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采掘的扰动以及深部高地应力的影响,巷道底板和两帮岩体会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部挤压,造成底鼓和两帮移近,使得巷道空间越来越狭小,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巷道支护技术,但均是独立地控制底鼓或两帮变形,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支护结构设计,往往造成支护设计失败。研究表明,水平应力是引起底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水平应力也使得两帮底角向内移近,因此,支护设计应重点考虑并控制水平应力。同时,目前已有的支护结构无法自动调节释放应力,一般的卸压方式是当巷道产生变形后再开设卸压槽或打卸压孔,耽误生产,耗费人力物力。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该结构结合巷道反底拱实现帮底支护一体,同时又能释放部分底板应力,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竖直相对设置的方管柱,所述方管柱的两侧上下分别与一对长角钢和一对短角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短角钢下端焊接有下挡板,所述长角钢和短角钢上均设有锚固孔,锚索和锚杆通过锚固孔将长角钢和短角钢固定于两帮,每对短角钢内侧铰接有一个钢管混凝土横撑,所述钢管混凝土横撑通过铰接件铰接于巷道底角,两个钢管混凝土横撑之间设有承压结构,所述巷道底板与钢管混凝土横撑之间铺设有C20混凝土垫层,所述钢管混凝土横撑上方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与原巷道底板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竖直相对设置的方管柱,所述方管柱的两侧上下分别与一对长角钢和一对短角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短角钢下端焊接有下挡板,所述长角钢和短角钢上均设有锚固孔,锚索和锚杆通过锚固孔将长角钢和短角钢固定于两帮,每对短角钢内侧铰接有一个钢管混凝土横撑,所述钢管混凝土横撑通过铰接件铰接于巷道底角,两个钢管混凝土横撑之间设有承压结构,所述巷道底板与钢管混凝土横撑之间铺设有C20混凝土垫层,所述钢管混凝土横撑上方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与原巷道底板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横撑由部件一,部件二,连接套筒和金属板组成,所述部件一与部件二通过连接套筒螺纹固接,通过连接套筒可调节钢筋混凝土横撑的整体长度,所述部件一上端与短角钢内侧相铰接,所述部件二下端焊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尺寸大于钢管混凝土横撑断面,所述金属板放置于承压结构上,安装完成的钢管混凝土横撑与水平线间角度不小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结构由承压体,承压板和侧挡板组成,所述承压体焊接于承压板的上方,所述承压体的断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不大于60°,所述承压板为厚钢板,尺寸为500mm×500mm,厚度为30-50mm,所述侧挡板焊接于承压体的前后,用于阻止钢管混凝土横撑前后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柱的断面尺寸为150mm×200mm,所述方管柱两侧面上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间距为0.5m,通过螺栓将方管柱与长角钢和短角钢固定成整体,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让压的帮底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角钢侧边一长度为200mm,侧边二长度为150mm,所述短角钢侧边一长度为200mm,侧边二长度不小于400mm,厚度均为30mm,所述长角钢的侧边一上开设有若干锚固孔,间距为0.7m,侧边二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间距为0.5m,所述短角钢的侧边一上开设有一个锚固孔,侧边二上开设有一个螺栓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让压...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