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445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系统环境具备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这三个基本特性。利用虚拟技术制作课件,可以使变电运维人员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放心的去操作,还可以反复进行多次训练,有效提升培训质效,帮助变电运维人员快速提升专业技能;以拓展VR培训课程开发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为抓手,按照“重实效、强教学、多功能、系统化”的VR课程开发要求,以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提升为切入点,将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技术、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实践相融合,打造高端学习体验,着力探索VR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运维技术培训
,具体为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家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思路,着力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电能保障。电网结构形态、装备水平、技术力量的快速发展,尤其变电站是电网输配的重要节点,是连接发电、输电和配电等环节的纽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变电站涵盖了大量的电力系统一次及二次设备,是形成电力系统坚强网架的基础,因此,“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须要加强变电站的建设,全面提升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设备的巡视、自诊断等能力,对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培训、研究和实践,能够使变电运维人员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理顺运维与调控、检修等专业的工作流程,确保作业规范有序。因此,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将根据变电运维人员能力成长需求,在本项目中开展智能化变电站VR培训课件开发,主要包含搭建智能化VR培训课程体系,对智能变电站精细化建模,开发智能化变电站实训系统。通过现实虚拟技术开发智能化变电站实训课程,解决传统培训的弊端,弥补现实条件无法满足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帮助变电运维人员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整体性提升培训质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所述基于VR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工作盘点法”对变电运维人员的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列出需要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执行的流程,形成变电运维人员工作任务清单;S2:专家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将相关成果反馈给3-5名变电运维工作专家打分,专家按照任务与个人、组织绩效的关系大小进行打分,并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经过多轮评价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得到变电运维人员的核心任务;S3:课程体系搭建。根据核心任务,搭建变电运维人员智能化变电站VR实训培训课程体系,包含课程名称、主要内容、开发时间等;S4:采用真实工作场景拍摄的手段对220kV智能变电站设备及5项实训VR课件的素材进行采集。拍摄所用的摄像机必须为专业级VR全景相机支持8K及3D防抖;S5:通过建模人员在三维建模型软件3DMAX、MAYA、C4D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的搭建和UV的拆分,并在图形制作软件Photoshop、SubstancePainter、SubstanceDesigner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纹理贴图制作;S6:为了在虚拟环境中让模型能够产生光照、阴影、自身AO,需要在3DMAX软件中对三维模型进行Vray类型灯光的制作,并对要进行烘焙的设备模型进行3通道UV信息的拆分;S7:根据三维引擎对模型文件的需求,须将模型文件的格式转换成.FBX格式文件进行存储,才能将三维模型导入到三维引擎中进行识别,程序才能对其进行操作;S8:通过HTC的VIVE设备来实现VR的呈现,在Unity引擎中通过C#语言的开发来实现Unity与VIVE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人机的交互功能。程序开发人员初步完成所有交互功能的开发,但是每个交互功能模块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偶合性的逻辑问题,这种问题是开发人员不可预测的程序问题,因此需要发布测试版本;S9:内部进行VR课件测试,完成课件的修改;S10:确认完成所有的修改后才能发布最终成品VR培训课件,并将成品VR培训课件通过U盘的形式发给石家庄供电公司,后续完善典型案例集出版、申报专利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石家庄供电公司组织项目验收。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模型制作采用厘米作为制图单位;模型不可出现共面、四边面以上的面、废面、漏面、比例失调等;相同三维实体模型,需采用关联复制或镜像;模型制作过程中需真实地反应对象布局、坐标、高度、外形,各项参数需与项目需求一致。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型精度可划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高精度模型和中等精细度模型,其中附属设备与场景模型应采用中模标准制作,主要设备应采用高模标准制作;模型本体制作需要在保证三维模型最佳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保证性能;最终提交的贴图格式一致采用TIF文件格式。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需满足数额为2的N次方,如512*512,1024*1024,除特殊情况下,图片最大尺寸不能超过2048*2048;贴图不可出现UV拉伸、UV错乱等现象;为了控制数据量、节约资源、附属设备的镂空形式应采用透明贴图的处理方式。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中,贴图需采用PBR处理技术,最终提交的贴图格式可为AlbedoTransparencymap、MetallicSmoothnessmap、Normalmap;在模型完成后需统一贴图以及材质球命名,并且清除掉在模型中未使用的材质节点;所有动画的模型要求合理分组,每个动作只控制一个分组;动画制作符合常规,符合业务要求;要求在特效美观且不脱离真实,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合理控制性能消耗。