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82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包括粒状本体,所述粒状本体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所述粒状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的加强筋。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能够满足骨移植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
本技术涉及骨填充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植骨材料。
技术介绍
骨损伤是医学中最常见的临床创伤,常见的骨损伤包括:普通骨折、粉碎性骨折、髋骨骨折、关节部骨折、骨肿瘤、手外伤、颅骨损伤等。在骨科手术中,相当一部分需要进行骨移植填充,骨移植手术也是临床中仅次于输血最常见的组织移植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上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理想的骨移植物,但是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取骨区并发症和取骨量有限。异体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以及通过使用某些特定的处理方法保留骨诱导性,也常见于骨填充术中,同样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的弊端。随着骨移植手术的增加,对填充材料数量要求的激增,从而推动了合成骨填充材料的发展。然而现有的合成骨填充材料无法做到生物活性与力学性能的完美统一,无法满足骨移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能够满足骨移植的要求。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包括粒状本体,所述粒状本体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所述粒状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的加强筋。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粒状本体的孔径为200-800μm,孔隙率为60-80%。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位于粒状本体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粒状本体的周向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绕过粒状本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呈十字形布置。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相交布置的倾斜加强筋。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另外两条所述加强筋均为倾斜加强筋,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相交布置,所述横向加强筋位于粒状本体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粒状本体的周向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的相交点位于所述横向加强筋上。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加强筋为竖向加强筋,另外两条所述加强筋均为倾斜加强筋,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相交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绕过粒状本体的顶端和底端,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的相交点位于所述竖向加强筋上。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四条,其中两条均为倾斜加强筋,另外两条分别为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位于粒状本体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粒状本体的周向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绕过粒状本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呈十字形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相交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的相交点位于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上。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呈粒状,粒状本体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即粒状本体为多孔结构,粒状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的加强筋,因此,本技术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能够满足骨移植的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四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实施例五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4所示,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包括粒状本体1,所述粒状本体1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所述粒状本体1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1的加强筋。整个植骨材料有米粒大小,加强筋的作用在于增强整个植骨材料的强度。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粒状本体1的孔径为200-800μm,孔隙率为60-80%。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横向加强筋3和竖向加强筋2,所述横向加强筋3位于粒状本体1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3沿粒状本体1的周向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2绕过粒状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加强筋2与横向加强筋3呈十字形布置。本技术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呈粒状,粒状本体1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即粒状本体1为多孔结构,粒状本体1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1的加强筋,因此,本技术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能够满足骨移植的要求。本技术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成,可以将其填充于骨折治疗中的桡骨远端的空腔、胫骨近端的空腔、肱骨近端的空腔或者干骨后端的空腔内。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相交布置的倾斜加强筋4。每条倾斜加强筋4的倾斜方向介于横向和竖向之间,即两条倾斜加强筋4呈×形布置。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3,另外两条所述加强筋均为倾斜加强筋4。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相交布置,每条倾斜加强筋4的倾斜方向介于横向和竖向之间,即两条倾斜加强筋4呈×形布置。所述横向加强筋3位于粒状本体1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3沿粒状本体1的周向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的相交点位于所述横向加强筋3上。实施例四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加强筋为竖向加强筋2,另外两条所述加强筋均为倾斜加强筋4。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相交布置,每条倾斜加强筋4的倾斜方向介于横向和竖向之间,即两条倾斜加强筋4呈×形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2绕过粒状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的相交点位于所述竖向加强筋2上。实施例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所述加强筋设为四条,其中两条均为倾斜加强筋4,另外两条分别为横向加强筋3和竖向加强筋2。所述横向加强筋3位于粒状本体1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3沿粒状本体1的周向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2绕过粒状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加强筋2与横向加强筋3呈十字形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相交布置,每条倾斜加强筋4的倾斜方向介于横向和竖向之间,即两条倾斜加强筋4呈×形布置。两条所述倾斜加强筋4的相交点位于横向加强筋3和竖向加强筋2上。从图8看,两条倾斜加强筋4与横向加强筋3和竖向加强筋2共同形成米字形。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粒状本体,所述粒状本体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所述粒状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的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粒状本体,所述粒状本体由呈海绵状的钛合金制成,所述粒状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粒状本体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本体的孔径为200-800μm,孔隙率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两条所述加强筋分别为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位于粒状本体的中部,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粒状本体的周向布置,所述竖向加强筋绕过粒状本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呈十字形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为两条相交布置的倾斜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孔粒状3D打印植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为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另外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万福蒋晓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集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