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595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包括在生产模底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和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已经养护成型的墙板上继续制作另一层墙板,从而能够在底层未养护完成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同一场地进行生产,提高场地利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产能,墙板的叠合有效的阻止生产的墙板体内水分过早过快蒸发,保持墙体凝固所需温度湿度,加快胶凝材料凝结速度,增强胶凝材料凝结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墙板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装配式建筑墙板材料采用工厂化平模单板方式生产,如公开号为CN102581920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轻质墙板的生产方法,单板浇筑成型后转移到移动车上进行养护,由于生产工序复杂,养护时间长,导致生产场地及生产模具周转率低,生产速度极慢产量非常有限,现有的装配式工程最大的弊端就是装配式构件因生产、养护速度问题,产品供应不及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甚至出现预制构件养护没到期就供应到工地现场,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增加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还有就是装配式墙板养护期间保养水蒸发过快,胶凝材料不胶结或胶结不完全也严重影响装配式墙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蒸养釜加压加温进行蒸养的方法,该方法浪费大量加温加压电力、煤炭能源,且建设蒸养设备投入的巨额资金,增加生产企业负担的同时也抬高了装配式墙板的销售价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叠合生产多个墙板的方法,以降低养护场地面积,减少生产养护周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包括在生产模具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和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已经养护成型的墙板上继续制作另一层墙板,从而能够在底层墙板养护的同时直接该板面上进行另一层墙板的生产,提高场地利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产能,墙板的叠合有效的阻止养护过程中的墙板体内水分过早过快蒸发,保持墙体凝固所需温度湿度,加快胶凝材料凝结速度,增强胶凝材料凝结刚度。优选的,在所述生产模底上叠合生产的墙板层数为2~10层。优选的,所述在生产模底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包括:在生产模底上固定生产模具,在生产模具内放置墙板钢筋骨架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优选的,所述墙板钢筋骨架为预绑扎组装的或在生产模具内绑扎固定的。优选的,所述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包括:下层墙板胶凝成型后,在下层墙板的上表面铺设隔层材料,下层墙板的四周固定有增高马凳,在增高马凳围合的区域内部固定生产模具,在隔层材料上的生产模具内安装固定墙板钢筋骨架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优选的,所述增高马凳能够叠加升高或自身能够升降调整支撑高度,所述生产模具的外侧能够与增高马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增高马凳为近似柱体结构或为能够堆叠立放的异形结构,所述增高马凳由钢铁或木料或塑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生产模具为与墙板侧边配合的侧挡模板,是钢铁、铝合金、塑料、木板中的一种,形状和规格根据墙板四边的设计相吻合,墙板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模具可以是平板状、凹凸状、三角状、沟槽状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生产模具使用钢板、铝合金或塑料通过冲压或焊接成型,模具的四边是要有相对于模具板面垂直反边的,每个反边上预留至少一个以上互锁螺孔,反边外延焊接或锚固有至少一个以上互锁螺帽,所述生产模具的背面沿竖向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槽钢、型钢、角钢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生产模具通过焊接或锚固或锁固或螺接与增高马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生产模底为浇筑成型的钢筋砼大板,生产模底的尺寸不小于墙板尺寸,模具围合外围模底上预留或焊接模具固定螺栓,每一单边固定螺栓至少两个,也可以预留固定螺孔再以螺栓固定,所述生产模底的上表面光洁平整。优选的,所述生产模底还包括覆盖在钢筋砼大板上表面的整块钢板或塑料板。优选的,所述隔层材料为棉布、麻布、塑料布、塑料板、铁板中的一种,隔层材料的面积大于墙板面积。优选的,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氧化镁、石膏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胶凝材料为硅酸盐水泥时,胶凝成型时间≥10小时,胶凝材料为石膏时,胶凝时间≥40分钟,胶凝材料为氧化镁时,胶凝时间≥50分钟,当达到以上胶凝时间时可以继续进行上一层墙板的生产操作。优选的,还包括将养护成型的多层墙板整体转移离开生产模底继续养护的步骤。优选的,最上面一层墙板的养护时间不小于胶凝材料终凝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已经生产成型的墙板上继续制作另一层墙板,从而能够在底层未完成终凝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同一场地进行上层墙板生产,提高场地利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产能,墙板的叠合有效的阻止生产的墙板体内水分过早过快蒸发,保持墙体凝固所需温度湿度,加快胶凝材料凝结速度,增强胶凝材料凝结刚度。通过增高马凳固定生产模具,能够在生产上层墙板时拆除下层生产模具,提高生产模具的流转效率,提高生产模具的稳定性。将凝结成型的墙板整体转移到其他区域进行养护,能够提高生产模底的流转效率,有效的提高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的生产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使用的增高柱体马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使用的增高异形马凳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参考图1,包括在生产模底1上生产第一层墙板2的步骤和在胶凝成型的墙板2上生产上层墙板2的步骤。本实施例通过在已经养护成型的墙板上继续制作另一层墙板,从而能够在底层未养护完成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同一场地进行生产,提高场地利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产能,提高场地和模具的周转效率。进一步的,根据用户需求和产品类型,在所述生产模底1上叠合生产的墙板层数为2~10层。在生产模底1和底层墙板2支撑力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外延制作更多层墙板2。其中,所述在生产模底1上生产第一层墙板2的步骤包括:在生产模底1上安装固定生产模具3,在生产模具3内放置墙板钢筋骨架(图未示)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所述墙板钢筋骨架为预绑扎组装后整体放置于生产模具3内的或在生产模具3内绑扎固定的。所述在胶凝成型的墙板2上生产上层墙板2的步骤包括:下层墙板2胶凝成型后,在下层墙板2的上表面铺设隔层材料4,下层墙板2的四周固定有增高马凳5,在增高马凳5围合的区域内部固定生产模具3,在隔层材料4上放置处于生产模具3内的钢筋骨架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在生产时,第一层的胶凝材料胶凝成型后即可进行第二层的施工,第二层墙板浇筑养护值胶凝成型后,重复所述的在胶凝成型的墙板2上生产上层墙板2的步骤,直到达到要求的层数。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生产模底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和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生产模底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和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生产模底上生产第一层墙板的步骤包括:
在生产模底上固定生产模具,在生产模具内放置墙板钢筋骨架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钢筋骨架为预绑扎组装的或在生产模具内绑扎固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胶凝成型的墙板上生产上层墙板的步骤包括:
下层墙板胶凝成型后,在下层墙板的上表面铺设隔层材料,下层墙板的四周固定有增高马凳,在增高马凳围合的区域内部固定生产模具,在隔层材料上放置处于生产模具内的钢筋骨架和填充材料,以胶凝材料灌注振捣密实,面层抹平养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平模叠合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马凳能够叠加升高或自身能够升降调整高度,所述生产模具的外侧与增高马凳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常德张新勇刘运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格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