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中,验收清单有:具体清单如下:220kV智能化变电站精细化模型1套;变电运维人员智能化变电站VR培训课程体系1套,包含智能化变电站日常设备巡视、设备异常事故处理等实训课程,1号主变压器回路设备日常巡视、1号主变压器冷却回路切换与试验、1号主变压器油温异常的检查处理、1号主变压器保护动作跳闸的检查处理、1号变压器由运行转检修,各电压等级的母线由运行转检修,各电压等级的某一开关及线路运行转检修,各电压等级的母线由运行转检修,各电压等级的某一开关及线路运行转检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按照“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VR培训课程开发理念,以拓展VR培训课程开发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为抓手,按照“重实效、强教学、多功能、系统化”的VR课程开发要求,以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提升为切入点,将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技术、电力企业人才培养实践相融合,打造高端学习体验,着力探索VR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思路,为实现“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后续的落地辅导,制作软硬件使用说明,协助内部师资使用VR实训系统,掌握VR实训课程的授课方法,便于后期对VR实训课程的推广与传播,协助内部师资完成VR实训课的讲解与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VR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使用“工作盘点法”对变电运维人员的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列出需要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执行的流程,形成变电运维人员工作任务清单;/nS2:专家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将相关成果反馈给3-5名变电运维工作专家打分,专家按照任务与个人、组织绩效的关系大小进行打分,并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经过多轮评价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得到变电运维人员的核心任务;/nS3:课程体系搭建,根据核心任务,搭建变电运维人员智能化变电站VR实训培训课程体系,包含课程名称、主要内容、开发时间等;/nS4:采用真实工作场景拍摄的手段对220kV智能变电站设备及5项实训VR课件的素材进行采集,拍摄所用的摄像机必须为专业级VR全景相机支持8K及3D防抖;/nS5:通过建模人员在三维建模型软件3DMAX、MAYA、C4D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的搭建和UV的拆分,并在图形制作软件Photoshop、Substance Painter、Substance Designer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纹理贴图制作;/nS6:为了在虚拟环境中让模型能够产生光照、阴影、自身AO,需要在3DMAX软件中对三维模型进行Vray类型灯光的制作,并对要进行烘焙的设备模型进行3通道UV信息的拆分;/nS7:根据三维引擎对模型文件的需求,须将模型文件的格式转换成.FBX格式文件进行存储,才能将三维模型导入到三维引擎中进行识别,程序才能对其进行操作;/nS8:通过HTC的VIVE设备来实现VR的呈现,在Unity引擎中通过C#语言的开发来实现Unity与VIVE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人机的交互功能,程序开发人员初步完成所有交互功能的开发,但是每个交互功能模块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偶合性的逻辑问题,这种问题是开发人员不可预测的程序问题,因此需要发布测试版本;/nS9:内部进行VR课件测试,完成课件的修改;/nS10:确认完成所有的修改后才能发布最终成品VR培训课件,并将成品VR培训课件通过U盘的形式发给石家庄供电公司,后续完善典型案例集出版、申报专利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石家庄供电公司组织项目验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VR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技术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工作盘点法”对变电运维人员的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列出需要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执行的流程,形成变电运维人员工作任务清单;
S2:专家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将相关成果反馈给3-5名变电运维工作专家打分,专家按照任务与个人、组织绩效的关系大小进行打分,并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经过多轮评价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得到变电运维人员的核心任务;
S3:课程体系搭建,根据核心任务,搭建变电运维人员智能化变电站VR实训培训课程体系,包含课程名称、主要内容、开发时间等;
S4:采用真实工作场景拍摄的手段对220kV智能变电站设备及5项实训VR课件的素材进行采集,拍摄所用的摄像机必须为专业级VR全景相机支持8K及3D防抖;
S5:通过建模人员在三维建模型软件3DMAX、MAYA、C4D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的搭建和UV的拆分,并在图形制作软件Photoshop、SubstancePainter、SubstanceDesigner等中进行设备模型纹理贴图制作;
S6:为了在虚拟环境中让模型能够产生光照、阴影、自身AO,需要在3DMAX软件中对三维模型进行Vray类型灯光的制作,并对要进行烘焙的设备模型进行3通道UV信息的拆分;
S7:根据三维引擎对模型文件的需求,须将模型文件的格式转换成.FBX格式文件进行存储,才能将三维模型导入到三维引擎中进行识别,程序才能对其进行操作;
S8:通过HTC的VIVE设备来实现VR的呈现,在Unity引擎中通过C#语言的开发来实现Unity与VIVE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人机的交互功能,程序开发人员初步完成所有交互功能的开发,但是每个交互功能模块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偶合性的逻辑问题,这种问题是开发人员不可预测的程序问题,因此需要发布测试版本;
S9:内部进行VR课件测试,完成课件的修改;
S10:确认完成所有的修改后才能发布最终成品VR培训课件,并将成品VR培训课件通过U盘的形式发给石家庄供电公司,后续完善典型案例集出版、申报专利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石家庄供电公司组织项目验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R的高压变电站仿真模拟培训操作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纪良张涛张媛媛丁文阁刘志勇李洪雷贾卫军郭文胜彭树清马超赵志峰霍维光刘建辉张兰钦于世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