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54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氧化锌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将无机粉体按照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得无机粉体混合料备用,将氧化锌粉体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并加入到由碳酸钠与氯化钠按一定配比溶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得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将上述无机粉体混合料加入到氧化锌悬浮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悬浮液,随后进行研磨、过滤,经干燥、煅烧后得到负载型氧化锌粉体。该法工艺易操作,所得纳米氧化锌均匀负载于无机粉体表面形成包覆结构,最大化发挥氧化锌活性的同时达到减锌的目的,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氧化锌作为橡胶无机活性剂和硫化促进剂,具有硫化速度快、反应温域宽、转化为硫化锌的转化率高等特点,亦可提高橡胶制品的光洁度、机械强度、耐热性和防老化,特别是耐磨性能。其乃制造高速耐磨橡胶的优质原料,如飞机轮胎、高级轿车用的子午线轮胎等,与普通氧化锌相比,更适用于软橡胶制品,乳胶制品。尤其是在透明、半透明橡胶中可作为防老剂,但是作为橡胶助剂的一种,氧化锌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当锌被释放到环境中,进入溪流、洋流或海洋中时,某些锌的合金会毒害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随着全球橡胶行业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研究和开发氧化锌的替代品越来越受重视,减锌成为大势所趋。轮胎领域常用的减锌方法是用活性纳米氧化锌代替普通氧化锌,以减少氧化锌在轮胎配方中的用量,此外,传统减锌手段还包括将纳米氧化锌与其他橡胶填充材料混合制备出复合型纳米氧化锌材料能一定达到减锌的目的,但是此方法得到的氧化锌在载体表面分布不均而活性降低导致制品性能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前景。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液相法、气相法和固相法。液相法是实验室和工业生产广泛采用的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选择一种合适的锌盐,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或用蒸发、升华、水解等,将金属离子沉淀或结晶出来,最后将沉淀或结晶物脱水或加热而得到纳米粉体。气相法是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将锌粉或锌盐带入有氧气的超高温环境气体中,在气相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基本粒子,并经成核、生长两个阶段,同时利用高温区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巨大的温度梯度,通过急冷作用得到氧化锌纳米颗粒。固相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室温或低温下发生固相化学反应,生成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分解的锌盐,然后经过热分解后得到氧化锌粉末。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各种超微粉碎技术将普通氧化锌直接研磨成超细氧化锌。目前开发的主要有高能球磨和气流粉碎技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但很难使氧化锌的粒径小于1μm,且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容易混入杂质,粒子难控制、能耗大等诸多缺陷。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416154.2公开了一种改善纳米氧化锌使用特性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浸泡改性处理、(2)沉积改性处理。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改性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分散特性,不易发生团聚现象,其强度、耐腐性、耐温性均有很好的提升,与有机成分相容性佳,填充使用效果好,极具推广使用价值。然此专利技术中的方法虽令纳米氧化锌分散性、团聚现象得到改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平均粒径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的问题,改善效果不够显著。因此,有必要进行负载型纳米氧化锌制备方法的改进、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该法将纳米氧化锌均匀负载于无机粉体表面形成包覆结构,最大化发挥氧化锌活性的同时达到减锌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将氧化锌粉体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2)将碳酸钠和氯化钠按照一定配比溶解于水中形成混合电解质溶液,并混合于所述步骤1)中所得的悬浮液中,得到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3)将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镁、白炭黑、滑石粉按照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无机粉体混合料;4)将所述步骤3)所得的无机粉体混合料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悬浮液;5)将所述步骤4)所得的混合悬浮液加入到球磨机中研磨分散,后再经砂磨机进一步研磨分散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6)将所述步骤5)所得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经闪蒸干燥、煅烧后得到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粉体。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将氧化锌与水按照固液比1:3~4的比例在搅拌罐内混合得到氧化锌悬浮液;所述氧化锌悬浮液的固含量为2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氧化锌为直接法氧化锌、间接法氧化锌、活性氧化锌、纳米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为5-20μm,氧化锌含量95%以上,比表面积为≥10m2/g。