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分火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灶分火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分火器是在分火器的出气通道上加一个圆形的挡片,挡片的位置正好在出气通道上方,挡片的直径与出气通道的孔径一致,并且在圆形的挡片上增加若干个孔。此种结构的分火器未能安全解决燃气与空气混合物压力不均匀问题,且火焰有离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燃气和空气流出后压力分布不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和解决分火器产生离焰现象的燃气灶分火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围设形成供燃烧气体和空气混合呈环形的混合腔,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围设形成供燃烧气体和空气混合呈环形的混合腔,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所述上底座沿其周向设置有由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对应位置处向左和/或向右延伸100-140°的挡气板,所述挡气板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围设形成供燃烧气体和空气混合呈环形的混合腔,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所述上底座沿其周向设置有由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对应位置处向左和/或向右延伸100-140°的挡气板,所述挡气板的外端与所述上底座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挡气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外端均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外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挡板的后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前端一体成型式固定,所述第一间隙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内火气道、以及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内火气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为所述第二挡板宽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延伸角度均为50-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延伸角度设置为65°,所述第二挡板的延伸角度设置为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分别由所述进气通道对应位置处的左右两侧至所述下底座的后侧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梅,萧展锋,李庸,黄雷,张璐,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