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85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属于医用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内设置袋体,所述袋体内设置若干隔间,所述隔间内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下侧设置吸湿体,上侧设置冰块,所述隔间将降温用的冰块或沙冰隔离在各自的区域内,随着冰块和沙冰的受热融化,隔间内融化后的水通过隔离层的孔洞进入所述吸湿体,所述吸湿体将融化后的水吸收,确保融化后的水分不会任意流动,从而保证袋体的重力均匀分布,其重心随着人体的活动保持稳定,冰袋套与人体皮肤一直保持完全贴合的状态;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解决了传统的冰袋套由于冰袋内物质的融化而重心下降,导致冰袋套与人体皮肤不贴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
本技术属于医用降温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
技术介绍
医院临床上,为了给发热患者降温,护士通常将毛巾包裹于冰袋外,并将其置于腋窝,腘窝和腹股沟等发热部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短暂降温。在使用过程中,冰袋中的冰吸热慢慢融化,融化后的水在冰袋内部任意移动,分布不均,特别是对于腋窝部位,当人体保持直立状态时,冰袋重心会下降,从而导致冰袋套内侧与人体皮肤不能很好地贴合,削弱了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包括:套体,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底壁;保温体,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壁上;袋体,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袋体是由底袋和顶袋构成的纺锤体状结构,所述底袋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体上,且与所述顶袋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袋内壁竖向设置有若干相邻但互不相通的隔间,每个所述隔间内均设置有吸湿体和冰块。优选的,所述隔间内设置有平行于底壁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隔离层上侧放置所述冰块,下侧放置所述吸湿体;优选的,所述隔间的顶端与所述顶袋内侧面抵接;优选的,所述底袋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外沿,所述顶袋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外沿,所述第一外沿表面与所述第二外沿底面设置有适配卡接的自封条,所述底袋和顶袋通过自封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沿上还对称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外沿底面在所述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一外沿为软质弹性体,所述圆柱形凸起能插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通孔弹性紧固于所述圆柱形凸起外侧;优选的,所述底袋,顶袋,隔间均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所述吸湿体为多孔弹性海绵;优选的,与所述底壁对应的套体外壁设置有拉链;优选的,所述套体上还设置有绑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降温冰袋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内设置袋体,所述袋体内设置若干隔间,所述隔间内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下侧放置吸湿体,上侧放置冰块,随着冰块的受热融化,隔间内融化后的水通过隔离层的孔洞吸附于所述吸湿体内,像这样,冰块与水均在各自的隔离区域内活动,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袋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冰袋套与人体皮肤一直保持完全贴合的状态;该技术结构简单,可重复利用,解决了传统的冰袋套由于冰袋内物质的融化而重心下降,导致冰袋套与人体皮肤不贴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医用降温冰袋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除去顶袋后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体,11、保温层,12、拉链,21、底袋,211、第一外沿,212、通孔,22、顶袋,221、第二外沿,222、圆柱形凸起,23、隔间,24、吸湿体,25、冰块,26、自封条,3、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如图1~2所示,包括:套体1,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底壁;保温体11,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壁上,可削弱冰块的融化速率,提高降温效率;袋体,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袋体是由底袋21和顶袋22构成的纺锤体状结构,可增大袋体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降温速率;所述底袋21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体11上,且与所述顶袋22可拆卸连接,方便袋体内的冰块25和吸湿体24的更换;所述底袋21内壁竖向设置有若干相邻但互不相通的隔间23,可将冰块25隔离于各自的区域,避免因重力作用而产生聚集,从而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所述隔间23内设置有吸湿体24和冰块25,吸湿体24可将冰块融化后产生的水吸附,避免水分的随意活动,从而稳定了冰袋套的重心,提高了冰袋套的降温效率。为了提高降温效率,所述隔间23内设置有平行于底壁的隔离层231,所述隔离层231上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隔离层231上侧放置所述冰块25,下侧放置所述吸湿体24,冰块25放置于靠近人体皮肤一侧,并隔离于各自的隔间23内,保证人体发热部位能够均匀降温,冰块25融化后,其水分通过隔离层231上的孔洞后,随之吸附于吸湿体24上,降低了水分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的聚集效应,从而保证了冰袋套的重心恒定不变。为了确保冰块25存在于各自的隔间23内,所述隔间23的顶端与所述顶袋22内侧面抵接,隔间23顶端的面与底袋21的底面充分接触,且不留有任何空隙,这样,冰块25就被限位于各自的区域,袋体不会发生漏冰。为了将袋体进行密封,所述底袋21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外沿211,所述顶袋22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外沿221,所述第一外沿211表面与所述第二外沿221底面设置有适配卡接的自封条26,所述底袋21和顶袋22通过自封条26连接,保证了袋体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保证袋体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外沿211上还对称设置有若干通孔212,所述第二外沿221底面在所述通孔212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圆柱形凸起222,所述第一外沿211为软质弹性体,所述圆柱形凸起222能插入所述通孔212内,且所述通孔212弹性紧固于所述圆柱形凸起222外侧,当所述圆柱形凸起222插入所述通孔212内时,所述圆柱形凸起222可将所述通孔212完全填充且不会产生缝隙,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袋体的密封效果。为了确保冰袋套的使用效果,所述底袋21,顶袋22,隔间23均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所述吸湿体24为多孔弹性海绵,有利于吸收冰融化产生的水。为了方便更换袋体内的冰块25和吸湿体24,与所述底壁对应的套体1外壁设置有拉链12,当需要进行更换时,可打开拉链12将套体1打开,使得袋体完全暴露,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为了使得冰袋套可以作用于人体发热部位而不移位,所述套体1上还设置有绑带3,可根据需要将冰袋套置于相应的发热部位。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体(1),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底壁;/n保温体(11),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壁上;/n袋体,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袋体是由底袋(21)和顶袋(22)构成的纺锤体状结构,所述底袋(21)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体(11)上,且与所述顶袋(22)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袋(21)内壁竖向设置有若干相邻但互不相通的隔间(23),每个所述隔间(23)内均设置有吸湿体(24)和冰块(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体(1),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底壁;
保温体(11),其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底壁上;
袋体,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袋体是由底袋(21)和顶袋(22)构成的纺锤体状结构,所述底袋(21)外壁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温体(11)上,且与所述顶袋(22)可拆卸连接;所述底袋(21)内壁竖向设置有若干相邻但互不相通的隔间(23),每个所述隔间(23)内均设置有吸湿体(24)和冰块(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23)内设置有平行于底壁的隔离层(231),所述隔离层(231)上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隔离层(231)上侧放置所述冰块(25),下侧放置所述吸湿体(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23)的顶端与所述顶袋(22)内侧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降温冰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袋(21)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外沿(211),所述顶袋(22)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娟房娜常梅孔令利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