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86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包括:损耗层、第一电感层、第二电感层和增益层,其中,近距离传感时,无线温度传感器由损耗层、第一电感层和增益层依次相连而成,损耗层和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其余空间为空气;远距离传感时,无线温度传感器由损耗层、第一电感层、第二电感层和增益层依次相连而成,损耗层与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第一电感层和第二电感层之间为空气,第二电感层和增益层之间为空气。该无线温度传感器采取读取固定波长处的透射率大小,可以简化数据读取过程,同时,可以通过改变传感器中电感层的放置方式和个数,可调整传感器近距离传感模式和远距离传感模式,实现在高温恶劣环境下温度的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T对称结构的无线温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传感技术作为信息产业的支柱之一,已经成为衡量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过去的数十年,尤其是在认识到一些满足宇称时间(Parity-time,PT)对称性的非厄米算符具有类似于厄米算符的实数本征值性质之后,基于PT对称系统的传感设计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PT对称系统增强弱微扰传感灵敏度的性质得到理论解释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理参数的传感研究,主要包括粒子检测、温度传感、折射率传感、光学陀螺仪和石墨烯生物化学传感等方面。温度是主要的环境参数之一,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占整个传感器总需求量的40%以上。但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制造过程的复杂性使其成本很高。第二,大多数传感方案采取测量透射峰的位置移动,读取数据方面比较繁琐。第三,传统温度传感器没有增益机制,存在透射波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损耗层、第一电感层、第二电感层和增益层,其中,/n近距离传感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损耗层、所述第一电感层和增益层,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为空气,且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的距离相同;/n远距离传感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损耗层、所述第一电感层、所述第二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所述损失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第二电感层之间为空气,所述第二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为空气,且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损耗层、第一电感层、第二电感层和增益层,其中,
近距离传感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损耗层、所述第一电感层和增益层,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为空气,且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的距离相同;
远距离传感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损耗层、所述第一电感层、所述第二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所述损失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为铌酸锂材料,所述第一电感层和所述第二电感层之间为空气,所述第二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为空气,且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层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感层和所述增益层之间的距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对称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近距离传感时,所述损耗层和所述第一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博赵超史金辉朱正李玉祥李汶佳李增霖王影潘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