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4699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依次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第二半行程状态、第三半行程状态;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时,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计时,在进入各半行程状态时,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在所述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任一状态下,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大于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或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大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所述座椅电机失去驱动进入一般状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机在热保护器起作用时,实际电机有可能已经过热,加快绝缘层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座椅电机、方向盘、车门、车窗等电机一般采用直流永磁有刷电机,属于微特电机。该种电机在过载、环境温度过高、一定时间段内长时间连续工作、一定时间段内过于频繁操作,最终导致温度过高,加快绝缘层材料老化,降低绝缘性能,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烧坏电机。为了改善以上问题,传统方法是在绕组中加热保护器,并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双金属片,一种是可恢复式PTC热敏电阻。在双金属片中,当周围温度高于一定的温度阈值,其中一金属拨片触发打开,切断电源,达到电机热保护目的。在PTC热敏电阻重,在一般温度时,PTC热敏电阻处于低阻态,不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但当电机内部过热时,PTC热敏电阻阻值跃变为高阻态,限制绕组电流,以达到热保护目的。以上两种方法在电机过流、过载、过热起到保护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双金属片和PTC热敏电阻都应装在电机定子绕组内,且一般只能装一颗。但是在座椅电机、方向盘电机等实际应用中,它们的尺寸外形都各异,且转子、刷架、轴承各部位的温度不一定都一样。因而装一个热保护器,很多时候只能监测局部的温度,且不一定是电机当前温度最高点,或者等热保护器起热保护作用时,电机的其它位置已经完全过热了,而反应滞后。因而,为了解决电机在热保护器起作用时,实际电机有可能已经过热,加快绝缘层老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电机在热保护器起作用时,实际电机有可能已经过热,加快绝缘层老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依次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第二半行程状态、第三半行程状态,在所述一般状态下,所述座椅电机静止且所有定时器被清零,半行程有效标志位和电机进入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置为无效;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时,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计时,在进入各半行程状态时,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在所述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任一状态下,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大于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或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大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所述座椅电机失去驱动进入一般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保持为无效;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第一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在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一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若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一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第二半行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无效,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继续保持计时,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半行程有效次数计时器加1,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和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清零;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判断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若否,则在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二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若所述座椅电机在第二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第三半行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无效,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半行程有效次数计时器加1,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和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清零;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判断所述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所述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若否,则在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三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若所述座椅电机在第三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被驱动进入第二半行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或者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中,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若判断所述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大于等于所述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根据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确定转入第一次热保护状态或者第二次热保护状态;当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为无效时,转入第一次热保护状态;当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为有效时,转入第二次热保护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前向极点和所述后向极点被设置在正向硬停点和反向硬停点之间,所述前向极点靠近所述正向硬停点,所述后向极点靠近所述反向硬停点。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任一半行程状态中,若所述座椅电机未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判断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计时是否超过半行程内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时间阈值;若否,则判断所述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计时是否大于等于半行程内电机单次持续驱动定时器阈值且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累加计时是否小于等于半行程内电机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若是,转入电机长时间单次驱动限制状态;若否,进一步判断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计时是否大于等于半行程内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阈值,且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累加计时是否小于等于半行程内电机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第二阈值,所述半行程内电机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第二阈值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依次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第二半行程状态、第三半行程状态,在所述一般状态下,所述座椅电机静止且所有定时器被清零,半行程有效标志位和电机进入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置为无效;/n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时,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计时,在进入各半行程状态时,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n在所述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任一状态下,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大于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或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大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所述座椅电机失去驱动进入一般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电机控制软件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依次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第二半行程状态、第三半行程状态,在所述一般状态下,所述座椅电机静止且所有定时器被清零,半行程有效标志位和电机进入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置为无效;
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时,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计时,在进入各半行程状态时,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
在所述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任一状态下,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大于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或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大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所述座椅电机失去驱动进入一般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座椅电机在一般状态被驱动进入第一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保持为无效;
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第一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在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一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
若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一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第二半行程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无效,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继续保持计时,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启动计时,半行程有效次数计时器加1,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和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清零;
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判断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若否,则在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二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
若所述座椅电机在第二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第三半行程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座椅电机被驱动进入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无效,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半行程有效次数计时器加1,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和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清零;
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判断所述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是否大于等于所述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若否,则在座椅电机被驱动或者停止动作下,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运动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电机在本半行程停止总时长定时器开始累加计时,实时检测所述座椅电机在所述第三半行程是否进入前向极点或者后向极点至少一次;
若所述座椅电机在第三半行程有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所述半行程有效标志位置为有效且所述座椅被驱动进入第二半行程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半行程状态或者所述第三半行程状态中,当所述程序总时长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机运动触发程序计时总时长定时器第一阈值且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计时小于或等于各半行程滞留等待定时器阈值,若判断所述座椅电机有效半行程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有效半行程次数阈值,根据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确定转入第一次热保护状态或者第二次热保护状态;
当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为无效时,转入第一次热保护状态;
当第一次有效热保护标志位为有效时,转入第二次热保护状态。


6.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前向极点和所述后向极点被设置在正向硬停点和反向硬停点之间,所述前向极点靠近所述正向硬停点,所述后向极点靠近所述反向硬停点。


7.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任一半行程状态中,若所述座椅电机未进入所述前向极点或者所述后向极点至少一次,判断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计时是否超过半行程内电机单次暂停定时器时间阈值;
若否,则判断所述电机单次持续驱动时间定时器计时是否大于等于半行程内电机单次持续驱动定时器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厚金黎进云张浩龙文姮婧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