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68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属于传感器领域。电极包括基片、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基片的一面印刷有工作电极,另一面的相同位置印刷有对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在基片上的垂直投影相同,且两者互不导通;所述基片为柔性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中使用了柔性塑料材质的基片,使最后成形的电极具有柔性可弯曲的特性,在植入生物体内后可以减少不适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中使用了双面丝网印刷,通过在基片正反两面分开印刷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优化了电极结构,缩小了电极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
本技术属于植入式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
技术介绍
植入式传感器对于实时测量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参数有着极大的优势,通过将传感器电极植入到人体特定部位,在通过外部设备施加电压或者电流,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人体内某些生理生化参数的目的,同时精确度更高,反应更灵敏。例如,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人的逐渐增多,人们对于糖尿病也愈加关注。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血糖仪通过指尖釆血的方式进行日常监测,但今年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也逐渐成为常用的连续实时监测血糖的方法。其中,作为动态血糖系统核心部分的血糖传感器更是决定了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同种类的血糖传感器也被开发并应用于实际检测。现阶段,常用的植入传感器主要是金属针电极,但是它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同时成本较高,患者使用不适感强烈,所以需要进一步得优化。所以,丝网印刷电极也被开发设计用于植入式传感器的制备,它的优点在于柔性可弯曲并且制作成本低,加工工艺比金属针电极简单。但是其加工方法和精度尚未完全优化,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致性差,结构复杂的问题,限制了其在植入式传感器当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针对现有植入式传感器中存在的加工工艺复杂、精度低以及患者体验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包括基片、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所述基片的一面印刷有工作电极,另一面的相同位置印刷有对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在基片上的垂直投影重合,且两者互不导通;所述基片为柔性塑料材质。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材质均为导电油墨。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油墨为导电碳浆、导电银浆或导电银/氯化银浆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外侧面均印刷有绝缘层,绝缘层均不覆盖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两个端侧。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绝缘油墨。作为优选,所述双面丝网印刷电极的一端作为工作端,另一端作为触点端,且工作端的宽度小于触点端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端和触点端沿双面丝网印刷电极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均为方形。进一步的,所述触点端比工作端宽2mm。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端和触点端的长度分别为7.0mm和3.0mm。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中使用了柔性塑料材质的基片,使最后成形的电极具有柔性可弯曲的特性,在植入生物体内后可以减少不适感;2)本技术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中使用了双面丝网印刷,通过在基片正反两面分开印刷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优化了电极结构,缩小了电极尺寸;3)本技术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中使用了自动切割机将电极切割成形,克服了丝网印刷电极印刷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的精度,缩小了电极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电极一侧的曲线边缘设计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极的正、反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极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极的切割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极形状的几种设计图;图中:1、工作电极;2、绝缘层;3、对电极;4、基片;5、修饰层;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包括基片4、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基片上一面印刷有工作电极,另一面印刷有对电极。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分别位于基片4的正反两面的相同位置,并且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在基片4中心面上的垂直投影重合,也就是说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的位置、形状大小均相同,以基片4构成镜面对称。除此之外,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两者互不导通,均为独立的电极。基片的材料选取范围广泛,任何可用于丝网印刷的绝缘柔性塑料都可用于电极基片。但为了使最后成形的电极具有柔性可弯曲的特性,在后续植入生物体内能够减少不适感,本实施例中的基片4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或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所用均为导电油墨,其成分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用不同成分的导电油墨。本实施例中采用导电碳浆、导电银浆或导电银/氯化银浆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外侧面上还印刷有绝缘油墨,作为绝缘层2,用于隔离出双面丝网印刷电极的工作区域和触点区域。绝缘层2不覆盖在工作电极1的两个端侧,也不覆盖在对电极3的两个端侧,具体结构如下:电极一面的前端有一长方形区域未覆盖绝缘层,电极的前端作为工作端,该长方形区域作为电极工作区域,即用作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区域,其长度由绝缘层所在位置的边缘线控制,其宽度由电极本身宽度控制。电极同一面的后端有另一长方形区域未覆盖绝缘层,电极的后端作为触点端,长方形区域作为电极触点区域,即用作电极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区域,其长度由绝缘层所在位置的边缘线控制,其宽度由电极本身宽度控制。上述绝缘层的结构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外侧面均采用。但需要明确的是,绝缘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所在位置和形状大小,甚至可以不设置绝缘层,除此之外,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两者外侧印刷的绝缘层也不用完全相同。为了更好得规范电极尺寸,电极形状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再由自动切割机切割获得(如图4所示的切割方式)。切割后获得的电极形状最好为电极的触点端呈长方形,中间通过曲线圆滑过渡,电极由触点端到工作端逐渐变细,并且工作端也成长方形。当然,触点端和工作端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电极的中间部分也可以使用非曲线过渡。图5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形状设计,图中,a)~d)图均为双面丝网印刷电极的一种形状设计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具有相似由粗到细结构的电极设计应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际操作时,切割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即在已经完成印刷的电极片上切割出所需的电极形状,切割完成后的电极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一步得加工和修饰。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的尺寸和形状如图1所示,电极中间部分的边缘呈S形曲线,触点端比工作端宽2mm,工作端、中间部分和触点端的长度分别为7.0mm、3.2mm和3.0mm,而且在设计电极形状时也可以采用图1中两个相切圆形作为辅助线来设计电极侧边缘,从而使得切割刀走刀时路径更为流畅,切割精度更高。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4)、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所述基片(4)的一面印刷有工作电极(1),另一面的相同位置印刷有对电极(3);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在基片(4)上的垂直投影重合,且两者互不导通;所述基片(4)为柔性塑料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柔性塑料基片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4)、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所述基片(4)的一面印刷有工作电极(1),另一面的相同位置印刷有对电极(3);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在基片(4)上的垂直投影重合,且两者互不导通;所述基片(4)为柔性塑料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1)和对电极(3)的材质均为导电油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油墨为导电碳浆、导电银浆或导电银/氯化银浆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丝网印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宇梁波叶学松黄文财李江涛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