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403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属于内窥镜光纤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负责传像的传像光纤主体,所述传像光纤主体的内侧具有多根相互平行排布的光纤束,所述传像光纤主体的端面安装有增光透镜模块,所述增光透镜模块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内侧对应的光纤束的端面抵触接触,所述增光透镜模块由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组成,所述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均为凹面镜,所述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用于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通过设计了本方案,利用端面的凹透镜可增加传像光纤主体中光纤束传递光线射出时的发散角,而利用光线具有可逆性的特性,进而增加照明取像范围,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检测部位的病变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窥镜光纤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工业内窥镜是一种利用纤维光学和光学、精密机械及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光学仪器,它利用光导纤维的传光、传像原理及其柔软弯曲性能,可以对的隐蔽部位方便地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查,既不需设备的解体,亦不需另外照明,只要有孔能使窥头插入,内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既可直观,亦可侧视,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方便发现病变,需要光照亮体腔内的区域尽可能与摄影系统的视场区域相匹配,而光照亮体腔的区域由照明光的发散角决定。但是现有的方案中,采用玻璃棒或者透镜的方式增加光线发散角,实际使用中,发出光线的角度仍有限,使得内窥镜照明取像范围有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包括负责传像的传像光纤主体,所述传像光纤主体的内侧具有多根相互平行排布的光纤束,所述传像光纤主体的端面安装有增光透镜模块,所述增光透镜模块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内侧对应的光纤束的端面抵触接触,所述增光透镜模块由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组成,所述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均为凹面镜,所述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用于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透镜安装在内侧透镜的顶部,所述外侧透镜的底面与内侧透镜的顶面吻合,所述内侧透镜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内侧对应的光纤束的端面抵触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透镜的顶面为外凹面,所述外侧透镜的底面为第二内凹面,所述外侧透镜的截面为顶部以及底部均具有内凹弧面的梯形。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透镜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内凹面,所述内侧透镜为底部具有第一内凹面圆柱状透镜,所述第一内凹面的顶部具有外凸面,所述内侧透镜顶部的外侧沿圆周方向一体式设置有环形延伸部。进一步地,所述外凸面延伸至环形延伸部的外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透镜的底部插设在传像光纤主体的内侧。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的直径为160~240μm。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传像光纤主体内侧的顶部预留出空间,即光纤束的顶端位于传像光纤主体的顶端的下方;B、外侧透镜的底面与内侧透镜的顶面耦合,外侧透镜的底面以及内侧透镜的顶面为耦合面,确保外侧透镜和内侧透镜的耦合面完全贴合,且外侧透镜的中点与内侧透镜的中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传像光纤主体的轴线重合;C、内侧透镜的底部插设在传像光纤主体顶部的内侧,将内侧透镜的底面与光纤束的顶面耦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计了本方案,利用端面的凹透镜可增加传像光纤主体中光纤束传递光线射出时的发散角,而利用光线具有可逆性的特性,进而增加照明取像范围,方便医护人员查看检测部位的病变情况。2、且内侧透镜顶部的外凸面便于与外侧透镜底部的外凹面贴合,可减少光线的折损,进而保证取像的亮度。3、通过设置了内侧透镜顶部的环形延伸部,其横截面积大于外侧透镜的底面积,与外侧透镜不重合的部分便于接受在对应部位经过漫反射的光线,便于提升内侧透镜的亮度,方便光线的传递。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光的光路图;图中:1、传像光纤主体;101、光纤束;2、增光透镜模块;201、外侧透镜;202、内侧透镜;203、环形延伸部;204、第一内凹面;205、外凸面;206、外凹面;207、第二内凹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包括负责传像的传像光纤主体1,传像光纤主体1的内侧具有多根相互平行排布的光纤束101,传像光纤主体1的端面安装有增光透镜模块2,增光透镜模块2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对应的光纤束101的端面抵触接触,增光透镜模块2由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组成,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均为凹面镜,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用于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外侧透镜201安装在内侧透镜202的顶部,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与内侧透镜202的顶面吻合,内侧透镜202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对应的光纤束101的端面抵触接触,外侧透镜201的顶面为外凹面206,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为第二内凹面207,外侧透镜201的截面为顶部以及底部均具有内凹弧面的梯形,内侧透镜20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内凹面204,内侧透镜202为底部具有第一内凹面204圆柱状透镜,第一内凹面204的顶部具有外凸面205,内侧透镜202顶部的外侧沿圆周方向一体式设置有环形延伸部203。本实施例中,外凸面205延伸至环形延伸部203的外侧壁,便于增加横截面积,内侧透镜202的底部插设在传像光纤主体1的内侧。本实施例中,光纤束101的直径为160~240μm。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的顶部预留出空间,即光纤束101的顶端位于传像光纤主体1的顶端的下方;B、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与内侧透镜202的顶面耦合,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以及内侧透镜202的顶面为耦合面,确保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的耦合面完全贴合,且外侧透镜201的中点与内侧透镜202的中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传像光纤主体1的轴线重合;C、内侧透镜202的底部插设在传像光纤主体1顶部的内侧,将内侧透镜202的底面与光纤束101的顶面耦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制备时,将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的顶部预留出空间,即光纤束101的顶端位于传像光纤主体1的顶端的下方,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与内侧透镜202的顶面耦合,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以及内侧透镜202的顶面为耦合面,确保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的耦合面完全贴合,且外侧透镜201的中点与内侧透镜202的中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与传像光纤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责传像的传像光纤主体(1),所述传像光纤主体(1)的内侧具有多根相互平行排布的光纤束(101),所述传像光纤主体(1)的端面安装有增光透镜模块(2),所述增光透镜模块(2)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对应的光纤束(101)的端面抵触接触,所述增光透镜模块(2)由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组成,所述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均为凹面镜,所述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用于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责传像的传像光纤主体(1),所述传像光纤主体(1)的内侧具有多根相互平行排布的光纤束(101),所述传像光纤主体(1)的端面安装有增光透镜模块(2),所述增光透镜模块(2)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对应的光纤束(101)的端面抵触接触,所述增光透镜模块(2)由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组成,所述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均为凹面镜,所述外侧透镜(201)和内侧透镜(202)用于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透镜(201)安装在内侧透镜(202)的顶部,所述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与内侧透镜(202)的顶面吻合,所述内侧透镜(202)的底部与传像光纤主体(1)内侧对应的光纤束(101)的端面抵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透镜(201)的顶面为外凹面(206),所述外侧透镜(201)的底面为第二内凹面(207),所述外侧透镜(201)的截面为顶部以及底部均具有内凹弧面的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传像光源内窥镜光源增加结构以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透镜(20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内凹面(204),所述内侧透镜(202)为底部具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锐普创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