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为碳酸钠、氯化钠和水按照1:0.5:2~4的重量比在搅拌罐内单独混合配制得到混合电解质溶液,并进一步与氧化锌悬浮液混合得到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其中混合电解质溶液配制过程中加热至60~80℃溶解。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为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镁、白炭黑、滑石粉按照1:1:1:1:1的重量比混合于粉体搅拌罐中,采用高速混合设备将无机粉体混合均匀,混合时间15~30分钟,得到无机粉体混合料。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无机粉体混合料与步骤1中的氧化锌的重量比为1:1~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为混合悬浮液在球磨机体中以5mm的锆珠为研磨介质循环研磨0.5~1.5小时得一次混合研磨浆料,而后泵入砂磨机中以0.1mm的锆珠为研磨介质循环研磨0.5~1.5小时得二次混合研磨浆料,此二次混合研磨浆料即为粒径分布均匀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将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的氧化锌沉积于无机粉体表面形成负载型氧化锌,其中经板框过滤洗涤后的氧化锌滤饼由螺旋输送至闪蒸干燥设备,干燥温度150-300℃,干燥时间10-30分钟,随后物料输送进入煅烧设备进一步去除水分,煅烧温度400-600℃,煅烧时间10-30分钟,得到水分低于0.5%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粉体。进一步地,所述的一次混合研磨浆料,其平均粒径为3-5μm;所述的二次混合研磨浆料,其平均粒径为0.5-1μ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将碳酸钠和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混合电解质溶液以平衡氧化锌分散体系,并与一定比例的无机粉体混合料进行均匀混合,经二次研磨后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分散体系;此时,氧化锌颗粒与无机粉体颗粒相互独立并且均匀分布于液相体系中。通过洗涤,去除电解质后分散体系原有的平衡被破坏,由于研磨后的氧化锌具有纳米特性,趋于能量最低原则,其粒子的表面积趋于减小,氧化锌颗粒逐渐沉积于无机粉体表面形成均匀负载的氧化锌,随后进行闪蒸干燥、煅烧以除去水分得到水分低于0.5%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粉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比表面积更大、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中主要是在液相中完成关键步骤,减少了粉尘污染;且分散体系中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依靠电解质溶液便能稳定分散体系,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与传统物理混合法相比,通过液相沉积的方法得到的负载型氧化锌在无机粉体表面分布更加均匀、密致,并且采用球磨与砂磨进行二次研磨的方法,得到的体系平均粒径小于1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以下步骤:/n1)将氧化锌粉体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n2)将碳酸钠和氯化钠按照一定配比溶解于水中形成混合电解质溶液,并混合于所述步骤1)所得的悬浮液中,得到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n3)将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镁、白炭黑、滑石粉按照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无机粉体混合料;/n4)将所述步骤3)所得的无机粉体混合料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悬浮液;/n5)将所述步骤4)所得的混合悬浮液加入到球磨机中研磨分散,后再经砂磨机进一步研磨分散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n6)将所述步骤5)所得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经闪蒸干燥、煅烧后得到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粉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将氧化锌粉体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浮液;
2)将碳酸钠和氯化钠按照一定配比溶解于水中形成混合电解质溶液,并混合于所述步骤1)所得的悬浮液中,得到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
3)将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镁、白炭黑、滑石粉按照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无机粉体混合料;
4)将所述步骤3)所得的无机粉体混合料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带有电解质溶液的氧化锌悬浮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形成均匀分散的混合悬浮液;
5)将所述步骤4)所得的混合悬浮液加入到球磨机中研磨分散,后再经砂磨机进一步研磨分散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
6)将所述步骤5)所得的负载型氧化锌悬浮液经板框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经闪蒸干燥、煅烧后得到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粉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锌为直接法氧化锌、间接法氧化锌、活性氧化锌、纳米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锌与水按1:3~4的固液比在搅拌罐内混合得到氧化锌悬浮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为5-20μm,氧化锌含量95%以上,比表面积为≥10m2/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碳酸钠、氯化钠和水按1:0.5:2~4的重量比在搅拌罐内单独混合配制得到混合电解质溶液,并进一步与氧化锌悬浮液混合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家锋李旭邵进陶晓燕徐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邦橡塑助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