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27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电路包括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芯片,微处理器芯片通过该接口及电缆与外界微型计算机的USB接口接续,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数据输出/输入管脚分别与存储器芯片的对应I/O管脚相连,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输出管脚还在其与GND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和D2,所用的微处理器芯片是8位或16位的USBMCU芯片,解决了现有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计算机接续,通过互联网识别用户身份和装置便携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访问控制和加密与鉴别多功能、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实用价值高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适用于识别个人身份和网上身份、电子交易的加密鉴别和数字签名等方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设计涉及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计算机接续以对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进行识别的便携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通讯范围的逐步扩大,网上支付的新型电子交易支付手段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各个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网上银行和网上证券的建设。同时,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也日益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人们不仅要防止网上黑客的随时攻击,更加担心自己的交易密码被他人盗取,从而在电子交易网络上的身份被他人非法冒认,取得交易信息或获得合法的访问权限。现有的大多数网络系统采用IC智能卡作为用户身份认证的媒质,IC智能卡以其本身的便携性、其中存储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和不可仿制性等性能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身份认证产品。但是,IC智能卡在使用时,微型计算机必须配备一台IC智能卡读写器,该读写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易随身携带,从而大大降低了IC智能卡在身份认证领域的应用范围。随着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制造商将USB接口作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加入的主机中,使通用串行总线(USB)在微型计算机外设的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同时,微软在WIN98之后的操作系统中均提供了对USB接口支持的内核软件,使USB装置在开发应用中更加方便可靠。当采用USB装置作为身份认证的媒质时,不仅解决了IC智能卡必须使用读卡器的问题,同时可以将该装置制作成如钥匙般大小,彻底解决了身份认证产品的随身携带,即插即用的问题,使该装置在任何一台微型计算机上无需连接任何外设即可使用。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计算机接续而进行身份认证、加密鉴别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该装置存储用户的个人资料,并把私钥和数字证书直接加密保存在该装置的存储器芯片中,通过带USB接口的微处理器的内置算法实现身份认证的功能。只有该装置的使用者本人才能携带和唯一地使用该标明其身份地装置,在该装置内部完成数字签名等私钥运算,从而杜绝任何关键信息的泄漏。目前使用的IC智能卡技术由于受到读卡器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便携性,而且读卡器的安全性显然得不到很好得保障。所以,现在这种IC智能卡的支付手段只能在拥有ATM机或终端POS机这样的使用读卡器方式的环境中为公众共同享用。但是,真正对商业交易安全技术设备需求巨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应用却需要能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支付的技术手段,也就是说,只要在有计算机的地方,只要该计算机是连接在互联网上,即使是在消费者家里或公共网吧里,也要能够进行网上安全可靠的交易和支付。考虑到用于大众的普及性产品对便携性和性价比方面有着重的要求,现行的IC智能卡+读卡器的运行方式很难适用于这种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存取用户个人重要资料,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进行身份认证和网络数字签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计算机接续,从而通过互联网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以实现电子交易支付手段的便携式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其控制电路包括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芯片,其中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通过该接口及电缆与外界的微型计算机的USB接口接续,该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数据输出/输入管脚分别与存储器芯片的对应I/O管脚相连,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输出管脚还在其与GND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藉由上述电路结构,通过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完成与外界计算机主机和网络的通讯。其中,该微处理器芯片的串行接口与存储器芯片的对应接口相连;该微处理器芯片的时钟信号由该微处理器芯片的内部振荡电路产生。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是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是8位或16位的USBMCU芯片,这类芯片通用易得,可以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装置直接通过其USB接口与计算机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进行串行通讯,即其直接通过其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接收由计算机和网络发送过来的操作指令和各种数据,并由该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当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和相应的数据结果再通过其USB接口传送回外界的计算机和网络。这里的所有算法功能都是由该微处理器芯片内部完成的,其同时负责实现存储器芯片内的数据资料与外界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通讯传递,故不再需要其它辅助设备和器件,控制电路的结果做到最小化,简单紧凑,便于携带使用。本技术的操作步骤(1)计算机主机的应用程序接收该装置插入和拔出的消息通知,或主动产生对该装置的操作指令;(2)计算机主机的应用程序调用该装置的驱动程序,将操作指令通过USB接口发送给带有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3)该带有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接收指令,并根据该指令执行相应的身份识别的操作,得到身份识别结果;(4)该微处理器芯片同时将读写指令转换为串行数据,通过其I/O管脚传送给存储器芯片;(5)存储器芯片接收该指令,执行相关读写操作,并将数据通过串行接口传送给微处理器芯片;(6)该微处理器芯片接收存储器芯片返回的数据结果,通过USB接口传送给计算机主机内安设的该装置的驱动程序;(7)该装置的驱动程序接收处理结果,再返回到该计算机主机的应用程序进行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本技术是将电子身份认证技术和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将具有对称和非对称密钥算法功能集成在带有USB接口的微控制器芯片内部,成为一体化产品,并通过USB接口直接访问控制其中的存储器芯片,实现了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两方面的功能;2、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技术与已经相当普及的微型计算机相结合,来取代传统的利用IC智能卡技术作为身份认证的方法,从而使本装置的硬件成本与IC智能卡+读卡器方案的系统成本要降低80%以上,实现了很高的性价比;3、本技术产品的结构简单、精细小巧、可以挂在钥匙串上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网上交易地支付,使用方便切实用价值高;4、由于本技术所有算法均内置与带有USB接口的微处理器内部,永久无法被读出,使其具有与IC智能卡完全相同的高安全可靠度。附图说明以下是本技术的图面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1和图2是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该装置中控制电路包括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芯片,其中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通过该接口及电缆与外界的微型计算机的USB接口接续,该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数据输出/输入管脚分别与存储器芯片的对应I/O管脚相连,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输出管脚还在其与GND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和图2,本装置是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设备,该装置的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识别个人身份和网络身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芯片,其中带有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的微处理器芯片通过该接口及电缆与外界的微型计算机的USB接口接续,该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数据输出/输入管脚分别与存储器芯片的对应I/O管脚相连,微处理器芯片的两个输出管脚还在其与GND之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凯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网安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