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活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02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活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活性器件,包括:第一透明玻璃;第二透明玻璃;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之间的光活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胶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胶层;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透明玻璃与光活性膜之间设置上述特定的夹胶层,其胶膜的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可降低夹胶温度,且对光活性器件的调光性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能够提高光活性器件的耐水性和高温稳定性;另外,大幅降低夹胶温度,可降低生产能耗,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活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活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光活性膜一般需要进行夹胶处理,以提高光活性膜的物理、化学性能,一般使用的夹胶材料存在夹胶温度高,高温夹胶后会影响光活性膜的性能。具体到调光玻璃领域,尽管利用各种调光膜如悬浮粒子调光膜、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调光膜、热致变色调光膜、光致变色调光膜等制造的调光玻璃已开发成功多年,但这些调光玻璃的夹胶层材料一般采用夹胶玻璃常用的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异丁烯(PIB),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等。这些夹胶材料的熔化温度一般较高,在生产调光玻璃时的夹胶温度一般高于120℃。悬浮粒子调光膜、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调光膜、热致变色调光膜、光致变色调光膜中的活性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易被破坏,影响调光功能,导致良品率降低,严重制约调光玻璃的生产。可见以往技术中,在各式调光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夹胶层材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活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活性器件能够提高材料的耐水性和高温稳定性,并保持良好的调光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活性器件,包括:第一透明玻璃;第二透明玻璃;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之间的光活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胶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胶层;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优选的,形成第一夹胶层的胶膜的原料和形成第二夹胶层的胶膜的原料各自独立的选自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改性聚烯烃;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改性剂为丙烯酸酯和/或羟基丙烯酸酯;所述改性聚烯烃的改性剂为丙烯酸酯和/或羟基丙烯酸酯;所述改性聚烯烃中的聚烯烃选自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改性剂和所述改性聚烯烃的改性剂各自独立的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3)丙三醇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3)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所述改性聚烯烃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引发剂选自UV184、ITX、UV819、BDK、BP、TPO、UV369和UV907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紫外光吸收剂选自3049、201、5530、5400、5529、292和113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乙烯双(氧乙烯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和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光稳定剂选自双(2,2,6,6-四甲基-4-哌啶)癸二酸酯、1-甲基-8-(1,2,2,6,6-五甲基-5哌啶)癸二酸酯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光活性膜为悬浮粒子调光膜、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调光膜、热致变色调光膜或光致变色调光膜。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胶层的厚度为0.2~3mm;所述第二夹胶层的厚度为0.2~3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活性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光活性器件的结构将各层叠加后,进行夹胶处理和紫外光辐照,得到光活性器件;所述夹胶处理的温度为60~10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活性器件,在透明玻璃与光活性膜之间设置上述特定的夹胶层,其胶膜的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可降低夹胶温度,且对光活性器件的调光性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能够提高光活性器件的耐水性和高温稳定性;另外,大幅降低夹胶温度,可降低生产能耗,有较好的经济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活性器件,在100℃热水中煮5小时后,外观及调光性能无明显变化,表现出优异的耐水阻水性能;在110℃高温条件下,开始出现气泡和/或脱胶的时间在1300h以上,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活性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活性器件,包括:第一透明玻璃;第二透明玻璃;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之间的光活性膜;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胶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胶层;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活性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透明玻璃,2为夹胶层,3为光活性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调光玻璃光活性器件用透明玻璃即可,可以为普通玻璃如无机玻璃、有机玻璃,也可以为功能性玻璃,如UV阻隔玻璃、IR阻隔玻璃、Low-E玻璃、钢化玻璃或抗菌玻璃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活性膜是指对该光活性膜提供光源或电场能引起所述光活性膜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如发生光伏发电、电致发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等变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光活性膜优选为悬浮粒子调光膜、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调光膜、热致变色调光膜或光致变色调光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优选的,形成上述两个胶层的胶膜的原料各自独立的选自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改性聚烯烃。关于改性乙烯-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活性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透明玻璃;/n第二透明玻璃;/n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之间的光活性膜;/n其中:/n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胶层,/n和/或/n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胶层;/n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活性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玻璃;
第二透明玻璃;
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第二透明玻璃之间的光活性膜;
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胶层,
和/或
所述第二透明玻璃和光活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胶层;
所述第一夹胶层和第二夹胶层由熔化温度低于100℃且可紫外光交联固化的胶膜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活性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夹胶层的胶膜的原料和形成第二夹胶层的胶膜的原料各自独立的选自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改性聚烯烃;
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改性剂为丙烯酸酯和/或羟基丙烯酸酯;
所述改性聚烯烃的改性剂为丙烯酸酯和/或羟基丙烯酸酯;
所述改性聚烯烃中的聚烯烃选自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活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改性剂和所述改性聚烯烃的改性剂各自独立的选自: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氧化(3)丙三醇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3)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活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所述改性聚烯烃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活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昱喆李亚男赵世勇张达玮肖淑勇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