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91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0
本申请涉及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墙板,预制墙板的一端开设有空腔,预制墙板的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浇筑通道,预制墙板开设有浇筑通道的端部还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有多个,多个支撑块沿预制墙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浇筑腔,预制墙板远离支撑块的端部上设有与浇筑腔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支撑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腔连通的浇筑孔。支撑块将相邻预制墙板支撑起来,需要进行调平时,只需要确保所有支撑块的顶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即可,大大方便调平工作。并且通过浇筑的方式将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浇筑腔内,从而确保支撑块与相邻预制墙板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预制墙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设计发展方向。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节约劳动成本,减少施工现场噪声粉尘污染、缩短工期、产品质量控制较好、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现有装配式剪力墙的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浇筑的方式实现上下剪力墙的竖向连接。目前,公开号为CN1116637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用墙体调平机构,包括预埋在纵肋叠合墙板顶部的调平螺栓和底部的调平组件,所述调平螺栓向上伸出纵肋叠合墙板且与底部的调平组件竖向相对;所述调平组件包括调节盒,所述调节盒预埋在纵肋叠合墙板内,所述调节盒的一侧面开口并与外部连通,所述调节盒的底板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并允许调平螺栓穿过的调节孔,所述调平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一个纵肋叠合墙板上存在多个调平组件,那么进行调平时,多个调平组件会相互限制,使得每个调平组件中的调平螺栓的移动距离有限,只有当所有调平组件的调平螺栓都移动统一距离后,才能继续移动调平螺栓,这就使得调平工作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方便进行调平工作,本申请提供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包括预制墙板,预制墙板的一端开设有空腔,预制墙板的另一端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浇筑通道,所述预制墙板内预埋有钢筋,钢筋的一端从预制墙板浇筑通道所在的端面伸出以形成与空腔配合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预制墙板开设有浇筑通道的端部还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有多个,多个支撑块沿预制墙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浇筑腔,所述预制墙板远离支撑块的端部上设有与浇筑腔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腔连通的浇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将相邻预制墙板支撑起来,需要进行调平时,只需要确保所有支撑块的顶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即可,也就是可以通过对支撑块的顶部进行磨切来进行调节,每个支撑块一般只需要经过一次磨切既能达到要求,大大方便调平工作。并且设置第二连接部和浇筑腔,通过浇筑的方式将第二连接部固定在浇筑腔内,从而确保支撑块与相邻预制墙板的连接,进一步提高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的,所述支撑块可拆卸地连接在预制墙板上,所述预制墙板上开设有供支撑块放置的第一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可单独地进行运输,更加方便对支撑块进行保护,降低支撑块受损的可能性,而第一凹槽的内壁也不容易受损,能够确保对支撑块的连接效果。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与第一连接部交错设置,且支撑块的两端沿预制墙板的厚度方向分别延伸到预制墙板的两侧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支撑块将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空间,在对第一连接部进行浇筑时,混凝土不会进入到相邻的独立空间,降低浇筑的混凝土出现明显空隙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上固定有定位筋,所述支撑块背离浇筑腔的端部上设有与定位筋适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浇筑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筋使得支撑块处在第一凹槽中后不会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得支撑块能够稳定停留在第一凹槽中,在对浇筑腔进行浇筑前,即对支撑块有一定的连接作用。可选的,所述预制墙板上空腔开口所在的端面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若干第二凹槽与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且第二连接部处在对应的第二凹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部进入到支撑块的空腔内时,支撑块的端部也处在第二凹槽中,支撑块受到第二凹槽的侧壁的限制,预制墙板和支撑块之间不易发生沿预制墙板长度方向上的移动,降低第二连接部被支撑块挤压而形变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均为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一凹槽侧壁与支撑块侧壁之间的距离,在对第一连接部进行浇筑时,混凝土能够渗入到第一凹槽侧壁和支撑块之间,增强支撑块和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制出预制墙板和支撑块;步骤S2,在施工现场将下层预制墙板固定在预设的安装面上,下层预制墙板的第一凹槽朝上设置,再将支撑块安装到下层预制墙板的第一凹槽中,然后将上层预制墙板放置到支撑块上以形成初步的剪力墙;步骤S3,对剪力墙进行浇筑。可选的,步骤S3中,需要在支撑块的两侧铺设挡板,使相邻支撑块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每个浇筑空间与一个空腔连接,分批次向多个浇筑通道内灌入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相邻预制墙板之间连通在一起的空间,挡板和支撑块一起分隔出的浇筑空间则小很多,混凝土无需横向流动过多距离,能够对混凝土的用量有所把控,降低混凝土内存在明显空隙的可能性。可选的,统计每个批次的混凝土的用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若存在混凝土用量低于标准值,则对对应的浇筑通道进行捣实并补充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标准值为浇筑的混凝土用量做标准,将用量未达标的浇筑工作都认为是存在空隙的,需要重新进行捣实以补充剩余量,确保预制墙板内的空间都被混凝土填充满。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支撑板,既方便搬运,又能够灵活进行调平工作;2.通过在支撑板上安装隔板,将预制墙板之间的空间均等分隔,每个空间内的混凝土的用量固定,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明显空隙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预制墙板的剖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块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相邻预制墙板组装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相邻预制墙板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挡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墙板;11、空腔;12、浇筑通道;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定位筋;5、支撑块;51、浇筑腔;52、通孔;6、浇筑孔;7、溢流孔;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参照图1,纵肋叠合剪力墙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内预埋有多个钢筋,钢筋根据后续连接对象的不同可分成第一类钢筋和第二类钢筋,第一类钢筋和第二类钢筋沿预制墙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交错排列。其中,第一类钢筋的一端从预制墙板1的同一端端面伸出并弯折成第一连接部2,而预制墙板1安装有第一连接部2的端部则为预制墙板1的顶部,预制墙板1的另一端则为底部。参见图1,预制墙板1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连接部2一一对应的空腔11。空腔11靠近对应第一连接部2的内壁上开设有浇筑通道12,浇筑通道12远离空腔11的一端沿预制墙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的一端开设有空腔(11),预制墙板(1)的另一端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浇筑通道(12),所述预制墙板(1)内预埋有钢筋,钢筋的一端从预制墙板(1)浇筑通道(12)所在的端面伸出以形成与空腔(11)配合的第一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开设有浇筑通道(12)的端部还安装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有多个,多个支撑块(5)沿预制墙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开设有浇筑腔(51),所述预制墙板(1)远离支撑块(5)的端部上设有与浇筑腔(51)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所述支撑块(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腔(51)连通的浇筑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的一端开设有空腔(11),预制墙板(1)的另一端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浇筑通道(12),所述预制墙板(1)内预埋有钢筋,钢筋的一端从预制墙板(1)浇筑通道(12)所在的端面伸出以形成与空腔(11)配合的第一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开设有浇筑通道(12)的端部还安装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有多个,多个支撑块(5)沿预制墙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开设有浇筑腔(51),所述预制墙板(1)远离支撑块(5)的端部上设有与浇筑腔(51)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所述支撑块(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腔(51)连通的浇筑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可拆卸地连接在预制墙板(1)上,所述预制墙板(1)上开设有供支撑块(5)放置的第一凹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与第一连接部(2)交错设置,且支撑块(5)的两端沿预制墙板(1)的厚度方向分别延伸到预制墙板(1)的两侧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的槽底上固定有定位筋(4),所述支撑块(5)背离浇筑腔(51)的端部上设有与定位筋(4)适配的通孔(52),所述通孔(52)与浇筑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克芳梁晨王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装配式建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