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60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包括罩壳、支架和加热组件。支架设于罩壳中,并与罩壳连接。加热组件设于罩壳中,并与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罩壳内设置支架,可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相对于罩壳以及罩壳之上锅具的距离发生变化,并由此保证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例如电磁炉或者电茶炉的烹饪器具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例如电磁加热线圈盘的加热部件是此类烹饪器具中的重要部件之一。相关技术中,加热部件往往安装在烹饪器具的底座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加热部件会因为例如发热变形或松动等原因,出现相对于烹饪器具面板移位的问题。这一问题导致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罩壳;支架,支架设于罩壳中,并与罩壳连接;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罩壳中,并与支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支架与罩壳之间相互连接固定,加热组件设于支架上。由此,本技术方案可避免因罩壳的底座变形而导致的加热组件移位问题,从而保证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另外,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面板,面板设于罩壳上;支架用于限制加热组件相对于面板移位。本技术方案中,支架用于限制加热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面板方向的位移,避免加热装置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相对于罩壳向上抬起或向下塌陷。由此,本技术方案可避免面板受热不均匀或实际加热效果与预设加热效果之间出现差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罩壳包括底座;盖体,盖体与底座合围出用于容纳加热组件的空间;其中,底座和盖体中的至少之一与支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支架可以与底座连接,提高支架与罩壳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支架也可以与盖体连接,减小加热组件相对于面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增强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底座包括第一连接配合部,盖体包括第二连接配合部,支架包括第三连接配合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将第一连接配合部、第二连接配合部和第三连接配合部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配合部、第二连接配合部、第三连接配合部以及第一连接件的相互配合连接,实现了底座、盖体以及支架之间的稳定连接,上述部件方便用户维修更换,结构简单,并可降低加热装置的生产成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配合部分别为螺柱,第三连接配合部为螺孔,第一连接件为螺钉。本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配合部设置为螺柱,通过螺柱之间的相互抵靠止挡,提高了底座与盖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三连接配合部的螺孔与螺柱相适配,并且将螺孔设置在两个螺柱之间,通过螺钉将两个螺柱以及螺孔固定连接,结构简单,降低加热装置成本,并且提高了底座、盖体以及支架之间整体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控板,电控板设于底座上,并避让第一连接配合部。本技术方案中,电控板设置在底座之上,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电控板避让第一连接配合部,避免电控板影响底座与盖体以及支架之间的连接,并避免加热组件干涉电控板。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第四连接配合部,加热组件包括第五连接配合部,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将第四连接配合部和第五连接配合部相连。本技术方案通过第四连接配合部、第五连接配合部以及第二连接件,实现了支架与加热组件的稳定连接。通过第四连接配合部与第五连接配合部的相互抵靠止挡,可提高加热组件与支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加热组件相对于支架发生晃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至少部分设于罩壳中;支架设有通孔,温度传感器贯穿通孔。本技术方案中温度传感器的至少部分设于罩壳之中,并且通过支架上的通孔贯穿支架,实现实时检测锅具温度的作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于罩壳中;罩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驱动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罩壳,并由出风口排出罩壳。本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设置在罩壳之中,将外部冷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加热装置,流经加热组件后由出风口排出,风机组件可以加速罩壳内气体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加热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因加热组件的长时间工作导致罩壳内温度过高,影响罩壳内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发生火灾等危险。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与支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与支架连接,缩短了风机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的距离,加快加热组件附近气体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加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盘体;围板,围板围绕盘体的至少部分边缘设置,并与盘体包围出导风腔室;其中,加热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导风腔室中,围板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风机组件驱动气体由第一缺口进入导风腔室,并由第二缺口排出导风腔室。本技术方案通过盘体与围板包围限定出的导风腔室,限定了气体在罩壳内的流动范围,进而提高加热组件的散热效果。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缺口与进风口相对布置,第二缺口与出风口相对布置。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缺口与进风口的位置相对,第二缺口与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减小了空气在加热装置内流动的阻力,提高加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加热组件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合围形成的空间中;其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之一与加热组件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包围限定,使得支架形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提高支架结构的完整性。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合围形成的空间之内,便于支架与罩壳的安装运输,节约人工成本。为实现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如本技术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锅具。本技术方案的烹饪器具包括本技术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装置,因此具有本技术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电磁炉、炒菜机、电茶炉、电炖锅、电炒锅、电蒸锅、电饭煲、电压力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罩壳;/n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罩壳中,并与所述罩壳连接;/n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罩壳中,并与所述支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壳;
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罩壳中,并与所述罩壳连接;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罩壳中,并与所述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设于所述罩壳上;
所述支架用于限制所述加热组件相对于所述面板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
底座;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合围出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组件的空间;
其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连接配合部,所述盖体包括第二连接配合部,所述支架包括第三连接配合部,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所述第二连接配合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配合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配合部分别为螺柱,所述第三连接配合部为螺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避让所述第一连接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四连接配合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五连接配合部,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四连接配合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配合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至少部分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华易亮张翼飞范吉昌郭兴家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