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147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所述氧气入气柱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氧气管,所述氧气管的外表面连接有测量连接管,所述测量连接管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左端端面上方位置处连接有上连接管且下方位置处连接有下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体的外表面具有弹性且内侧为中空设置,可在使用中避免对使用者的外表面皮肤造成影响,同时管体胶连在氧气管的外表面处,可在使用中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分离长度选择,胶连的连接方式可有效的保证测量连接管和氧气管的外表面光滑性,测量连接管的设置避免了在使用中需要对鼻氧管内侧的一氧化碳进行测量时没有合适的插入位置和测试位置给使用者带来的麻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
本技术属于鼻氧管相关
,具体涉及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
技术介绍
本产品采用软聚氯乙烯和硅橡胶为原料制成,鼻氧管按型式结构不同分为双鼻式、头环式、耳环式、单鼻式、小儿式、婴儿式,由喇叭口、鼻塞、头环、三通、调节扣、鼻导管、连接导管、两通组成,婴儿式的连接导管和鼻导管可连接使用或选配使用。现有的鼻氧管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鼻氧管使用中功能较为单一,只可以作为单一的氧气传输管道,在使用中需要对鼻氧管内侧的一氧化碳进行测量时没有合适的插入位置和测试位置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鼻氧管使用中功能较为单一,只可以作为单一的氧气传输管道,在使用中需要对鼻氧管内侧的一氧化碳进行测量时没有合适的插入位置和测试位置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包括氧气入气柱和氧气管,所述氧气入气柱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氧气管,所述氧气管的外表面连接有测量连接管,所述测量连接管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左端端面上方位置处连接有上连接管且下方位置处连接有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的外表面连接有束紧扣,所述束紧扣的左侧设置有氧气柱,所述测量连接管包括有管体、连接柱、延伸柱和出氧口,所述管体的右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右端端面设置有出氧口。优选的,所述氧气入气柱包括有柱体、稳定柱和进氧口,所述柱体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稳定柱,所述稳定柱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进氧口。优选的,所述氧气柱包括有固定柱、连接槽、右进氧杆和左进氧杆,所述固定柱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左侧在位于固定柱的外表面左侧设置有左进氧杆,所述左进氧杆的右侧设置有右进氧杆。优选的,所述测量连接管的外表面胶连在氧气管的外表面处,所述测量连接管可相对于氧气管进行运动,所述测量连接管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氧气管的外表面具有弹性可伸缩且内侧为中空设置,所述氧气管通过承接柱与上连接管为贯通设置,所述氧气管的外表面具有透光性。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为贯通设置,所述氧气柱的外表面直径大于上连接管的外表面直径,所述束紧扣的内表面与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的外表面为相贴合设置。优选的,所述右进氧杆和左进氧杆为相匹配对称设置,所述左进氧杆的前端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左进氧杆的内表面为中空设置。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具有弹性可伸缩,所述延伸柱通过出氧口与管体的内侧为贯通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包括有测量连接管且测量连接管包括有管体、连接柱、延伸柱和出氧口,使用中通过延伸柱和出氧口与外部测量设备固定连接即可以实现氧气输出,可在使用中不对设备的正常进氧造成影响,同时附加了整体的测量便捷性,使得设备使用更加灵活。2、本技术管体的外表面具有弹性且内侧为中空设置,可在使用中避免对使用者的外表面皮肤造成影响,同时管体胶连在氧气管的外表面处,可在使用中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分离长度选择,胶连的连接方式可有效的保证测量连接管和氧气管的外表面光滑性,测量连接管的设置避免了在使用中需要对鼻氧管内侧的一氧化碳进行测量时没有合适的插入位置和测试位置给使用者带来的麻烦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测量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氧气入气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氧气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量连接管;2、氧气入气柱;3、氧气管;4、承接柱;5、上连接管;6、氧气柱;7、下连接管;8、束紧扣;11、管体;12、连接柱;13、延伸柱;14、出氧口;21、柱体;22、稳定柱;23、进氧口;61、固定柱;62、连接槽;63、右进氧杆;64、左进氧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技术方案: