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铁线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27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铁线缆盘,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包括圆筒状的绕线筒及连接固定于绕线筒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绕线筒为可变径绕线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绕线筒表面设置圆环形槽体并通过弹性挡圈固定,存在少量线缆没有完成绕线时,不需要更换线缆盘,灵活性好;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凸起部与凹陷部的设置,接触牢固,不易产生滑动错位,堆叠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绕线筒可变径,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的线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铁线缆盘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全铁线缆盘。
技术介绍
电缆电线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电线电缆不仅用于军用、民用,而且在工业上也大量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经常看到线缆的铺设现场,电缆绕在线缆绞线盘上。线缆绕线盘作为线缆领域常见的辅助工具,其一般由圆筒状的绕线筒及连接固定于绕线筒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下线盘及上线盘组成;下线盘及上线盘在绕线筒之间形成绕线空间,待缠绕的线缆缠绕在绕线筒的外侧壁上,并经下线盘及上线盘轴向进行限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线缆盘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由于线缆盘的下线盘及上线盘多为圆型板状结构,线缆盘在绕线完成后进行堆叠运输时,相邻两线缆盘之间的下线盘及上线盘接触时为弧面形式的点接触,接触不牢固,极易产生滑动错位,使堆叠的稳定性差;2、由于线缆盘的上线盘及下线盘安装完成后,难以进行拆卸,线缆的重量较大,当存在少量线缆没有完成绕线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更换线缆盘进行绕线,灵活性差;3、目前常见的线缆盘为木质线缆盘或铁木线缆盘,虽减轻了自身重量,但耐磨损性能及安全性能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输堆积便捷、拆装简单、工况适应性强、耐磨损性能优异的绕线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线缆的规格不同,其直径和可弯折的角度均不同,当线缆过粗或采用铝制线缆时,其折弯角度不能过大,否则会产生永久形变或损伤线缆,因此需要将绕线筒的直径做大;但是绕线筒的直径过大,会带来绕线量过小的缺陷。由于同一个线缆盘只有一个固定直径的绕线筒,所以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铁线缆盘,可以达到接触牢固,堆放稳定性高的目的,同时可以适应不同工况环境,拆装便捷,可靠性高,且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缆。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铁线缆盘,包括圆筒状的绕线筒及连接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所述绕线筒至少一端设置有不少于1个的圆环状槽体,所述上端夹盘伸入槽体内,所述上端夹盘与所述槽体为间隙配合,所述上端夹盘的位置通过弹性挡圈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上;所述绕线筒为可变径绕线筒。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匹配,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二侧面及所述绕线筒之间形成绕线空间,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二侧面相对。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状槽体为直径相等的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状槽体为直径沿靠近所述绕线筒中心方向逐渐增加的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圆环状槽体直径小于所述绕线筒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夹盘及所述下端夹盘设置有与绕线筒直径相匹配的中心孔。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夹盘及所述下端夹盘在相等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圆孔。进一步的,所述圆孔数量不少于3个。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筒上设置有旋转杆、变径弹片和弹片滑槽;所述旋转杆设置在所述绕线筒内与所述绕线筒轴,所述弹片滑槽为多组设置在所述绕线筒内;所述变径弹片为圆弧带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杆上,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弹片滑槽到达所述绕线筒外周。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滑槽均为圆弧带状。基于上述一种全铁线缆盘,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绕线筒表面设置圆环形槽体,并通过可拆卸的弹性挡圈固定,拆卸便捷,在绕线状态及未绕线状态均可进行拆卸,存在少量线缆没有完成绕线时,不需要更换线缆盘,工况适应性高;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凸起部与凹陷部的设置,使得在堆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接触方式,不易产生滑动错位,堆叠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构独特、新颖,采用全铁材料,耐磨损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旋转杆调整变径弹片伸出弹片滑槽的长度,来调整绕线筒的直径,当线缆的直径小或线缆导电芯的材质韧性强度高时,拧动旋转杆,使变径弹片伸出弹片滑槽的长度减少进而绕线筒的直径缩小,能够增加线缆盘的绕线量;当线缆的直径大或线缆导电芯的材质韧性强度低时,拧动旋转杆,使变径弹片伸出弹片滑槽的长度增加进而绕线筒的直径增加,避免线缆的弯折角度过大。进而使本专利技术的线缆盘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缠绕,一物多用,增加了效益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全铁线缆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左端夹盘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绕线筒未安装变径弹片的横截面图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绕线筒已安装变径弹片的横截面图示意图;图中:10-绕线筒,20-左端夹盘,30-右端夹盘,40-弹性挡圈,50-中心孔,60-圆孔,101-槽体,102-旋转杆,103-弹片滑槽;104-变径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铁线缆盘,可以达到接触牢固,堆放稳定性高的目的,同时可以适应不同工况环境,拆装便捷,可靠性高。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线缆盘的形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全铁线缆盘,一种全铁线缆盘,包括圆筒状的绕线筒10及连接固定于所述绕线筒10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10至少一端设置有不少于1个的圆环状槽体101,所述上端夹盘伸入槽体101内,所述上端夹盘与所述槽体101为间隙配合,所述上端夹盘的位置通过弹性挡圈40固定于所述绕线筒10上。在圆筒状的绕线筒10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圆环状槽体101,分别设置弹性挡圈40,弹性挡圈40的规格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针对不同尺寸的槽体101进行相应的选择。本实施例的绕线筒为可变径绕线筒。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绕线筒10上设置有旋转杆102、变径弹片104和弹片滑槽103;所述旋转杆102设置在所述绕线筒10内与所述绕线筒10轴,所述弹片滑槽103为多组设置在所述绕线筒10内;所述变径弹片104为圆弧带状,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杆102上,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弹片滑槽103到达所述绕线筒10外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滑槽103均为圆弧带状。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杆102上开设有直条状的弹片安装槽,能够与变径弹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铁线缆盘,包括圆筒状的绕线筒及连接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至少一端设置有不少于1个的圆环状槽体,所述上端夹盘伸入槽体内,所述上端夹盘与所述槽体为间隙配合,所述上端夹盘的位置通过弹性挡圈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上;/n所述绕线筒为可变径绕线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铁线缆盘,包括圆筒状的绕线筒及连接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两端的圆板状结构的上端夹盘及下端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至少一端设置有不少于1个的圆环状槽体,所述上端夹盘伸入槽体内,所述上端夹盘与所述槽体为间隙配合,所述上端夹盘的位置通过弹性挡圈固定于所述绕线筒上;
所述绕线筒为可变径绕线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匹配,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二侧面及所述绕线筒之间形成绕线空间,所述上端夹盘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下端夹盘的第二侧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状槽体为直径相等的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状槽体为直径沿靠近所述绕线筒中心方向逐渐增加的环形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张业新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