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15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轧辊、上轧辊挡盘、蜗轮、蜗杆、左支架和右支架、轴承压盖、可调轧辊、固定板、紧定螺钉、备紧螺母、轧辊轴承座、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压簧、偏心轮,所述左、右支架对称,轧辊轴承座对称安装在左、右支架内部;上轧辊穿过左、右支架,其两侧各设一轴承压盖,上轧辊挡盘固定在上轧辊左右两侧,其外端面与左、右支架内端面轴向间隙为T1与T2;轴承压盖通过六角螺栓安装在左、右支架外侧,构成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轴承压盖内端面与左、右支架外端面通过六角螺栓调整间隙,实现上轧辊的轴向位置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易调,使用方便、可靠,保障了面食加工机械的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属于炊事机械

技术介绍
轧辊是自动压面机产品的主要零部件之一,现市场上大多数的自动压面机上的上轧辊和可调轧辊之间相对轴向固定形式以固定式为主,工作时因两轧辊轴向间隙不均匀易产生研黑面或出铁屑混入面皮的现象,影响食品安全卫生。近年来,随着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法》的颁布实施,人们对面食加工机械的卫生安全越来越重视,要求用卫生、安全的先进设备来操作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易安装、省时、并具有调整功能的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轧辊、上轧辊挡盘、蜗轮、蜗杆、左支架和右支架、轴承压盖、可调轧辊、固定板、紧定螺钉、备紧螺母、轧辊轴承座、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压簧、偏心轮,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为对称结构,轧辊轴承座以对称方式安装在左支架、右支架内部;所述上轧辊穿过左支架、右支架,其两侧各设有一轴承压盖,上轧辊挡盘固定在上轧辊左右两侧,其外端面与左支架、右支架内端面轴向间隙为T1与T2;所述轴承压盖通过六角螺栓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外侧,构成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轴承压盖内端面与左支架、右支架外端面通过六角螺栓调整间隙,实现上轧辊的轴向位置调整。所述可调轧辊通过轧辊轴承座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其两端左支架和右支架外侧均装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锁紧螺孔,紧定螺钉拧入固定板上的锁紧螺孔内,备紧螺母拧在紧定螺钉上并可灵活调节备紧,构成可调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偏心轮以对称方式安装在轧辊轴承座内上部。所述蜗轮安装在左侧的固定板的外部。所述螺杆安装在固定板上,在蜗轮下方,与蜗轮呈啮合状态。所述上轧辊挡盘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上轧辊两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压面机的上轧辊和可调轧辊之间相对轴向间隙调整,实现防止压面机工作过程中因间隙过小造成的研黑面和出铁屑现象,因上轧辊和可调轧辊轴向间隙从物料入口可以观察,方便易调,使用安全、方便、可靠,保障了面食加工机械的卫生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Ⅰ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蜗轮、2蜗杆、3上轧辊、4上轧辊挡盘、5六角螺栓、6轴承压盖、7左支架、8右支架、9压簧、10紧定螺钉、11备紧螺母、12固定板、13轧辊轴承座、1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5偏心轮、16可调轧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描述。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Ⅰ部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包括上轧辊3、上轧辊挡盘4、蜗轮1、蜗杆2、左支架7和右支架8、轴承压盖6、可调轧辊16、固定板12、紧定螺钉10、备紧螺母11、轧辊轴承座1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压簧9、偏心轮15,所述左支架7和右支架8为对称结构,轧辊轴承座13以对称方式安装在左支架7、右支架8内部;所述上轧辊3穿过左支架7、右支架8,其两侧各设有一轴承压盖6,上轧辊挡盘4固定在上轧辊3左右两侧,其外端面与左支架7、右支架8内端面轴向间隙为T1与T2;所述轴承压盖6通过六角螺栓5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侧,构成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轴承压盖6内端面与左支架7、右支架8外端面通过六角螺栓5调整间隙,实现上轧辊3的轴向位置调整。所述可调轧辊16通过轧辊轴承座13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上,其两端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侧均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固定左支架7和右支架8上;所述固定板12上设有锁紧螺孔,紧定螺钉拧入固定板12上的锁紧螺孔内,备紧螺母11拧在紧定螺钉10上并可灵活调节备紧,构成可调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偏心轮15以对称方式安装在轧辊轴承座13内上部。所述蜗轮1安装在左侧的固定板12的外部,与偏心轮15同轴安装。所述螺杆2安装在左侧的固定板12上,位于蜗轮1正下方,与蜗轮1呈啮合状态。所述上轧辊挡盘4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上轧辊两侧。具体使用: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时,将上轧辊挡盘4外端面与左支架7、右支架8内端面轴向间隙T1与T2调整均匀,通过六角螺栓5调整轴承压盖6内端面与左支架7、右支架8外端面的间隙1~2mm;可调轧辊轴向位置调整时,先摇动蜗杆2带动蜗轮1转动,蜗轮1带动偏心轮15旋转,当将装在轧辊轴承座13上的可调轧辊16移动到上轧辊挡盘4内时,旋转拧入在固定板12上的紧定螺钉10与轧辊轴承座13接触,调整可调轧辊16的左右端面与上轧辊挡盘4端面轴向间隙0.4mm后(用塞尺测量),再将紧定螺钉10逆时针旋转1/8圈,并保证紧定螺钉10端面与轧辊轴承座13端面间隙0.1mm,后紧固备紧螺母11;最后摇动蜗杆2,可调轧辊16在压簧9的作用力下移动灵活,起到上轧辊3与可调轧辊16之间轴向间隙调整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轮(1)、蜗杆(2)、上轧辊(3)、上轧辊挡盘(4)、轴承压盖(6)、左支架(7)、右支架(8)、压簧(9)、紧定螺钉(10)、备紧螺母(11)、固定板(12)、轧辊轴承座(1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偏心轮(15)和可调轧辊(16),所述左支架(7)和右支架(8)为对称结构,轧辊轴承座(13)以对称方式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内部;所述上轧辊(3)两端分别穿过左支架(7)和右支架(8),其两端各设有轴承压盖(6);所述上轧辊挡盘(4)固定在上轧辊(3)左右两侧,其外端面与左支架(7)和右支架(8)的内端面轴向间隙为T1与T2;所述轴承压盖(6)通过六角螺栓(5)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侧、构成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轴承压盖(6)内端面与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端面通过六角螺栓(5)调整间隙,实现上轧辊(3)的轴向位置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面机的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轮(1)、蜗杆(2)、上轧辊(3)、上轧辊挡盘(4)、轴承压盖(6)、左支架(7)、右支架(8)、压簧(9)、紧定螺钉(10)、备紧螺母(11)、固定板(12)、轧辊轴承座(1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偏心轮(15)和可调轧辊(16),所述左支架(7)和右支架(8)为对称结构,轧辊轴承座(13)以对称方式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内部;所述上轧辊(3)两端分别穿过左支架(7)和右支架(8),其两端各设有轴承压盖(6);所述上轧辊挡盘(4)固定在上轧辊(3)左右两侧,其外端面与左支架(7)和右支架(8)的内端面轴向间隙为T1与T2;所述轴承压盖(6)通过六角螺栓(5)安装在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侧、构成上轧辊轴向位置调整结构;所述轴承压盖(6)内端面与左支架(7)和右支架(8)外端面通过六角螺栓(5)调整间隙,实现上轧辊(3)的轴向位置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念雷陶钢董祥兰王晶于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