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包括氧气入气柱2和氧气管3,氧气入气柱2包括有柱体21、稳定柱22和进氧口23,柱体2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稳定柱22,稳定柱22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进氧口23,进氧口23通过与外部氧气设备固定连接实现氧气输入,氧气入气柱2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氧气管3,氧气管3的外表面具有弹性可伸缩且内侧为中空设置,保证了可对氧气进行有效传输,氧气管3通过承接柱4与上连接管5为贯通设置,氧气管3的外表面具有透光性,可直观的观察到氧气管3的内表面是否存有异物,氧气管3的外表面连接有测量连接管1,测量连接管1的外表面胶连在氧气管3的外表面处,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分离长度,测量连接管1可相对于氧气管3进行运动,测量连接管1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通过与外部测试设备固定连接实现一氧化碳测试,测量连接管1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承接柱4,承接柱4的左端端面上方位置处连接有上连接管5且下方位置处连接有下连接管7,上连接管5和下连接管7为贯通设置。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包括下连接管7的外表面连接有束紧扣8,束紧扣8的内表面与上连接管5和下连接管7的外表面为相贴合设置,可通过束紧扣8对上连接管5和下连接管7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束紧扣8的左侧设置有氧气柱6,氧气柱6的外表面直径大于上连接管5的外表面直径,氧气柱6包括有固定柱61、连接槽62、右进氧杆63和左进氧杆64,固定柱61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槽62,连接槽62的左侧在位于固定柱61的外表面左侧设置有左进氧杆64,左进氧杆64的右侧设置有右进氧杆63,右进氧杆63和左进氧杆64为相匹配辅助设置,可对外部输出氧气,右进氧杆63和左进氧杆64为相匹配对称设置,两者为相匹配辅助设置,左进氧杆64的前端端面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进气孔,左进氧杆64的内表面为中空设置,可对固定柱61的内侧氧气进行有效传输,测量连接管1包括有管体11、连接柱12、延伸柱13和出氧口14,管体1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延伸柱13,延伸柱13的右端端面设置有出氧口14,管体11的外表面具有弹性可伸缩,可在使用中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延伸柱13通过出氧口14与管体11的内侧为贯通设置,可通过出氧口14将气体传输至外部测量设备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包括氧气入气柱(2)和氧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入气柱(2)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氧气管(3),所述氧气管(3)的外表面连接有测量连接管(1),所述测量连接管(1)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承接柱(4),所述承接柱(4)的左端端面上方位置处连接有上连接管(5)且下方位置处连接有下连接管(7),所述下连接管(7)的外表面连接有束紧扣(8),所述束紧扣(8)的左侧设置有氧气柱(6),所述测量连接管(1)包括有管体(11)、连接柱(12)、延伸柱(13)和出氧口(14),所述管体(1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延伸柱(13),所述延伸柱(13)的右端端面设置有出氧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包括氧气入气柱(2)和氧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入气柱(2)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氧气管(3),所述氧气管(3)的外表面连接有测量连接管(1),所述测量连接管(1)的左端端面连接有承接柱(4),所述承接柱(4)的左端端面上方位置处连接有上连接管(5)且下方位置处连接有下连接管(7),所述下连接管(7)的外表面连接有束紧扣(8),所述束紧扣(8)的左侧设置有氧气柱(6),所述测量连接管(1)包括有管体(11)、连接柱(12)、延伸柱(13)和出氧口(14),所述管体(1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12),所述连接柱(12)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延伸柱(13),所述延伸柱(13)的右端端面设置有出氧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入气柱(2)包括有柱体(21)、稳定柱(22)和进氧口(23),所述柱体(2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稳定柱(22),所述稳定柱(22)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进氧口(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量一氧化碳的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柱(6)包括有固定柱(61)、连接槽(62)、右进氧杆(63)和左进氧杆(64),所述固定柱(61)的右端端面设置有连接槽(62),所述连接槽(62)的左侧在位于固定柱(61)的外表面左侧设置有左进氧杆(64),所述左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