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17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包括导尿管本体,导尿管本体一段外侧套接有固定管,导尿管本体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尿孔,导尿管本体一端外侧套接有气囊,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壳,固定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管,固定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衔接壳包括柱形壳体和半圆壳头,柱形壳体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粘带,半圆壳头一侧活动连接有铰链,半圆壳头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衔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该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具备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同时容易固定,功能较为实用,便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导尿管
,具体为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泌尿男科的多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需要进行尿道手术。先天性疾病包括有尿道下裂、原发性尿道瘘等。后天性疾病常见于各种外伤造成的尿道损伤、沿尿道置入内腔镜进行手术造成的医源性尿道损伤、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的尿道瘘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造成尿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异常,需要手术修补或重建新尿道。而修补或重建的新尿道常需留置支架导尿管,支撑尿道及引流尿液。既往常用普通的导尿管作为尿道手术后的支架导尿管,但是尿道分泌物及缝合口的渗血积聚在局部不易排出,尿液沿管壁和尿道壁之间流出刺激新尿道,这些因素容易造成新尿道缝合处的感染,这是尿道手术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为此,有人对患者进行膀胱造瘘留置膀胱造瘘管直至新尿道缝合处愈合。这虽然可以通过暂时的尿流改道减少尿液通过新尿道产生的刺激,但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发生膀胱造瘘手术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各种具有冲洗和引流作用的尿道支架则有容易滑脱出尿道、引流尿液或尿道分泌物不充分等不足。目前缺乏一种具有集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支架导尿管作为尿道手术后使用的导管,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包括导尿管本体,所述导尿管本体一段外侧套接有固定管,所述导尿管本体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尿孔,所述导尿管本体一端外侧套接有气囊,所述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壳,所述固定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管,所述固定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衔接壳包括柱形壳体和半圆壳头,所述柱形壳体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粘带,所述半圆壳头一侧活动连接有铰链,所述半圆壳头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衔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所述第一衔接管连通气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衔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注药管,所述注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衔接管内部固定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衔接管连通导尿管本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尿管本体一侧设置有侧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壳头和第一接头连接处设置有导液槽,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导液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导液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块一端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第二卡块内部设置有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设置有衔接壳,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配合使半圆壳头打开,将第一接头固定连接在半圆壳头的一端,然后使有导尿孔一端的导尿管本体进入膀胱,然后通过弹性粘带一端连接在患者身上,即可将导尿管本体固定,操作更加方便、简单。二、该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管具备冲洗尿道、引流尿道分泌物及引流膀胱内尿液三种功能,通过第二接头连接外置药液,然后药液经过注药管、第二衔接管后注入导尿管本体,然后反流从侧孔流出对尿道进行冲洗,随后分泌物会从尿道流向导液槽,然后再流向导液管,最后从出液管流出。该装置容易固定,功能较为实用,便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的衔接壳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的半圆壳头结构图。图中:1、导尿管本体;2、导尿孔;3、气囊;4、衔接壳;5、弹性粘带;6、半圆壳头;7、第一接头;8、固定管;9、充气气囊;10、第一衔接管;11、单向阀;12、出液管;13、第二衔接管;14、第二接头;15、注药管;16、铰链;17、柱形壳体;18、侧孔;19、导液槽;20、导液管;21、第一卡块;22、卡齿;23、卡槽;24、第二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包括导尿管本体1,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段外侧套接有固定管8,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尿孔2,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外侧套接有气囊3,所述固定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7,所述第一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壳4,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管10,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13。其中,所述衔接壳4包括柱形壳体17和半圆壳头6,所述柱形壳体17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粘带5,所述半圆壳头6一侧活动连接有铰链16,所述半圆壳头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4。其中,所述第一衔接管10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9,所述第一衔接管10连通气囊3。其中,所述第二衔接管13一端固定连接有注药管15,所述注药管1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头14,所述第二衔接管13内部固定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第二衔接管13连通导尿管本体1。其中,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侧设置有侧孔18。其中,所述半圆壳头6和第一接头7连接处设置有导液槽19,所述固定管8内部设置有导液管20。其中,所述固定管8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连通导液管20。其中,所述第一卡块21一端固定连接有卡齿22,所述第二卡块24内部设置有卡槽23。工作原理:将导尿管本体1底部连接尿袋,通过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4的配合打开半圆壳头6,使第一接头7可以卡在衔接壳4中,然后将导尿管本体1设置有导尿孔2的一端置于膀胱内部,然后通过充气气囊9使气囊3膨胀,轻拉导尿管本体1使气囊3贴合膀胱颈,再将衔接壳4上设置的弹性粘带5的一端粘在患者身上,使导尿管本体1固定,无法滑脱处尿道,可使尿液沿导尿管本体1流入尿袋,通过第二接头14可连接外置药液,使药液从注药管15流入第二衔接管13,进而反流如导尿管本体1,使药液从侧孔18内流出对尿道进行冲洗,然后药液及分泌物从尿道流出,经过导液槽19进入导液管20,由于导液管20连通出液管12,使药液及分泌物会从出液管12内流出。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本体(1),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段外侧套接有固定管(8),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尿孔(2),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外侧套接有气囊(3),所述固定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7),所述第一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壳(4),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管(10),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本体(1),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段外侧套接有固定管(8),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尿孔(2),所述导尿管本体(1)一端外侧套接有气囊(3),所述固定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7),所述第一接头(7)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壳(4),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衔接管(10),所述固定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壳(4)包括柱形壳体(17)和半圆壳头(6),所述柱形壳体(17)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粘带(5),所述半圆壳头(6)一侧活动连接有铰链(16),所述半圆壳头(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尿管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管(10)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9),所述第一衔接管(10)连通气囊(3)。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