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02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工筒体,加工筒体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马达,马达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杆,加工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马达、转杆和破碎杆的配合设置,能够快速的将食物原料打碎,然后与水进行混合成流食,有效提高了对患者的食物补给速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通过输料机构的运行,能够将流食进行自动输送,并最终流入过渡囊内,然后通过胃管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流量调节器能够控制进食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现临床部分消化内科患者因自身病情状况,只能通过流食来进行食物补充,而一般患者在进食前,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患者服用如促进消化、保护胃粘膜等相关药物,然后患者便可进行流食。目前,传统的方式普遍为医护人员先将相应液体药物通过使用注射器注入到胃管至患者消化道,然后再使用注射器将流食通过胃管注入到患者胃部,但上述方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不便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方式普遍为医护人员先将相应液体药物通过使用注射器注入到胃管至患者消化道,然后再使用注射器将流食通过胃管注入到患者胃部,但上述方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不便临床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工筒体,所述加工筒体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杆,所述加工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管,所述加工筒体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由电机、输料管、转动轴和螺旋推进叶片构成,所述输料管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到导料管,所述第二到导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囊,所述过渡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胃管。进一步的,所述胃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其中位于下方的支撑板上的通孔内壁呈弧状,所述过渡囊通过通孔固定在支撑板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输料管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加工筒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输料管的一端,所述螺旋推进叶片固定安装在转动轴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加工筒体的顶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入料管,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囊和胃管均呈透明状,所述第一导料管的底端位于入料斗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通过马达、转杆和破碎杆的配合设置,能够快速的将食物原料打碎,然后与水进行混合成流食,有效提高了对患者的食物补给速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通过输料机构的运行,能够将流食进行自动输送,并最终流入过渡囊内,然后通过胃管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流量调节器能够控制进食的速度,通过这样设置,无需再通过医护人员为患者注食,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工筒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加工筒体;3、马达;4、转杆;5、破碎杆;6、密封板;7、第一导料管;8、输料机构;9、电机;10、输料管;11、转动轴;12、螺旋推进叶片;13、入料斗;14、第二到导料管;15、连通管;16、过渡囊;17、胃管;18、流量调节器;19、立板;20、支撑板;21、立柱;22、入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工筒体2,加工筒体2的顶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入料管22,支撑座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加工筒体2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马达3,马达3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杆4,转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杆5,通过马达3、转杆4和破碎杆5的配合设置,能够快速的将食物原料打碎,然后与水进行混合成流食,有效提高了对患者的食物补给速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加工筒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6,密封板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管7,加工筒体2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输料机构8,输料机构8由电机9、输料管10、转动轴11和螺旋推进叶片12构成,电机9和输料管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立柱21,立柱21的底端与加工筒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电机9固定安装在输料管10的一端,螺旋推进叶片12固定安装在转动轴11的外侧,输料管1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13,输料管10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到导料管14,第二到导料管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5,连通管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囊16,支撑座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9,立板19的一侧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0,两个支撑板20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其中位于下方的支撑板20上的通孔内壁呈弧状,过渡囊16通过通孔固定在支撑板20的中部,过渡囊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胃管17,胃管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18,过渡囊16和胃管17均呈透明状,第一导料管7的底端位于入料斗13内,过渡囊16和胃管17均呈透明状,第一导料管7的底端位于入料斗13内,通过输料机构8的运行,能够将流食进行自动输送,并最终流入过渡囊16内,然后通过胃管17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流量调节器18能够控制进食的速度,通过这样设置,无需再通过医护人员为患者注食,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原理,该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供食时,首先,要确保胃管17的插入位置是否正常,然后将原本固定的食物放入加工筒体2内,并放入适度的温水,通过启动马达3带动转杆4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工筒体(2),所述加工筒体(2)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杆(5),所述加工筒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6),所述密封板(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管(7),所述加工筒体(2)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输料机构(8),所述输料机构(8)由电机(9)、输料管(10)、转动轴(11)和螺旋推进叶片(12)构成,所述输料管(1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13),所述输料管(10)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到导料管(14),所述第二到导料管(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囊(16),所述过渡囊(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胃管(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工筒体(2),所述加工筒体(2)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杆(5),所述加工筒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6),所述密封板(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管(7),所述加工筒体(2)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输料机构(8),所述输料机构(8)由电机(9)、输料管(10)、转动轴(11)和螺旋推进叶片(12)构成,所述输料管(10)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13),所述输料管(10)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到导料管(14),所述第二到导料管(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5),所述连通管(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囊(16),所述过渡囊(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胃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胃管(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18),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培森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罗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