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64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自动运行;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一组隔板,壳体四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隔板与壳体侧壁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呈九宫状排列;相邻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交错分布有一组散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车辆行进过程中产生的风导入到壳体内部的散热槽内,从而对壳体内部进行快速降温,同时配合内部的散热管通入循环的冷却液,实现循环式降温,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动力电池系统应用过程中,发热问题不可避免,如何散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发热的同时还需要做到防尘防水,利用外部的空气或其它散热介质进行散热与防水防尘形成矛盾。目前电池系统散热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外部的空气散热介质进行散热,而在使用过程中进气口成为灰尘和水雾的进入通道,这些灰尘和水雾将严重影响电池的可靠性;简单的散热方式是通过电池组合的金属壳体散热,但是在电池组合内部离壳体近的电池散热效率高,远离电池壳体的电池出现热量蓄积,使电池组合内部热量不均衡,由于电池单体在电池组合空间位置不同,所处的热环境也不同造成单体功能及性能差异,继而影响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在内部通过油性介质或其它不导电的液体介质散热,利用散热介质内部循环来实现散热,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现有的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比传统车辆更好的优势,但由于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受动力电池所制约,而动力电池的循环特性又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电动汽车在实际运行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上盖(2);所述上盖(2)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自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一组隔板(3),壳体(1)四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隔板(3)与壳体(1)侧壁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电池,动力电池呈九宫状排列;相邻所述隔板(3)之间设置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内交错分布有一组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均一端与储液盒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液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与储液盒连通;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一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一端设置成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上盖(2);所述上盖(2)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自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一组隔板(3),壳体(1)四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隔板(3)与壳体(1)侧壁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电池,动力电池呈九宫状排列;相邻所述隔板(3)之间设置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内交错分布有一组散热管(5);所述散热管(5)均一端与储液盒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液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与储液盒连通;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一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一端设置成喇叭状且伸出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伸入壳体(1)内与散热槽(4)相连通;所述进气管(6)内安装有雨滴传感器(15),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封板(7);所述封板(7)一侧固连有电推杆(8);所述电推杆(8)、雨滴传感器(15)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的散热槽(4)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板(9);所述活塞板(9)由轻质材料制成;相邻的两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新邓中应谭弘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科精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