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27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路用放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第一电缆盘轴托件、第二电缆盘轴托件、两个轮胎以及一个旋转小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交汇处,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用于承载电缆线盘,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用于拉动整个放缆装置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缆装置装卸方便,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电缆线盘,可广泛使用在公路沿线,有效提高电缆铺设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目前,公路上使用的电缆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电缆线盘滚筒的直径在1米至2米之间不等,现有的做法是需要人工拉着电缆的一端拖动放置,这种方式比较费力,也有采用专用的放缆车,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电缆线盘的长度高度存在不同的规格,不方便适配不同规格的电缆线盘。另外,缠绕有电缆的线盘非常重,现有的电缆线盘需要使用吊车调动。2、现有机动车在减速的时候或者需要停止的时候,需要电缆线盘也停止,但由于电缆线盘存在惯性的原因,还会继续转动,导致线缆落到地上,容易造成线缆磨损或者打结,形成“放大圈”现象。为此,能否制作一款装置,有效的适配不同规格尺寸的电缆线盘,而且方便电缆线盘的装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卸方便,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电缆线盘的公路用放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第一电缆盘轴托件、第二电缆盘轴托件、两个轮胎以及一个旋转小轮;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交汇处,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用于承载电缆线盘,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用于拉动整个放缆装置移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拉杆,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轮胎转轴上,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顶端采用所述横梁拉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横向支架,所述左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左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支架的另一端采用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上;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左立柱上,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右立柱上;所述第一紧固装置设置在所述左立柱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装置设置的所述右立柱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和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在各自立柱上的高度可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柱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能够通过不同高度的固定通孔进行固定,所述右立柱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能够通过不同高度的固定通孔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所述左立柱的横梁拉杆上,所述加强钢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左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所述右立柱的横梁拉杆上,所述加强钢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右支架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所述左立柱为两根,所述右立柱为两根,两个所述左立柱的顶端采用所述左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右立柱的顶端采用所述右连接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板上设置有左固定环,所述右连接板上设置有右固定环,所述左固定环与所述右固定环之间可拆卸的设置有吊装杆。进一步的,安装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的电缆线盘中心位置相对于与轮胎转轴中心位置向前8至10cm。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长度大于电缆线盘的半径。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架的长度大于电缆线盘的高度。进一步的,还包括刹车装置,其包括固定底座、刹车本体结构,所述刹车本体结构能够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来回滑动,当刹车本体结构向电缆线盘靠近时,刹车本体结构向电缆线盘的圆周面提供摩擦制动;所述刹车本体结构包括弧形壳体、皮带和若干转动轴,若干所述转动轴设置在弧形壳体中,所述皮带套设在若干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皮带外侧设置有锯齿状沟槽,所述弧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单向卡舌,当皮带抵压在电缆线盘的盘面时带动皮带转动,所述单向卡舌卡在所述锯齿状沟槽中阻止皮带转动,挤压的皮带为电缆线盘的圆周面提供摩擦制动使得电缆线盘停止转动。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推杆和遥控器,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放缆装置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所述弧形壳体铰接,所述遥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伸出或者回缩。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交汇处,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上;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置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可以将该公路用放缆装置放倒,便于装卸和取放电缆盘,设置的第一电缆盘轴托件和第二电缆盘轴托件在各自立柱上的高度可调节,便于承载不同规格的电缆线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缆装置装卸方便,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电缆线盘,可广泛使用在公路沿线,有效提高电缆铺设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路用放缆装置带有刹车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缆线盘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刹车装置底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刹车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动轴和皮带示意图。图中:1、第一紧固装置;2、第二紧固装置;3、第一电缆盘轴托件;4、第二电缆盘轴托件;5、轮胎;6、旋转小轮;7、左立柱;8、右立柱;9、横梁拉杆;10、左支架;11、右支架;12、横向支架;13、固定通孔;14、左连接板;15、右连接板;16、左固定环;17、右固定环;18、拉绳;19、固定底座;20、刹车本体结构;21、弧形壳体;22、皮带;23、转动轴;24、锯齿状沟槽;25、单向卡舌;26、电动推杆;27、电缆线盘的圆周面;28、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第一紧固装置1、第二紧固装置2、第一电缆盘轴托件3、第二电缆盘轴托件4、两个轮胎5以及一个旋转小轮6;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第一电缆盘轴托件、第二电缆盘轴托件、两个轮胎以及一个旋转小轮;其中/n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交汇处,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上;/n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用于承载电缆线盘,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用于拉动整个放缆装置移动;/n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拉杆,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轮胎转轴上,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顶端采用所述横梁拉杆连接;/n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横向支架,所述左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左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支架的另一端采用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上;/n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左立柱上,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右立柱上;所述第一紧固装置设置在所述左立柱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装置设置的所述右立柱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用放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二支架本体、第一紧固装置、第二紧固装置、第一电缆盘轴托件、第二电缆盘轴托件、两个轮胎以及一个旋转小轮;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本体整体呈N型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对垂直设置;所述轮胎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交汇处,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上;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用于承载电缆线盘,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用于拉动整个放缆装置移动;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以及横梁拉杆,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轮胎转轴上,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的顶端采用所述横梁拉杆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左支架、右支架以及横向支架,所述左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左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右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左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右支架的另一端采用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旋转小轮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上;
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左立柱上,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设置在右立柱上;所述第一紧固装置设置在所述左立柱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装置设置的所述右立柱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用放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和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在各自立柱上的高度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用放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第一电缆盘轴托件能够通过不同高度的固定通孔进行固定,所述右立柱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固定通孔,所述第二电缆盘轴托件能够通过不同高度的固定通孔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用放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包括至少两根的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所述左立柱的横梁拉杆上,所述加强钢筋的另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明张健飞任光远王晶宋雄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