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509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目标树;步骤二,环剥结果枝;步骤三,调控性状;步骤四,生产实践;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择健康、进入盛果期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在每一植株上选择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同时选择与环剥枝长势相同的枝条20‑30个作为对照;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利用小规格的环剥刀或者是手工刀在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进行环剥口,深达木质部;该方法,据果实发育周期选择调控,在果实膨大初期和油脂转化期进行可控性比较强;同时有利于环保,不破坏树体;同时为油茶的其它生产及研究提供借鉴,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即可保持果实的性状又可达到获得其它生产目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为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特色经济林。作为木本油料树种有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有优势,是南方很多地区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对果树的研究中发现,通过环剥可有效控制一些果树营养枝的发育,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获得富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果实或高油的种子,而且环剥后的果树单果均重增加,果实呈现光泽,而且可以增加果实的含糖量,降低果实总酸的含量,提高糖酸比。在对油茶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油茶大枝进行环剥后,可以提高油茶的成花率和坐果率,最终能显著提高果实的油脂含量。综上可以看出环剥技术与农林生产密切相关。但环剥效果不仅与树种生物学特征紧密相关,还受环剥部位、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对于油茶来说,果实的品质性状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如何将环剥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油茶生产、服务于油茶生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目标树;步骤二,环剥结果枝;步骤三,调控性状;步骤四,生产实践;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择健康、进入盛果期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在每一植株上选择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同时选择与环剥枝长势相同的枝条20-30个作为对照;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利用小规格的环剥刀或者是手工刀在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进行环剥口,深达木质部;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据果实发育周期选择调控,一般选择在4-5月的膨大期或8-9月的油脂转化期对结果小枝进行环剥,并在当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进行果实采摘测定,且在4-5月的膨大期环剥,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鲜籽重明显低于对照,明显抑制果实的发育;在8-9月的油脂转化期环剥,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鲜籽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利用环剥技术可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通过在果实不同发育周期进行环剥产生的效应,特别是在8-9月油脂转化期环剥,果实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即可保持果实的性状又可达到获得其它生产目标的目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结果小枝的数目为20-30个。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环剥口深度为0.1-0.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通过调控季节的选择,选择在果实膨大初期和油脂转化期进行可控性比较强;同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不仅有利于环保,还不破坏树体;同时为油茶的其它生产及研究提供借鉴,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即可保持果实的性状又可达到获得其它生产目标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1:2019年4月初,在广西油茶良种基地选取2009年栽植的健康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3株,在每一植株上选择长势一致的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40个,其中20个小枝作为对照;选好枝条后,用环剥刀在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对韧皮部进行环剥,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宜,环剥口宽度控制在0.1-0.2cm;环剥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小枝随即挂牌标注,其中标签信息包括环剥日期、植株号、环剥枝条和对照枝条等;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后,将每一株油茶树的环剥枝和对照枝的果实采摘下来并分别装袋,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纵横径的测定。实施例2:2019年8月中旬,在广西油茶良种基地选取2009年栽植的健康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3株,在每一植株上选择长势一致的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40个,其中20个小枝作为对照;选好枝条后,用环剥刀在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对韧皮部进行环剥,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宜,环剥口宽度控制在0.1-0.2cm;环剥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小枝随即挂牌标注,其中标签信息包括环剥日期、植株号、环剥枝条和对照枝条等,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后,将每一株油茶树的环剥枝和对照枝的果实采摘下来并分别装袋,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纵横径的测定。实施例3:2019年4月初,在广西油茶良种基地选取2009年栽植的健康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5株,在每一植株上选择长势一致的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40个,其中20个小枝作为对照;选好枝条后,用环剥刀在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对韧皮部进行环剥,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宜,环剥口宽度控制在0.1-0.2cm;环剥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小枝随即挂牌标注其中标签信息包括环剥日期、植株号、环剥枝条和对照枝条等,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后,将每一株油茶树的环剥枝和对照枝的果实采摘下来并分别装袋,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纵横径的测定。实施例4:2019年8月中旬,在广西油茶良种基地选取2009年栽植的健康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5株,在每一植株上选择长势一致的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40个,其中20个小枝作为对照;选好枝条后,用环剥刀在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对韧皮部进行环剥,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宜,环剥口宽度控制在0.1-0.2cm;环剥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小枝随即挂牌标注,其中标签信息包括环剥日期、植株号、环剥枝条和对照枝条等;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实成熟后,将每一株油茶树的环剥枝和对照枝的果实采摘下来并分别装袋,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纵横径的测定。将上述实施例所得环剥枝果实的单果进行检测,所得结果如下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果实膨大初期和油脂转化期进行操作,可操作性强,且目标明确,不破坏树体,还有利于环保;同时为油茶的其它生产及研究提供借鉴,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即可保持果实的性状又可达到获得其它生产目标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目标树;步骤二,环剥结果枝;步骤三,调控性状;步骤四,生产实践;其特征在于:/n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择健康、进入盛果期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在每一植株上选择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同时选择与环剥枝长势相同的枝条20-30个作为对照;/n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利用小规格的环剥刀或者是手工刀在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进行环剥口,深达木质部;/n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据果实发育周期选择调控,一般选择在4-5月的膨大期或8-9月的油脂转化期对结果小枝进行环剥,并在当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进行果实采摘测定,且在4-5月的膨大期环剥,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鲜籽重明显低于对照,明显抑制果实的发育;在8-9月的油脂转化期环剥,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鲜籽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n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利用环剥技术可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通过在果实不同发育周期进行环剥产生的效应,特别是在8-9月油脂转化期环剥,果实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即可保持果实的性状又可达到获得其它生产目标的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环剥利用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目标树;步骤二,环剥结果枝;步骤三,调控性状;步骤四,生产实践;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择健康、进入盛果期且正常结果的油茶树,在每一植株上选择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同时选择与环剥枝长势相同的枝条20-30个作为对照;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利用小规格的环剥刀或者是手工刀在已经座果的结果小枝距基部1cm处进行环剥口,深达木质部;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据果实发育周期选择调控,一般选择在4-5月的膨大期或8-9月的油脂转化期对结果小枝进行环剥,并在当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进行果实采摘测定,且在4-5月的膨大期环剥,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莹莹王东雪郝丙青江泽鹏梁斌陈林强蔡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