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56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8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包括:使能按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在不受到外力时,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受到的外力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任意两个电极不接通,其中,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逻辑控制单元,包括复位输入端、使能输入端、使能输出端和公共接线端,第一电极与复位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极与使能输入端连接,第三电极与公共接线端连接,公共接线端和使能输出端与机器人连接,逻辑控制单元用于在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后,使能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接通直至断开期间,控制使能输出端与公共接线端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
本申请涉及使能装置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
技术介绍
使能开关是一种应用于危险区域的设备配件。当需要在危险区域启动设备时,操作人员需要进入危险区域,调试或者维修设备时,必须通过手持安全设备保证随时控制设备的启停,从而保证出现危险的第一时间让设备断电,保护设备以及人员安全。使能开关需要在未按下时开关位于第一位置使得设备处于关闭状态;在启动并维持设备运行时需要开关维持在第二位置并且不能用力过度,一旦用力过度就会进入第三位置,从而关闭设备;并且在按压过度导致设备关闭后,在松开按压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设备持续处于关闭状态。目前设计的使能开关一般为纯机械结构并且为了保障上述效果,现有的使能开关均具有复杂的机械结构,这样使得使能开关的生产设计难度高并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用以解决目前使能开关一般采用复杂的纯机械结构带来的生产设计难度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包括:一使能按键,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在所述使能按键不受到外力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任意两个电极不接通,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一逻辑控制单元,其包括复位输入端、使能输入端、使能输出端以及公共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复位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使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公共接线端连接,所述公共接线端和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机器人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后,所述使能输入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接通直至断开期间,控制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导通,以向所述机器人输入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机器人处于使能状态。在上述设计的机器人使能装置中,通过设计的使能按键和逻辑控制单元,使得使能装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断开直至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也就是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后,使能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接通直至断开期间,使能输出端才会使得使能输出端与公共接线端导通,进而向机器人输入使能信号控制机器人处于使能状态;本申请方案通过简单的按键设计配合逻辑控制单元实现机器人使能装置的设计,解决了目前使能开关一般采用复杂的纯机械结构带来的生产设计难度高以及成本高的问题,简化了使能装置的结构,降低了使能装置的设计难度,节约了使能装置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使能按键还包括:一外壳,其内形成有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的滑动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沿着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一按压体,其第一端通过所述开口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地插设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按压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导电块,所述按压体用于在受到沿着所述预设方向的压力时带动所述导电块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以及所述按压体弹性接触,使得所述按压体在没有进行滑动时,所述导电块接通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以使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接通;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接;所述导电块在受到外力滑动至断开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以使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直至所述使能输入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接通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按压体接触;所述按压体在受到外力滑动至断开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所述按压体压缩。在上述设计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时,按压体与第二弹性件抵接,同时第二弹性件反馈一个力度给按压体进而被用户感受,这样使得用户不需要不断尝试性地持续下压,而只需用一个适当的力对按压体进行下压进而感受到反馈力时维持即可,解决了目前的使能开关会使得用户不断尝试性地持续下压存在的长时间寻找使能位置进而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使能位置的寻找效率;同时,由于第二弹性件进行弹性形变需要一定的力度并且在使能状态时按压体与第二弹性件抵接使得第二弹性体可作为一个按压支撑进而使得操作人员的手部可以得到适当的放松,进而解决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手部需要长时间保持按下但是又不能用力过度的状态,容易产生手部疲劳进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缓解人员手部疲劳,提高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形变方向沿着所述预设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体的第一端的底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块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孔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体的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按压体滑动至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所述按压体滑动至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所述第一凸起压缩。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体以及挡片,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体内,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挡片,所述按压体滑动至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时,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所述按压体滑动至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时,所述第二弹性体被所述第一凸起压缩。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体的第一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凸起为圆形凸起,所述挡片为圆环形挡片,所述第一弹性体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所述圆环形挡片的圆环开口的直径大于圆柱状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腔内沿轴向设置有一圆环形限位台阶,所述圆环形限位台阶的圆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环形挡片的直径,所述圆环形挡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抵接在所述圆环形限位台阶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块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上端面朝向外壳的顶壁,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按压体的侧壁面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第一侧面的相对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并与所述第三电极抵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相对,所述第二导电板的第一侧面在所述按压体进行滑动时依次接触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二导电板在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时所述导电板卡设在所述第三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使能按键,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在所述使能按键不受到外力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任意两个电极不接通,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n一逻辑控制单元,其包括复位输入端、使能输入端、使能输出端以及公共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复位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使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公共接线端连接,所述公共接线端和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机器人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后,所述使能输入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接通直至断开期间,控制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导通,以向所述机器人输入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机器人处于使能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使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使能按键,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在所述使能按键不受到外力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接通;在所述使能按键受到的外力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任意两个电极不接通,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一逻辑控制单元,其包括复位输入端、使能输入端、使能输出端以及公共接线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复位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使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公共接线端连接,所述公共接线端和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机器人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后,所述使能输入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接通直至断开期间,控制所述使能输出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导通,以向所述机器人输入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机器人处于使能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使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按键还包括:
一外壳,其内形成有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的滑动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沿着所述预设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
一按压体,其第一端通过所述开口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地插设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按压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导电块,所述按压体用于在受到沿着所述预设方向的压力时带动所述导电块沿着所述预设方向滑动;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以及所述按压体弹性接触,使得所述按压体在没有进行滑动时,所述导电块接通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以使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接通;
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接;所述导电块在受到外力滑动至断开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并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以使所述复位输入端与公共接线端断开直至所述使能输入端与所述公共接线端接通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按压体接触;所述按压体在受到外力滑动至断开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所述按压体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使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体的第一端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使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限位槽/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