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承座和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66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公开涉及主轴承座和具有该主轴承座的涡旋压缩机,在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其包括:凹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驱动轴在凹部中接合;止推表面,主轴承座通过其支承动涡旋件;以及排油通道,其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排油通道排出,并且还包括供油通道,其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止推表面,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经由供油通道被提供至止推表面。由此,实现对止推表面的更好润滑,并通过控制润滑剂在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中的分配获得预定油循环率,实现对压缩机构内部的良好润滑并避免过多的润滑剂随着排气进入外部系统中而导致系统效率劣化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轴承座和涡旋压缩机
本公开涉及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以及具有该主轴承座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涡旋压缩机通常包括压缩机构、十字滑环、主轴承座、驱动轴等。主轴承座通过止推板支承压缩机构的动涡旋件,并且动涡旋件经由十字滑环相对于压缩机构的定涡旋件进行平动转动以在动涡旋件与定涡旋件之间限定一系列压缩腔,用于对进入涡旋压缩机的流体进行压缩。在涡旋压缩机中,主轴承座的止推板,具体为止推板的与动涡旋件接触的止推表面容易因动涡旋件的平动转动而发生磨损。另外,十字滑环的键由于其与动涡旋件和定涡旋件的不断碰撞也容易发生磨损。通常,通过使主轴承座的凹部中的润滑剂(例如,润滑油)被推压至主轴承座的止推表面和接纳十字滑环的凹槽来解决上述问题。图1a至图4涉及上述常规润滑方式,其中,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常规使用的涡旋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构和主轴承座部分的俯视图和沿图1a的线A-A截取的压缩机构和主轴承座附近的纵向剖视图,图2在图1b的基础上用箭头示出了润滑剂的供给路径,并且图3和图4分别为示出了配装有十字滑环的主轴承座的侧视立体图和俯视图,其中,用箭头示出了润滑剂的供给路径。具体而言,如图1a至图4所示,位于涡旋压缩机底部处的储油槽中的润滑剂例如通过油泵(未示出)被泵送穿过驱动轴2的中心孔21而进入主轴承座1的凹部11中,通过动涡旋件3的平动转动,润滑剂在主轴承座1的凹部11与动涡旋件3的接纳在凹部11中的毂部31之间的间隙中被推压,使得一小部分润滑剂被推出并到达止推表面12,并且剩余的润滑剂通过主轴承座1中的排油通道13排出并返回到储油槽中。到达止推表面12的润滑剂的一部分通过动涡旋件3的端板的平动运动进一步被推至接纳十字滑环4的凹槽14中,由此同时实现了对主轴承座的止推表面12和十字滑环4的键41的润滑。然而,在润滑剂从进入止推表面12至离开止推表面12(到达凹槽14)的供油路径中,动涡旋件的端板与主轴承座的止推板紧紧接触,由动涡旋件3的平动运动导致的间隙非常小,这意味着凹部11中的大部分润滑剂通过排油通道13排出,而用于润滑止推表面12的润滑剂的量非常有限,经常会使止推表面12发生磨损。而且,由于十字滑环4的键41(尤其是用于与定涡旋件5接合的键)高于十字滑环臂,因此润滑剂从进入凹槽14至到达十字滑环4的键41的供油路径会因重力影响而受到限制。润滑剂主要留在上述间隙中,从止推表面12进入凹槽14的润滑剂的量也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提供本公开的总体概要,而不是对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润滑主轴承座的止推表面和十字滑环的主轴承座。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控制润滑剂在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之间的分配来控制油循环率的主轴承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该主轴承座包括:凹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在凹部中接合;止推表面,主轴承座通过止推表面支承动涡旋件;以及排油通道,排油通道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排油通道排出,该主轴承座还包括供油通道,供油通道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止推表面,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经由供油通道被提供至止推表面。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主轴承座还可以包括用于接纳防自转装置的凹槽,并且,该主轴承座还可以设置有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凹槽的供油通道。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该主轴承座包括:凹部,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在凹部中接合;凹槽,凹槽构造成用于接纳防自转装置;以及排油通道,排油通道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排油通道排出,该主轴承座还包括供油通道,供油通道形成在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凹部延伸至凹槽,使得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经由供油通道被提供至凹槽。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可以构造成通过相互配合而使得能够获得预定油循环率,该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控制润滑剂在供油通道与排油通道之间的分配来实现。在上述主轴承座中,所述分配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n的数值来实现,其中,n为供给至供油通道的出口的润滑剂与进入排油通道的润滑剂的分配比率并且n根据下式通过改变以下参数来控制:其中,r1为排油通道的入口的半径,r2为供油通道的出口的半径,v1为润滑剂在排油通道的入口处的速度,v2为润滑剂在供油通道的出口处的速度。