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55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结构包括底座、主机壳体、顶盖、扣环、护杆,底座上连接有主机壳体,主机壳体上连接有护杆,护杆与顶盖之间安装有扣环,在助力装置内设置有撑旋结构和塑定件,利用撑旋结构和塑定件与内置框相配合,当端盖将在主机壳体的螺纹处向下摩擦转动时,将会使得内置框以塑定件为支点,将撑旋结构向其内部套进,使得内置框呈伞状打开,将撑旋结构底部穿插支撑在主机壳体的螺纹处,保证旋拧过程中,会给膨胀的气体提供相应的流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器件,广泛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能量转换等方面,是电器设备中是必不可少的零件,在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进行组装;现有的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一般在壳体筒口处设有螺纹,将端盖旋拧住,当电容器内部产生故障时,产生的气体会将端盖向外隆起变形,以致于其螺纹出处的端盖将会摩擦转动,造成之间套接结合得更加紧密,难以将内部膨胀的气体提供相应的流动空间,增加电容器爆炸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结构包括底座、主机壳体、顶盖、扣环、护杆,所述,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主机壳体,所述主机壳体上连接有护杆,所述护杆与顶盖之间安装有扣环,所述扣环包括内撑脚、端盖、助力装置、隔板,所述内撑脚间接配合在主机壳体上,且安装有助力装置,所述端盖通过隔板与顶盖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装置包括复转体、内置框、撑旋结构、顶翻头、塑定件,所述复转体连接在内置框上,所述内置框内部安装有撑旋结构,且连接有顶翻头,所述顶翻头与塑定件之间连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框通过撑旋结构与端盖间接配合,始终在端盖外圆周保证四足支撑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定件包括弧括条、胶头、侧片、磨合带、调节锉,所述弧括条连接胶头上,所述胶头连接有顶翻头,且与调节锉间接配合,所述调节锉连接在磨合带之间,所述侧片连接在调节锉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旋结构包括平翘装置、扩翼、应力斗、扭簧、引转脚,所述平翘装置安装在扩翼和应力斗之间,所述扩翼一侧连接在引转脚上,另一侧连接有扭簧,所述应力斗与顶翻头过渡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与内置框的孤形内部间接配合,将会不断向上滑动,使得扭簧更加贴合内置框的孤形内部,在内置框内壁形成半圆支撑,更好分散压力,来提高其本身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翘装置包括窜动件、插件、抓地勾、对夹,所述窜动件活动卡合在应力斗上,且安装有抓地勾,所述抓地勾上连接有对夹,且抓地勾连接在扩翼上,所述对夹之间设有插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件包括连套、堆叠环、压尖,所述连套通过压尖连接在窜动件上,所述压尖间接配合在应力斗上,且之间连接有堆叠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助力装置内设置有撑旋结构和塑定件,利用撑旋结构和塑定件与内置框相配合,当端盖将在主机壳体的螺纹处向下摩擦转动时,将会使得内置框以塑定件为支点,将撑旋结构向其内部套进,使得内置框呈伞状打开,将撑旋结构底部穿插支撑在主机壳体的螺纹处,保证旋拧过程中,会给膨胀的气体提供相应的流动空间。2、本专利技术因弧括条交叉在一起,其胶头转动将会带动其呈麻花状扭拧在一起,使得侧片扣接定位在在引转脚底部,在引转脚可承受范围,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引转脚摩擦滑动在内置框内部,根据其内部直径越来越小,不断收拢的过程中将会引导带动扩翼的V形结构翻转,加强之间的连接关系,便于支撑抵触在内置框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扣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助力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塑定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撑旋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平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插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主机壳体-2、顶盖-3、扣环-4、护杆-5、内撑脚-41、端盖-42、助力装置-43、隔板-44、复转体-431、内置框-432、撑旋结构-433、顶翻头-434、塑定件-435、弧括条-351、胶头-352、侧片-353、磨合带-354、调节锉-355、平翘装置-331、扩翼-332、应力斗-333、扭簧-334、引转脚-335、窜动件-1a1、插件-1a2、抓地勾-1a3、对夹-1a4、连套-a21、堆叠环-a22、压尖-a23。