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581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不锈钢外壳、杯底、复合内胆,复合内胆由具有钛内层、钢外层的两层复合板材制得,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Q1:取复合板材裁切成圆片;Q2:将圆片进行清洗、退火;Q3:将圆片进行精细拉平;Q4:将圆片拉伸,制得复合内胆胚体;Q5:将复合内胆胚体成型至复合内胆;Q6:将复合内胆进行平口、旋压;Q7:将不锈钢外壳与复合内胆进行两次焊合;Q8:进行磨口处理,制得杯体;Q9:杯体进行抽真空,并将杯底焊接于不锈钢外壳的底部,进行电解、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钛内层、钢外层的两层复合板材,克服了现有的制造工艺复杂的缺陷,降低了复合内胆的厚度与重量,增强了真空层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一些复合保温杯存在内胆壁偏厚、整体质量偏重、真空层的气密性差等缺陷,例如CN202011059269.9专利中主要利用不锈钢、铝、钛三层复合板进行内胆制造,但三种材料的拉伸系数不同,成型困难;其他专利中还利用不锈钢、铝、钛复合板作为中间层,钛内胆与中间层的钛焊接,不锈钢与中间层的不锈钢焊接,该工艺存在气密性能差、真空性能持续时间短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复合保温杯内胆壁较厚、整体质量偏重、三层复合板制造内胆时成型困难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不锈钢外壳、杯底,所述杯底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底部,还包括复合内胆,所述复合内胆由具有钛内层、钢外层的两层复合板材制得,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的口部焊合,所述不锈钢外壳与所述复合内胆之间形成真空层,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Q1:取具有钛内层、钢外层的两层复合板材,裁切成圆片;Q2:将上述圆片进行清洗,烘干后置于真空炉中进行退火,在15~30min内将真空炉温度升高至600~750℃,保温30~180min,再采用炉冷或者氩气保护冷却的方式将真空炉冷却至室温,取出圆片;再将圆片置于连续隧道式富氧退火炉中,退火温度设为600~650℃,保温4~10min,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圆片;Q3:再将退火后的圆片置于精平机中,并分别沿所述圆片的轧制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进行精细拉平处理;Q4:随后将上述圆片进行拉伸1~6次,制得复合内胆胚体;Q5:将所述复合内胆胚体成型至复合内胆;Q6:再将复合内胆进行平口、旋压;Q7:取不锈钢外壳,先将所述复合内胆口部进行车削,削短后与所述不锈钢外壳进行配口,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的口部进行两次焊合,其中第一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焊合,第二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钛内层焊合;Q8:焊接完成后,将上述第二次焊接处进行磨口处理,制得具有平整的口部表面的杯体;Q9:取杯底,将步骤Q8处理后得到的杯体进行抽真空,并同时将所述杯底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底部,使所述不锈钢外壳与所述复合内胆之间形成真空层,最后进行电解、表面处理,最终制得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钛内层、钢外层的两层复合板材,钛内层可采用纯钛材质制成,钢外层可采用430不锈钢或碳钢,复合板材经过拉伸制成复合内胆胚体,能大大简化复合内胆的制作工艺,克服了现有的三层复合内胆的制造工艺复杂的缺陷,进一步降低了复合内胆的厚度与重量。复合内胆的口部与不锈钢外壳的口部焊合时,采用同种材质进行焊合,大大增强了真空层的气密性。步骤Q1中,将复合板材裁成圆片,便于后续进行拉伸。步骤Q2中,先对复合板材的钢外层进行退火,减少钢外层的内应力,再采用连续隧道式富氧退火炉对复合板材的钛内层进行退火,使钛内层的表面形成均匀的氧化膜,有利于在后续加工处理中提供更好的润滑作用,减少钛内层的拉伸损伤。步骤Q3中,退火后的圆片进行精平处理,从而将退火后的圆片内部形成的长条状晶粒打断为细晶粒,进一步减少内应力,有利于拉伸变形。步骤Q4中,对圆片进行多次拉伸,能避免拉伸形变过大导致圆片破裂,提高复合内胆胚体的成品率。