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755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的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燃气锅炉包括燃烧室和尾部烟道,在燃烧室内采用分区燃烧,形成底部的贫氧燃烧区和中上部的富氧燃烧区;在尾部烟道内设置可隔离的无氨脱硝区,在贫氧燃烧区设置低氮燃烧器,在富氧燃烧区设置多层侧燃烧器和分级送风口,形成不同热流密度的分级燃烧状态,将尾部烟道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回流进燃烧室内,减小燃烧热流密度,降低燃烧室内燃烧均值温度,在无氨脱硝区内设置有无氨脱硝催化剂,并在无氨脱硝催化剂上方设置甲烷喷淋格栅,甲烷喷淋格栅与尾部烟道外的甲烷供给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低氮燃烧和无氨脱硝,有利于降低燃气锅炉的脱硝成本,并避免氨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气锅炉
,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气锅炉,尾气中氮氧化物原始排放量较高,需要配套脱硝装置才能满足废气排放标准,现有的燃气锅炉脱硝装置大多采用以氨水或尿素溶液为还原剂的氨法脱硝工艺,脱硝成本高,且容易产生氨逃逸,会产生氨污染问题,因此,有待研发一种新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从燃烧阶段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并结合无氨脱硝技术进行脱硝控制,从而保证燃气锅炉的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所述燃气锅炉包括燃烧室和尾部烟道,在燃烧室内采用分区燃烧,形成底部的贫氧燃烧区和中上部的富氧燃烧区;在尾部烟道内设置可隔离的无氨脱硝区,在贫氧燃烧区设置低氮燃烧器,在富氧燃烧区设置多层侧燃烧器和分级送风口,形成不同热流密度的分级燃烧状态,将尾部烟道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回流进燃烧室内,减小燃烧热流密度,降低燃烧室内燃烧均值温度,在无氨脱硝区内设置有无氨脱硝催化剂,并在无氨脱硝催化剂上方设置甲烷喷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所述燃气锅炉包括燃烧室和尾部烟道,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内采用分区燃烧,形成底部的贫氧燃烧区和中上部的富氧燃烧区;在尾部烟道内设置可隔离的无氨脱硝区,在贫氧燃烧区设置低氮燃烧器,在富氧燃烧区设置多层侧燃烧器和分级送风口,形成不同热流密度的分级燃烧状态,将尾部烟道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回流进燃烧室内,减小燃烧热流密度,降低燃烧室内燃烧均值温度,在无氨脱硝区内设置有无氨脱硝催化剂,并在无氨脱硝催化剂上方设置甲烷喷淋格栅,所述甲烷喷淋格栅与尾部烟道外的甲烷供给系统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所述燃气锅炉包括燃烧室和尾部烟道,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内采用分区燃烧,形成底部的贫氧燃烧区和中上部的富氧燃烧区;在尾部烟道内设置可隔离的无氨脱硝区,在贫氧燃烧区设置低氮燃烧器,在富氧燃烧区设置多层侧燃烧器和分级送风口,形成不同热流密度的分级燃烧状态,将尾部烟道内的高温烟气通过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回流进燃烧室内,减小燃烧热流密度,降低燃烧室内燃烧均值温度,在无氨脱硝区内设置有无氨脱硝催化剂,并在无氨脱硝催化剂上方设置甲烷喷淋格栅,所述甲烷喷淋格栅与尾部烟道外的甲烷供给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室内燃烧热流密度高的区域内设有扰动风口,所述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的一端与尾部烟道的出口相连通,且强制烟气再循环管路靠近尾部烟道的出口端设有热循环风机,所述热循环风机的排气风箱通过布风管路与扰动风口相连通。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氮燃烧器包括燃气管和圆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本万李国政岳建新原星陈瑜翟惠煦肖纪军毛晓刚吕宁刘晨王大刚刘升启张爱庆任长青郭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