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尘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
技术介绍
降尘是大气中粉尘的沉积物,大气中粉尘颗粒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类,在自然源和人为源中都有一次和二次颗粒物的来源,自然源中一次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土壤颗粒物和地球表面的沉积物、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粉尘、由各种火灾产生的烟尘颗粒、海洋中波浪破碎和气泡爆炸产生的大气气溶胶、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分解形成的宇宙粉尘、生物界的花粉、孢子等,二次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森林中放出的碳氢化合物经光化反应后产生的微小颗粒,自然界硫、氮、碳循环中的转化物等,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过程如矿山和露天采石场等产生的工业粉尘,大气降尘是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天气现象的反映,因此其时空分布与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在大的时间尺度上,降尘频率随气候的变化与环境的演变而发生变化,现代粉尘堆积的实例和历史时期“雨土”的事实表明,降尘频繁期对应于气候干冷期,低发期对应于暖湿期,根据黄土堆积速率估计,地质历史时期的大风降尘天气可能比现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包括降尘用循环储水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用循环储水机构(1)的顶部连通设有引流式降尘机构(2),所述引流式降尘机构(2)的两侧均卡接有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所述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两个相应的所述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均关于引流式降尘机构(2)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n所述引流式降尘机构(2)包括方形固定框架(21),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进风槽(22),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远离第一进风槽(2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进风槽(23),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包括降尘用循环储水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用循环储水机构(1)的顶部连通设有引流式降尘机构(2),所述引流式降尘机构(2)的两侧均卡接有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所述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两个相应的所述风力引导型框架板机构(3)均关于引流式降尘机构(2)竖直向中心线呈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引流式降尘机构(2)包括方形固定框架(21),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进风槽(22),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远离第一进风槽(2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进风槽(23),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连通式活动空槽(24),所述方形固定框架(21)的内腔插接有第二循环式污水管(25),所述第二循环式污水管(25)的两侧分别连通设有第一侧置出水口(26)与第二侧置出水口(27),所述第二循环式污水管(25)的顶部两侧均连通设有多个第一横置连通出水管(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槽(22)、第二进风槽(23)与第二连通式活动空槽(24)均相连通,所述第一侧置出水口(26)与相应的第二侧置出水口(27)均呈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横置连通出水管(28)均呈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横置连通出水管(28)的底部均连通设有第二横置连通出水管(29),所述第二循环式污水管(2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型分隔板(210),所述第二横置连通出水管(2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横置连通出水管(29)分别设置在支撑型分隔板(210)的两侧,所述第二横置连通出水管(29)与相邻的第一横置连通出水管(28)之间均通过粘合剂固定安装有可塑型悬置支撑板(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用高效降尘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置出水口(26)与第二侧置出水口(2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弧形引流导板(212),多个所述弧形引流导板(212)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循环式污水管(25)的侧面,多个所述弧形引流导板(212)均呈交叉状依次排列设置,所述弧形引流导板(212)的两侧均超声波焊接有内凹型侧置护板(213),所述弧形引流导板(212)的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