤水进入蓄水段巷道中,多介质反洗水返回前段调节沉淀池中。优选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矿井涌水经净化后存储于蓄水段巷道,可直接用来供给做工业用水。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如下步骤:S1,矿井涌水经过管路流入到净化水段巷道的调节沉淀池之中;S2,在净化水段巷道的调节沉淀池种投加氧化钙,可对矿井涌水进行初步除硬,产水流入到多介质过滤器中;S3,矿井涌水在净化水段巷道的多介质过滤器进一步过滤净化后,过滤水进入蓄水段巷道存储,多介质反洗水返回到调节沉淀池中;S4,过滤水在蓄水段巷道中备用,可直接提供到煤矿井下综采、掘进工作面用于生产用水;S5,重复上述步骤,实现矿井涌水在井下直接净化、过滤、存储、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水库可实现对井下矿井废水、涌水的直接处理、存储,并提供到采掘一线供生产用水。在实现矿井水高效循环利用的同时,不仅缓减了地面净化水厂的负荷,还节约了大量成本,本专利技术在井下煤层中建设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为井下采掘一线提供工业用水,减小了井下涌水长距离提升运输对井下工业用水的影响。同时通过井下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可方便对井下用水的调整。此水库建设简单、科学、能够提高矿井工业用水的效率,对于智能化矿井建设与同忻矿的日常正常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用水需求较大,地面供水难以满足要求的矿井。此水库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在本
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井下的规划分布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蓄水段巷道,2-净化水段巷道,3-配电硐室,4-联络巷道,5-多介质过滤器,6-调节沉淀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1、净化水段巷道2、配电硐室3、联络巷道4,其特征在于:净化水段巷道2包括有多介质过滤器5和调节沉淀池6,该水库建设在煤层中,采用矩形断面,水库尺寸为5.5m×4.5m,支护方式为锚索和锚网喷。蓄水段巷道1长度为300m,净化水段巷道2长度为180m,配电硐室3长度为30m,联络巷道4长度为60m。多介质过滤器5位于净化水段巷道2内部左侧,多介质过滤器5处于蓄水段巷道1和调节沉淀池6之间,多介质过滤器5对调节沉淀池6的产水进行过滤,过滤水进入蓄水段巷道1中,多介质反洗水返回前段调节沉淀池6中,矿井涌水经净化后存储于蓄水段巷道1,可直接用来供给做工业用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为:S1,矿井涌水经过管路流入到净化水段巷道2的调节沉淀池6之中;S2,在净化水段巷道2的调节沉淀池6种投加氧化钙,对矿井涌水进行初步除硬,产水流入到多介质过滤器5中;S3,矿井涌水在净化水段巷道2的多介质过滤器5进一步过滤净化后,过滤水进入蓄水段巷道1存储,多介质反洗水返回到调节沉淀池6中;S4,过滤水在蓄水段巷道1中备用,可直接提供到煤矿井下综采、掘进工作面用于生产用水;S5,重复上述步骤,实现矿井涌水在井下直接净化、过滤、存储、再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1)、净化水段巷道(2)、配电硐室(3)、联络巷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段巷道(2)包括有多介质过滤器(5)和调节沉淀池(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包括蓄水段巷道(1)、净化水段巷道(2)、配电硐室(3)、联络巷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段巷道(2)包括有多介质过滤器(5)和调节沉淀池(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其特征在于:该水库建设在煤层中,采用矩形断面,水库尺寸为5.5m×4.5m,支护方式为锚索和锚网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段巷道(1)长度为300m,所述净化水段巷道(2)长度为180m,所述配电硐室(3)长度为30m,所述联络巷道(4)长度为6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沉淀池(6)位于净化水段巷道(2)内部右侧,所述调节沉淀池(6)内采用氧化钙对矿井涌水进行初步除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万吨智能化矿井高效水循环利用水库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5)位于净化水段巷道(2)内部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宏飞张垚尚雁文李玉兵梁民权
申请(专利权)人:同煤国电同忻煤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