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智能巡检的输电线路防震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锤,尤其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防震锤,属于电力金具
技术介绍
安装于输电线路的防震锤包含线夹、钢绞线和锤体,用于减小输电线路的振动,防止导线或地线疲劳,避免断股和断线。为了达到最优的防震效果,防震锤需要安装在距离悬挂点确定距离的位置,但是现有的防震锤易发生滑移,称为跑位。由于防震锤的线夹通过螺栓紧固于输电线路的导线或地线,在长期的振动作用下,其螺栓和线夹会发生蠕变和应力松弛,易松动,引起线夹对于导线或地线的握紧力降低,因而发生跑位,甚至脱落。为了解决防震锤的跑位问题,申请号为201420301910.9的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防震锤,包括用于禁止螺栓自转的防松件,在螺栓紧固后,将防松件弯曲与螺栓头侧面相贴合,从而有效阻止螺栓自转,防止防震锤在电线上滑移。为了实现可靠防松,目前出现了多种螺纹紧固件;例如,申请号为201811226072.2的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防松止退螺母,能够不受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的影响,防松和止退可靠;申请号为20191092366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智能巡检的输电线路防震锤,包含线夹、钢绞线和锤体,通过所述线夹紧固于输电线路的导线或地线,即安装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为竖条形结构,包含主夹体(1)、主夹套(2)、副夹套(3)、副夹体(4)和螺钉(5),所述主夹体(1)和副夹体(4)分别与主夹套(2)和副夹套(3)固定连接,所述主夹套(2)和副夹套(3)环绕并抵接安装绞线,由螺钉(5)紧固连接主夹体(1)和副夹体(4),紧固于安装绞线;/n所述主夹套(2)和副夹套(3)都为半圆形套筒结构,都带有结构、材料和尺寸相同的标齿(21)、内齿(22)、外环槽和凸起(23);/n所述标齿(21)抵接安装绞线中位于外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智能巡检的输电线路防震锤,包含线夹、钢绞线和锤体,通过所述线夹紧固于输电线路的导线或地线,即安装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为竖条形结构,包含主夹体(1)、主夹套(2)、副夹套(3)、副夹体(4)和螺钉(5),所述主夹体(1)和副夹体(4)分别与主夹套(2)和副夹套(3)固定连接,所述主夹套(2)和副夹套(3)环绕并抵接安装绞线,由螺钉(5)紧固连接主夹体(1)和副夹体(4),紧固于安装绞线;
所述主夹套(2)和副夹套(3)都为半圆形套筒结构,都带有结构、材料和尺寸相同的标齿(21)、内齿(22)、外环槽和凸起(23);
所述标齿(21)抵接安装绞线中位于外层的股线表面,形成并保持接触痕迹,向外弯曲,以标示安装程度、安装状态、安装位置和运行状态,便于智能巡检、安装和维修;
所述内齿(22)包含表层(223)、中层(224)和内层(225);所述表层(223),硬度小于安装绞线的外层股线,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不伤害所述外层股线;所述中层(224),硬度大于表层(223),提高所述内齿(22)的结构强度,在安装过程中限制变形量,在运行中保持与所述外层股线的接触应力,防止发生跑位;
所述内齿(22)抵接所述外层股线表面,自动进入所述外层股线的间隙,产生横向倾斜和轴向扭曲,避免在运行中相对滑移,防止发生跑位;
所述主夹体(1)和副夹体(4)都带有凹槽,分别通过所述凹槽与主夹套(2)和副夹套(3)的凸起(23)配合,并在配合表面以弹性胶粘剂粘接,实现固定连接,能够减少配合表面的微动损伤,减少运行中的径向尺寸变化,具有握紧力和径向形变的自适应补偿功能,能够在智能巡检中预测跑位的发生;
所述主夹套(2)带有挂舌(24);所述副夹体(4)带有上通槽(4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巡检的输电线路防震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体(1)为竖条形结构,包含下端的通孔(11)、下部的肋板(12)、螺孔(13)、夹持部(14)和上端的挂钩(15),通过所述夹持部(14)与主夹套(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挂钩(15)与副夹体(4)紧固连接,并通过所述螺孔(13)与螺钉(5)配合,实现在安装绞线的紧固安装;
所述通孔(11)纵向贯通主夹体(1)的下端,与所述钢绞线紧固连接;
所述肋板(12)为竖板形结构,以增加结构强度;
所述螺孔(13)横向贯通所述主夹体(1)的中部,在内表面带有内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与螺钉(5)配合并紧固;
所述夹持部(14)位于所述主夹体(1)的上部,为轴向的半环形结构,带有轴向的内表面和横向的前后端面,在所述内表面上带有轴向的凹槽,通过所述凹槽与主夹套(2)配合,实现主夹体(1)与主夹套(2)的固定连接;
所述挂钩(15)位于所述主夹体(1)的上端,开口朝上并左倾,与副夹体(4)配合,实现主夹体(1)与副夹体(4)的紧固连接,并连接可靠。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巡检的输电线路防震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套(2)为轴向的半圆形套筒结构,在前后两端面都带有均匀分布的标齿(21),在内表面带有均匀分布的内齿(22),在外表面的中部带有沿着圆周方向的外环槽,在所述外环槽的底面带有纵向的凸起(23),在上侧面带有挂舌(24);
所述标齿(21)为径向向内并外倾的楔形结构,带有左侧面和右侧面,并带有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标齿(2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互相对称,在齿顶相交,形成轴向的齿顶线;所述标齿(21)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夹套(2)的前端面或后端面重合;所述标齿(21)的内侧面外倾;所述标齿(21)的纵向厚度小于横向宽度;
所述标齿(21)在安装过程中,抵接安装绞线中位于外层的股线表面,在所述股线表面的接触位置形成并永久保持接触痕迹,发生向外的弯曲,通过弯曲程度标示安装程度和状态,通过所述接触痕迹标示安装位置,能够通过拍摄可见图像,并进行可见图像的处理、对比和分析,获知安装程度、安装状态、安装位置和运行状态,便于智能巡检、安装和维修;
所述内齿(22)位于所述主夹套(2)的内表面,齿形相同,互相交错;
所述内齿(22)为径向向内并相对轴向倾斜的楔形结构,带有相对轴向倾斜的左侧面(222)和右侧面(221),带有相对横向内倾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所述内齿(22)的左侧面(222)和右侧面(221)互相对称,并在齿顶相交,形成相对轴向倾斜的齿顶线;所述内齿(22)的齿顶线与所述标齿(21)的齿顶线沿着径向内外平齐,使得所述标齿(21)能够通过弯曲程度标示安装程度和状态;
所述内齿(22)在齿顶部位的纵向厚度和横向宽度都小于齿根部位,所述纵向厚度大于横向宽度,在安装过程中,与安装绞线中位于外层的股线表面抵接,能够产生横向倾斜,进入相邻外层股线的间隙;
所述内齿(22)的左侧面(222)和右侧面(221)相对轴向倾斜,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外层股线的螺旋角,使得所述内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淑娇,柳彩霞,徐江涛,佟玉斌,柳京涛,苏子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电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