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91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在下钢管柱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U型钢梁,所述下钢管柱的侧壁上对应钢梁开设有一开槽,该开槽从下钢管柱的上端向下延伸,其两侧分别形成一连接端,所述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开槽后伸入下钢管柱内,并与下钢管柱固定连接;在钢梁内竖向设有一连接板,并且该连接板与钢梁固定相连;所述上钢管柱的下端与上钢管柱的上端固定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连接板对钢管柱和钢梁的节点从内部进行补强,使钢管柱与钢梁连接处的外观平整,采用标准化构件内套工艺,所采用的构件与钢管柱、钢梁可以在工厂内完成安装,生产工艺和安装工艺便捷,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一直是我国倡导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根本途径。进入新时代,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真正实现建筑工业化成为可能,装配式建筑就是采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根据其材料形态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在推广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与新型节点。现有技术中,在钢管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处,通常采用在柱内外焊接隔板或环板,然后在施工现场,通过预焊在柱上短梁或钢牛腿与钢梁进行连接。而在与钢梁连接时,通常采用连接板加螺栓进行临时固定后进行焊接,当加工精度不足或施工误差较大时,螺栓很难顺利安装,这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并且这种施工方式会导致后续焊接操作难度大,由于对钢梁焊缝要求较高,人为操作技术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而且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内隔板或外环板对节点进行补强,这两种方式也存在问题,如果采用内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钢管柱(1)和下钢管柱(2),在下钢管柱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U型钢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管柱的侧壁上对应钢梁开设有一开槽(4),该开槽从下钢管柱的上端向下延伸,其两侧分别形成一连接端(5),所述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开槽后伸入下钢管柱内,并与下钢管柱固定连接;在钢梁内竖向设有一连接板(6),并且该连接板与钢梁固定相连;所述上钢管柱的下端与上钢管柱的上端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钢管柱(1)和下钢管柱(2),在下钢管柱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U型钢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管柱的侧壁上对应钢梁开设有一开槽(4),该开槽从下钢管柱的上端向下延伸,其两侧分别形成一连接端(5),所述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开槽后伸入下钢管柱内,并与下钢管柱固定连接;在钢梁内竖向设有一连接板(6),并且该连接板与钢梁固定相连;所述上钢管柱的下端与上钢管柱的上端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从钢梁内伸出并向上延伸形成衔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在各钢梁的上方分别设有多根连接钢筋(7),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贯穿所述衔接端向下钢管柱另一侧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管柱相邻两侧设置有钢梁或四周均设有钢梁时,所述连接钢筋为两组,且两组连接钢筋相互垂直并上下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梁内还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数根辅助钢筋(8),所述辅助钢筋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基荣江世永邹航陈杰张振勇
申请(专利权)人:渝建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