步骤Q5中,通过对圆片多次拉伸,得到一体的复合内胆胚体,再对复合内胆胚体的底部进行精整,制得预设形状的复合内胆,一体的复合内胆胚体能够满足制造底部结构简单的复合内胆。步骤Q6中,对复合内胆的口部进行修平,旋压处理能够消去拉伸时产生的条纹印。步骤Q7中,通过对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复合内胆的口部进行两次焊合,不仅能够增强真空层的气密性,且第二焊接能够覆盖复合内胆的钢外层,使得钢外层不与食品产生接触,增强保温杯的饮水健康。步骤Q8中,对保温杯的口部进行磨口处理,使饮水的口部更平整,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性。步骤Q9中,抽真空并焊接杯底,从而形成真空层,使保温杯具有保温功能,最后进行电解、表面处理,使保温杯更具有美感。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骤Q7中,先将所述复合内胆口部进行车削,再与所述不锈钢外壳进行配口,所述不锈钢外壳端面高于所述复合内胆端面并形成0.5mm~2mm的台阶,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口部进行激光焊接,再将高出的台阶向所述复合内胆内弯曲并与所述钛内层焊合。在焊接复合内胆、不锈钢外壳的口部时,对复合内胆进行平口,将复合内胆的钢外层、钛内层同时削短,使其与不锈钢外壳端面形成0.5mm~2mm的台阶,从而便于后续将高出的台阶部分进行卷边、焊合。另外,复合内胆、不锈钢外壳之间采用二次焊接工艺,第一次焊接用于封闭真空层的一端,且焊合的材质均为钢材,能保证真空层的密封性更好,第二次焊合用于覆盖第一次焊接位置,即覆盖复合内胆的钢外层,使得钢外层不与食品产生接触,增强保温杯的饮水健康。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骤Q7中,先将所述钢外层的口部进行削短,所述钛内层端面高于所述钢外层端面并形成0.5mm~2mm阶梯,再与所述不锈钢外壳进行配口,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端面与所述钢外层的口部端面平齐,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口部进行激光焊接,再将高出的阶梯向所述复合内胆外弯曲并与所述不锈钢外壳的口部焊合。在焊接复合内胆、不锈钢外壳的口部时,也可仅对复合内胆的钢外层进行削短,在复合内胆的钛内层、钢外层之间形成0.5mm~2mm阶梯,再与不锈钢外壳进行配口、对齐,这样仅对复合内胆进行二次加工,无需对不锈钢外壳进行二次加工,简化工艺,后续也能简便地将高出的阶梯部分进行卷边,并与不锈钢外壳焊合。另外,复合内胆、不锈钢外壳之间采用二次焊接工艺,第一次焊接用于封闭真空层的一端,且焊合的材质均为钢材,能保证真空层的密封性,第二次焊合用于覆盖第一次焊接位置,即覆盖复合内胆的钢外层,使得钢外层不与食品产生接触,增强保温杯的饮水健康。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内胆由所述复合内胆胚体二次加工后与内胆底焊接成型,所述内胆底由具有钛上层、钢下层的两层复合板材制得,所述步骤Q5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Q5-1:将所述复合内胆胚体进行平口、缩口,然后削除复合内胆胚体底部的料头,形成直筒型的上下贯通的复合内胆筒体;Q5-2:再取内胆底,先将所述钛上层和所述复合内胆筒体的钛内层边缘均削短0.2mm~0.5mm,再进行配口,所述钛上层与所述复合内胆筒体的钛内层相抵触,所述内胆底底部与所述复合内胆筒体的底部之间形成凹槽并进行焊合;Q5-3:焊接完毕后,将所述内胆底与所述复合内胆筒体的焊合部位进行平整处理,制得复合内胆。复合内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不锈钢外壳(1)、杯底(3),所述杯底(3)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合内胆(2),所述复合内胆(2)由具有钛内层(22)、钢外层(23)的两层复合板材制得,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2)的口部焊合,所述不锈钢外壳(1)与所述复合内胆(2)之间形成真空层(5),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nQ1:取具有钛内层(22)、钢外层(23)的两层复合板材,裁切成圆片;/nQ2:将上述圆片进行清洗,烘干后置于真空炉中进行退火,在15~30min内将真空炉温度升高至600~750℃,保温30~180min,再采用炉冷或者氩气保护冷却的方式将真空炉冷却至室温,取出圆片;再将圆片置于连续隧道式富氧退火炉中,退火温度设为600~650℃,保温4~10min,