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707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井结构,包括:泵井本体结构,主要由包括泵井管道和泵井底阀组成;泵井连接结构,包括:紧固连接环,同轴套设在泵井管道外部;连接卡扣,若干个连接卡扣沿周向均匀设置在紧固连接环和泵井管道之间的间隙中;泵井支撑结构,包括:泵井底部径向支撑,至少两个泵井底部径向支撑沿周向设置在泵井管道的外侧,其被配置成限制泵井管道的径向位移;前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和后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分别设置在泵井管道的前后两侧,二者被配制成限制泵井管道的环向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支撑、抗屈曲、抗振的作用,保证了泵井管道在特殊工况能够保证其强度、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井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LNG储罐
,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减振抗屈曲的泵井结构。
技术介绍
LNG储罐中需要用到进行液体外输的潜液泵,一般潜液泵的作用在于将液体从储罐中输送并气化外输或直接进行液态装船车。近些年来,随着船舶加注市场的兴起,LNG储罐中新设置了一种新的潜液泵型即装船泵,装船泵的作用主要是将LNG储罐中液体输出进行小船返输加注。由于返输装船的流量比液态装车的流量大很多,且船舶停靠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故装船泵的流量比传统潜液泵的流量大很多。而储罐内部将泵送液体输送至储罐外部的管道称为泵井。目前,用于LNG储罐的泵井通常采用的是24”的传统泵井结构,其中容纳的是作为低压输出用途的小流量潜液泵。而针对装船输出用途的大流量装船泵,采用的是40”的泵井结构。由于泵井管道的许用外压力需满足液位压力与储罐内压之和,增大的泵井尺寸会直接导致液位压力增大间接带来泵井管道承压能力的不足。又由于大流量装船泵运行过程中流量较大,产生的扰动较大,造成装船泵井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载荷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井本体结构,主要由包括泵井管道(1-1)和泵井底阀(1-2)组成;/n泵井连接结构,包括:/n紧固连接环(2-1),同轴套设在所述泵井管道(1-1)外部,且与所述泵井管道(1-1)之间存在间隙;/n连接卡扣(2-2),若干个所述连接卡扣(2-2)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紧固连接环(2-1)和泵井管道(1-1)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连接卡扣(2-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泵井管道(1-1)紧固连接,所述连接卡扣(2-2)的至少另一部分可拆卸地钩挂在所述紧固连接环(2-1)上;/n泵井支撑结构,包括:/n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至少两个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井本体结构,主要由包括泵井管道(1-1)和泵井底阀(1-2)组成;
泵井连接结构,包括:
紧固连接环(2-1),同轴套设在所述泵井管道(1-1)外部,且与所述泵井管道(1-1)之间存在间隙;
连接卡扣(2-2),若干个所述连接卡扣(2-2)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紧固连接环(2-1)和泵井管道(1-1)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连接卡扣(2-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泵井管道(1-1)紧固连接,所述连接卡扣(2-2)的至少另一部分可拆卸地钩挂在所述紧固连接环(2-1)上;
泵井支撑结构,包括:
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至少两个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沿周向设置在泵井管道(1-1)的外侧,且每一所述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的上端分别与紧固连接环(2-1)的外壁紧固连接,每一所述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的下端向储罐底部延伸并形成支撑端,所述泵井底部径向支撑(3-1)被配置成限制泵井管道(1-1)的径向位移;
前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2)和后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3),分别设置在所述泵井管道(1-1)的前后两侧,且所述前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2)和后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紧固连接环(2-1)的外壁紧固连接,所述前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2)和后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3)的下端向储罐底部延伸并形成支撑端,所述前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2)和后向泵井底部环向支撑(3-3)被配制成限制所述泵井管道(1-1)的环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井抗屈曲结构,所述泵井抗屈曲结构包括:
泵井加强圈,沿所述泵井管道(1-1)轴向设置至少3道,每道所述泵井加强圈包含至少3道环向均匀布置的肋板支撑;
泵井杆撑(4),沿所述泵井管道(1-1)轴向设置至少3道,每道所述泵井杆撑(4)包含至少2道与所述泵井管道(1-1)径向成一定夹角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4-2)与所述泵井加强圈和储罐内壁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井抗振结构,所述泵井抗振结构采用泵井隔振器(5),若干个所述泵井隔振器(5)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紧固连接环(2-1)和泵井管道(1-1)之间的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泵井隔振器(5)包括隔振器本体(5-1)、隔振器矫正螺栓(5-2)和隔振器连接板(5-3),所述隔振器本体(5-1)的内侧与所述泵井管道(1-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隔振器本体(5-1)的外侧通过所述隔振器矫正螺栓(5-2)固定在所述隔振器连接板(5-3)上,所述隔振器连接板(5-3)与所述紧固连接环(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范嘉堃杨亮黄欢扬帆许佳伟杨春艳郭琦明红芳夏梦莹赵铭睿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