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机壳体2、顶盖3、扣环4、护杆5,所述,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主机壳体2,所述主机壳体2外圆周焊接连接有护杆5,所述护杆5与顶盖3之间安装有扣环4,所述扣环4包括内撑脚41、端盖42、助力装置43、隔板44,所述内撑脚41间接配合在主机壳体2的开口端,且顶部安装有助力装置43,所述端盖42通过隔板44与顶盖3固定连接,所述助力装置43包括复转体431、内置框432、撑旋结构433、顶翻头434、塑定件435,所述复转体431固定连接在内置框432两侧,所述内置框432内部安装有撑旋结构433,且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翻头434,所述顶翻头434沿着塑定件435外圆周等距分布,所述内置框432为锥状夹馍状结构,通过撑旋结构433与端盖42底部间接配合,始终在端盖42外圆周保证四足支撑状态,在助力装置43内设置有撑旋结构433和塑定件435,利用撑旋结构433和塑定件435与内置框432相配合,当端盖42将在主机壳体2的螺纹处向下摩擦转动时,将会使得内置框432以塑定件435为支点,将撑旋结构433向其内部套进,使得内置框432呈伞状打开,将撑旋结构433底部穿插支撑在主机壳体2的螺纹处,保证旋拧过程中,会给膨胀的气体提供相应的流动空间。实施例2如图4-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结合以下结构部件的相互配合,所述塑定件435包括弧括条351、胶头352、侧片353、磨合带354、调节锉355,所述弧括条351交叉焊接连接胶头352底部,所述胶头352外圆周铰接连接有顶翻头434,且与调节锉355间接配合,所述调节锉355设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磨合带354之间,所述侧片353套接连接在调节锉355内部,所述撑旋结构433包括平翘装置331、扩翼332、应力斗333、扭簧334、引转脚335,所述平翘装置331安装在扩翼332和应力斗333之间,所述扩翼332为V形结构,其一侧固定连接在引转脚335内侧,另一侧顶部插嵌连接有扭簧334,所述应力斗333与顶翻头434底部过渡配合,所述扭簧334与内置框432的孤形内部间接配合,将会不断向上滑动,使得扭簧334更加贴合内置框432的孤形内部,在内置框432内壁形成半圆支撑,更好分散压力,来提高其本身的稳定性,所述平翘装置331包括窜动件1a1、插件1a2、抓地勾1a3、对夹1a4,所述窜动件1a1活动卡合在应力斗333内部,且其外接圆上安装有抓地勾1a3,所述抓地勾1a3两侧固定连接有对夹1a4,且抓地勾1a3扣接连接在扩翼332顶部,所述对夹1a4之间设有插件1a2,所述插件1a2包括连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机壳体(2)、顶盖(3)、扣环(4)、护杆(5),所述,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主机壳体(2),所述主机壳体(2)上连接有护杆(5),所述护杆(5)与顶盖(3)之间安装有扣环(4),所述扣环(4)包括内撑脚(41)、端盖(42)、助力装置(43)、隔板(44),所述内撑脚(41)间接配合在主机壳体(2)上,且安装有助力装置(43),所述端盖(42)通过隔板(44)与顶盖(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机壳体(2)、顶盖(3)、扣环(4)、护杆(5),所述,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主机壳体(2),所述主机壳体(2)上连接有护杆(5),所述护杆(5)与顶盖(3)之间安装有扣环(4),所述扣环(4)包括内撑脚(41)、端盖(42)、助力装置(43)、隔板(44),所述内撑脚(41)间接配合在主机壳体(2)上,且安装有助力装置(43),所述端盖(42)通过隔板(44)与顶盖(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43)包括复转体(431)、内置框(432)、撑旋结构(433)、顶翻头(434)、塑定件(435),所述复转体(431)连接在内置框(432)上,所述内置框(432)内部安装有撑旋结构(433),且连接有顶翻头(434),所述顶翻头(434)与塑定件(435)之间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框(432)通过撑旋结构(433)与端盖(42)间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式网状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定件(435)包括弧括条(351)、胶头(352)、侧片(353)、磨合带(354)、调节锉(355),所述弧括条(351)连接胶头(352)上,所述胶头(352)连接有顶翻头(434),且与调节锉(355)间接配合,所述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京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