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圆片;/nQ3:再将退火后的圆片置于精平机中,并分别沿所述圆片的轧制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进行精细拉平处理;/nQ4:随后将上述圆片进行拉伸1~6次,制得复合内胆胚体;/nQ5:将所述复合内胆胚体成型至复合内胆(2);/nQ6:再将复合内胆(2)进行平口、旋压;/nQ7:取不锈钢外壳(1),先将所述复合内胆(2)口部进行车削,削短后与所述不锈钢外壳(1)进行配口,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2)的口部进行两次焊合,其中第一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23)焊合,第二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钛内层(22)焊合;/nQ8:焊接完成后,将上述第二次焊接处进行磨口处理,制得具有平整的口部表面的杯体;/nQ9:取杯底(3),将步骤Q8处理后得到的杯体进行抽真空,并同时将所述杯底(3)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底部,使所述不锈钢外壳(1)与所述复合内胆(2)之间形成真空层(5),最后进行电解、表面处理,最终制得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不锈钢外壳(1)、杯底(3),所述杯底(3)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合内胆(2),所述复合内胆(2)由具有钛内层(22)、钢外层(23)的两层复合板材制得,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2)的口部焊合,所述不锈钢外壳(1)与所述复合内胆(2)之间形成真空层(5),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Q1:取具有钛内层(22)、钢外层(23)的两层复合板材,裁切成圆片;
Q2:将上述圆片进行清洗,烘干后置于真空炉中进行退火,在15~30min内将真空炉温度升高至600~750℃,保温30~180min,再采用炉冷或者氩气保护冷却的方式将真空炉冷却至室温,取出圆片;再将圆片置于连续隧道式富氧退火炉中,退火温度设为600~650℃,保温4~10min,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圆片;
Q3:再将退火后的圆片置于精平机中,并分别沿所述圆片的轧制方向、垂直于轧制方向进行精细拉平处理;
Q4:随后将上述圆片进行拉伸1~6次,制得复合内胆胚体;
Q5:将所述复合内胆胚体成型至复合内胆(2);
Q6:再将复合内胆(2)进行平口、旋压;
Q7:取不锈钢外壳(1),先将所述复合内胆(2)口部进行车削,削短后与所述不锈钢外壳(1)进行配口,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复合内胆(2)的口部进行两次焊合,其中第一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23)焊合,第二次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钛内层(22)焊合;
Q8:焊接完成后,将上述第二次焊接处进行磨口处理,制得具有平整的口部表面的杯体;
Q9:取杯底(3),将步骤Q8处理后得到的杯体进行抽真空,并同时将所述杯底(3)焊接于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底部,使所述不锈钢外壳(1)与所述复合内胆(2)之间形成真空层(5),最后进行电解、表面处理,最终制得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Q7中,先将所述复合内胆(2)口部进行车削,再与所述不锈钢外壳(1)进行配口,所述不锈钢外壳(1)端面高于所述复合内胆(2)端面并形成0.5mm~2mm的台阶,再将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口部与所述钢外层(23)口部进行激光焊接,再将高出的台阶向所述复合内胆(2)内弯曲并与所述钛内层(22)焊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复合内胆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Q7中,先将所述钢外层(23)的口部进行削短,所述钛内层(22)端面高于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兴富吴林军王志杰赵洪蓝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