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708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解决了现有核动力管道吊架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管夹、第一金属导杆、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支撑减振性好,有效保护核动力管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动力管道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
技术介绍
核动力管道系统是现代核动力装置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程结构之一,同时也是振动噪声的重要传播途径。一般而言,核动力管道的振动噪声主要来源于激励设备的振动及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且通过管道吊架传递到基础。核动力管道由于其运输物质的特殊性,对其减振的要求更高,如果减振不足,极有可能损坏吊架和管道,从而导致泄露等安全问题,加上随着现代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管道的振动噪声问题显得越发突出。但是现有的核动力管道由于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核动力管道吊架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包括管夹、第一金属导杆、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和减振组件,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安装面板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铰接,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二金属导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安装面板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铰接。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杠杆结构,将管夹上承受的载荷通过杠杆结构传递至第二金属导杆,再由金属导杆传递至减振组件中,并通过减振组件减振,提高整个减振吊架的减振性能。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第二金属导杆铰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安装面板铰接于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铰接于第三铰接点,多个第一铰接点沿第一金属导杆呈对称分布,多个第二铰接点沿第一金属导杆呈轴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为多个,所述杠杆结构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分布,每个所述杠杆结构对应铰接一个第二金属导杆。多个杠杆结构能够将管夹上的载荷分布在多个阻尼模块上,起到更好的减振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结构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均匀分布,这样当管夹上承受的载荷能均匀分布在不同的阻尼模块中进行振动分解消耗,从而更好提高整个减振吊架的减振性能。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和空心管,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空心管,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面板,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空心管中且与所述空心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金属导杆与所述杠杆结构铰接,所述密封壳体内设置有减振块,所述减振块围合所述滑块,所述空心管与所述安装面板连接。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减振块为金属橡胶块。针对整个减振吊架结构,金属阻尼橡胶在发生大位移变形的情况下,才会重复产生丝网间摩擦进而产生较大阻尼,而核动力管道的振动多数为微幅振动,故而需要将产生的微幅振动放大产生足够的位移而增加吊架结构的阻尼,提高吊架的减振性能,在本结构中通过杠杆结构来放大管道通过管夹传递至第一金属导杆的微幅振动,由于杠杆从第一金属导杆铰接点到安装面板铰链点的臂长要小于从第二金属导杆铰链点到安装面板铰链点的臂长,这样传递到阻尼模块第二金属导杆的振动就被以臂长比的比例等比例放大了,进而使金属橡胶产生较大位移,并进一步通过增大阻尼消耗,提高了整个吊架的减振性能。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密封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采用调节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与密封壳体的接触部位还设置有止回垫片。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减振块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减振块和下减振块,所述减振块的轴向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减振块和下减振块相向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容纳所述滑块。进一步地,所述上减振块和所述下减振块沿所述滑块高度方向的中线呈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减振块的尺寸大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尺寸。对每个阻尼模块,金属橡胶块的上下方向尺寸应当略大于密封壳体的内部空间,这样在组装完成后金属橡胶会产生一定的压缩量,进而产生一定的预载荷,在预载荷存在的情况下吊架才能对管道进行有效承载;同时有一定预载荷存在的情况下,金属橡胶材料本身特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如更大的阻尼和能量损耗,这对于吊架隔振是具有积极效果的。同时,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面全密封,在扣死后能够使金属橡胶材料与吊架安装环境隔离出来,原因在于金属橡胶材料本身为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相变转化为马氏体,在核动力装置的腐蚀环境下容易发生快速氧化及腐蚀而失去功能,外壳的密封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金属橡胶材料的失效。而金属橡胶的预压缩量可以通过调节螺栓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并根据金属橡胶结构的非线性特点,在拧紧调节螺栓时密封壳体对金属橡胶块产生更大的压缩量而增加金属橡胶块的刚度;相反在放松调节螺栓时密封壳体对金属橡胶块的压缩减小,进而减小金属橡胶块的刚度。由于吊架载荷与调节螺栓力矩存在确定关系,通过改变调节螺栓力矩可将将吊架载荷调整到现场管道安装所需要大小,然后再固定止回垫片,防止在振动等工作载荷下调节螺栓位置发生移动而影响阻尼模块刚度。密封壳体的上下表面同时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在发生地震等极端冲击载荷时,吊架结构发生大的位移,滑块迅速卡死在密封壳体的上下表面处,使吊架成为一个刚性结构,避免管道发生进一步变形,保证核动力管道的安全。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外延部,安装螺栓穿过所述外延部与所述安装面板连接,从而实现阻尼模块与安装面板的连接。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上连接耳,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下连接耳,所述上连接耳和下连接耳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密封壳体的每个部分为中心开设第二通孔的空心圆柱结构,上减振块和下减振块分别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中,密封壳体通过两对调节螺栓安装扣死,密封壳体上下两端扣死后具有一定密封性,调节螺栓设置有止回垫片。本专利技术优选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所述管夹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且每部分呈半圆形结构,管夹上下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核动力管路上下位置外壁处,通过螺栓夹紧核动力管道系统。在具体安装时,安装顺序为:上壳体-上减振块-第二金属导杆-下减振块-下壳体,并通过调节螺栓扣死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铰接杠杆结构,中部位置焊接有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1)、第一金属导杆(2)、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1),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9),所述安装面板(9)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11)和减振组件(18),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18)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9),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9)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所述安装面板(9)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铰接,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和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与第二金属导杆(1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5)的一端均与安装面板(9)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1)、第一金属导杆(2)、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夹(1),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另一端穿过安装面板(9),所述安装面板(9)的下端连接有所述阻尼模块,所述阻尼模块包括第二金属导杆(11)和减振组件(18),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组件(18)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面板(9),所述杠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板(9)的上方,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所述安装面板(9)和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1)铰接,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和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与第二金属导杆(1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5)的一端均与安装面板(9)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与第二金属导杆(1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6),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5)的一端均与安装面板(9)铰接于第二铰接点(7),所述第三连接杆(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铰接于第三铰接点(8),多个第一铰接点(6)沿第一金属导杆(2)呈对称分布,多个第二铰接点(7)沿第一金属导杆(2)呈轴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杆(5)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动力管道减隔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彦李鑫张鲲孙磊李朋洲林松邵骁麟席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