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375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包括气囊、帽皮和固定部,所述帽皮包裹所述气囊并将其限制为兜帽状,所述气囊边缘与所述帽皮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与帽皮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檐,所述固定部包括母部和子部,所述母部连接于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子部连接于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帽檐向上翻折使得所述子部与母部配合固定,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感应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瞬间打开包裹整个头部,通过二次打开的帽檐实现遮挡前额、面部,对整个头部形成完整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穿戴装置
,具体涉及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许多场合,由于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使用安全帽。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人的头部而专门设计的,其可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安全帽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硬质头盔,它不但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且可以抵御飞来的碎片、颗粒,乃至防止低压电击或这三种危险的任何组合;安全帽还可以在酸液、其它化学剂或高温液体从头顶上浇下来时起着保护头、脸和颈部的作用。而在不同的危险场所使用的安全帽结构亦有不同的要求,但其结构都是由帽壳、缓冲层及内衬构成。现有技术中,安全帽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受到撞击时对头部进行保护,因此业界对安全帽的设计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强度及抗冲击能力方向,对安全帽帽壳一般采用硬质材料,使得安全帽占用空间大,不便携带。另外一些厂家开发了与衣服连体的帽子,但这种帽子一般仅为兼做枕头使用,并无保护功能,无法在使用者突发性摔倒的情况下做出有效防护,且其为不遮挡视线,仅覆盖头顶、两侧以及后脑勺,对面部额头的保护程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外形美观,便于随身穿戴,能够瞬间打开,遮挡头部和面部,对人体形成充分保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展开打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包括气囊、帽皮和固定部,所述帽皮包裹所述气囊并将其限制为兜帽状,所述气囊边缘与所述帽皮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与帽皮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檐,所述固定部包括母部和子部,所述母部连接于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子部连接于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帽檐向上翻折使得所述子部与母部配合固定,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感应芯片。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四合扣,所述四合扣的母部包括面板和母扣,所述面板和母扣夹持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所述四合扣的子部包括子扣和脚,所述子扣和脚夹持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进一步的,所述帽皮的下部设置有与上衣连接的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拉链、魔术贴、纽扣或子母扣。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包括内胆和外层,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层内,所述内胆由弹性体薄膜材料制成,所述外层由织物材料制成,所述外层的膨胀尺寸小于所述内胆的膨胀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为环抱式气囊,所述环抱式气囊包括主气道、向所述主气道两侧延伸的爪状气囊柱,所述爪状气囊柱沿所述主气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环抱式气囊内设置有两条导流线,所述导流线将所述主气道分隔成三个进气通道。进一步的,两条所述导流线呈“八字”型设置,使中间的所述进气通道逐渐变窄。进一步的,所述主气道每侧的所述爪状气囊柱包括与头盖骨与额骨位置对应的第一气囊柱和第二气囊柱、与蝶骨对应的第三气囊柱和与下颚骨对应的第四气囊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柱和第二气囊柱侧边设置有若干收束角。本技术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外形美观,便于随身穿戴,能够瞬间打开,包裹整个头部,通过二次打开的帽檐实现遮挡前额、面部,对整个头部形成完整的防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作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气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的防护装置100包括气囊10、帽皮20和固定部30。帽皮20将气囊10限制成帽子的形状搭放于肩背,随着气囊10的膨胀,防护装置逐渐被撑开向上立起,从而从脑后罩住头部,随着气囊10的继续膨胀防护装置完全罩住头部,对头部形成保护。为防止防护装置的帽檐22部分过于凸出,使得防护装置在立起时帽檐22部分被后脑阻挡无法立起从而包裹头部,本技术将帽檐22部分向上翻起利用固定部30将帽檐22部分与防护装置顶部固定,从而在刚开始充气时帽檐22部分不会立即膨胀,随着防护装置罩住头部,气体进入帽檐22内的气囊10内,帽檐22向远离防护装置顶部的方向膨胀,随着不断充气,帽檐22挣脱固定部30,向外打开,遮挡前额、面部,对整个头部形成完整的防护。具体的,所述帽皮20包裹所述气囊10并将其限制为兜帽21状,所述气囊10边缘与所述帽皮20固定连接。帽皮20的设置一方面对气囊10充气后的形状形成限制,减小气囊10加工的工艺;另一方面能够对气囊10形成保护,当人体摔倒时最先与地面接触的是帽皮20,由于此时存在摩擦,因此受损伤的也是帽皮20,从而对内部的气囊10形成保护;同时方便将帽皮20设计为与上衣匹配的配色等,从而增加本技术防护装置的美观程度,适于日常穿戴,而不会像现有技术中的护具那样突兀。为形成对面部的完整保护,所述气囊10与帽皮2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檐22。参照图3所示,帽檐22能够遮挡人的前额及面部,帽檐22内的气囊10与防护装置内的气囊10为一体连通,随着对气囊10的充气,帽檐22随之鼓胀。由于帽檐22向外延伸,很容易被后脑阻挡从而无法快速打开,因此本技术设置有固定部30。所述固定部30包括母部31和子部32,所述母部31连接于所述兜帽21顶部的帽皮20上,所述子部32连接于所述帽檐22顶部的帽皮20上,所述帽檐22向上翻折使得所述子部32与母部31配合固定。由于帽檐22的翻折,使得进入防护装置的气体不会第一时间进入帽檐22内,即使少量气体进入帽檐22,在固定部30的固定下,帽檐22无法脱离兜帽21顶部而仍处于翻折状态,此时气体顺利进入兜帽21部分,将兜帽21部分撑起套住头部,随着进气量的增多,进入帽檐22中的气体也增多,帽檐22被向外侧撑开,膨胀产生的力量克服母部31与子部32的扣紧力,使得固定部30被打开,帽檐22沿气囊10的自然膨胀方向向前额和面部方向延展,形成对整个头部的防护。为使防护装置能够在人即将摔倒时及时打开,对头部形成保护,所述气囊10连接有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处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感应芯片。当感应芯片检测到人体即将摔倒时,感应芯片启动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快速向气囊10中填充气体,从而在摔倒前对人体形成保护,防止摔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本实施例中的进气口11设置于气囊20下部一侧,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口1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的位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所述固定部30为四合扣,所述四合扣的母部31包括面板和母扣,所述面板和母扣夹持所述兜帽21顶部的帽皮20,所述四合扣的子部32包括子扣和脚,所述子扣和脚夹持所述帽檐22顶部的帽皮20。四合扣的母部31和子部32分别仅与帽皮20相连,不影响气囊10的充气,保证气囊10能够膨胀挣开四合扣,实现帽檐22的打开。在技术的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帽皮和固定部,所述帽皮包裹所述气囊并将其限制为兜帽状,所述气囊边缘与所述帽皮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与帽皮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檐,所述固定部包括母部和子部,所述母部连接于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子部连接于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帽檐向上翻折使得所述子部与母部配合固定,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感应芯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帽皮和固定部,所述帽皮包裹所述气囊并将其限制为兜帽状,所述气囊边缘与所述帽皮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与帽皮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檐,所述固定部包括母部和子部,所述母部连接于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子部连接于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上,所述帽檐向上翻折使得所述子部与母部配合固定,所述气囊连接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感应芯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四合扣,所述四合扣的母部包括面板和母扣,所述面板和母扣夹持所述兜帽顶部的帽皮,所述四合扣的子部包括子扣和脚,所述子扣和脚夹持所述帽檐顶部的帽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皮的下部设置有与上衣连接的连接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拉链、魔术贴、纽扣或子母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展开的头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内胆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衣带保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