在上述主轴承座中,n的数值可以被控制在0.5与1.5之间以使油循环率大于1%且小于2%。在上述主轴承座中,所述分配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供油通道的数目和/或排油通道的数目来实现。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供油通道。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为多个供油通道,所述多个供油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供油通道延伸至止推表面并且所述多个供油通道中的其余供油通道延伸至凹槽。在上述主轴承座中,在供油通道为多个供油通道的情况下,所述多个供油通道可以布置成使得所述多个供油通道的出口均匀地布置在止推表面上,或者所述多个供油通道布置成使得延伸到每个凹槽中的多个供油通道的出口在该凹槽中均匀地布置。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可以为完全相互独立的通道。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的入口与排油通道的入口可以位于凹部的周向壁的同一位置处。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供油通道可以为沿单一方向延伸的通道。在上述主轴承座中,延伸至凹槽的供油通道的出口可以位于凹槽的底表面与侧表面的交界处。在上述主轴承座中,主轴承座可以包括相互分体的主轴承座本体和止推板,止推板提供适于支承动涡旋件的止推表面,供油通道大致竖向地延伸贯穿止推板并且开口于凹槽,排油通道大致斜向地延伸贯穿主轴承座本体并且开口于主轴承座的外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可以具有以上所描述的任一种主轴承座。根据本公开,通过在主轴承座中设置通向主轴承座的止推表面和/或凹槽的供油通道来直接润滑止推表面和接纳在凹槽中的十字滑环,使得能够在止推表面和凹槽中提供更大量的润滑剂,从而实现对止推表面和十字滑环的更好的润滑。此外,通过将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构造成相互配合,借助于控制润滑剂在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中的分配来获得预定油循环率,从而可以在实现对凹槽中的十字滑环以及止推表面的良好的润滑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压缩机构内部的良好润滑并且也可以避免过多的润滑剂随着排气进入外部系统中而导致系统效率劣化等。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1),所述主轴承座包括:/n凹部(11),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在所述凹部中接合;止推表面(12),所述主轴承座通过所述止推表面支承所述动涡旋件;以及排油通道(13),所述排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所述排油通道排出,/n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还包括:/n供油通道(101),所述供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止推表面,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所述润滑剂能够经由所述供油通道被提供至所述止推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1),所述主轴承座包括:
凹部(11),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在所述凹部中接合;止推表面(12),所述主轴承座通过所述止推表面支承所述动涡旋件;以及排油通道(13),所述排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所述排油通道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还包括:
供油通道(101),所述供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止推表面,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所述润滑剂能够经由所述供油通道被提供至所述止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还包括用于接纳防自转装置的凹槽(14),并且,所述主轴承座还设置有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凹槽的供油通道(102)。


3.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座(1),所述主轴承座包括:
凹部(11),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件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驱动轴在所述凹部中接合;凹槽(14),所述凹槽构造成用于接纳防自转装置;以及排油通道(13),所述排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主轴承座的外部,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润滑剂能够从所述排油通道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还包括:
供油通道(102),所述供油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座中并且构造成从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凹槽,使得所述凹部中的所述润滑剂能够经由所述供油通道被提供至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和所述排油通道构造成通过相互配合而使得能够获得预定油循环率,其中,所述相互配合通过控制所述润滑剂在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排油通道之间的分配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的控制能够通过控制n的数值来实现,其中,n为供给至所述供油通道的出口的润滑剂与进入所述排油通道的润滑剂的分配比率并且n根据下式通过改变以下参数来控制:



其中,r1为所述排油通道的入口的半径,r2为所述供油通道的出口的半径,v1为所述润滑剂在所述排油通道的入口处的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敏赵景莲梁计缪仲威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