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359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包括:电路板和散热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的背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BOOST升压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沿左右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散热板上增设散热翅片,能够大幅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能力,增强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压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电压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电压转换装置用于将输入电压转换为固定电压的输出电压,包括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和降压型电压转换装置等。其中,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能够将小电压转换为大电压,被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和电动车驱动等领域。但是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中功率器件耗能高,发热严重,温度过高会影响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大多通过壳体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升压型电压转换装置的散热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压转换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包括:电路板和散热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的背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BOOST升压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沿左右方向延伸。本技术的电压转换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驱动电路用于控制BOOST升压电路启动,BOOST升压电路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更高的输出电压,电路板安装在散热板的背面,电路板中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散热板和散热翅片进行散热,在散热板上增设散热翅片,能够大幅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能力,增强散热能力。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多条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垂直。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散热翅片上开设散热槽,能够使散热翅片中的气流发散,增强散热能力,提高散热效果。可选地,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所述散热风扇的吹风或抽风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相同。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扇向散热翅片吹风或抽风,能够增强散热翅片中的空气流通,提高散热翅片的散热效率。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二极管、MOSFET管和电容,所述储能电感的一端用于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FET管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FET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MOSFET管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用于输出转换后的电压。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BOOST升压电路通过MOSFET管的导通和关断来控制电感储存和释放能量,从而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充电过程中,MOSFET管导通,输入电源的电流流过储能电感和MOSFET管,不断给储能电感充电。放电过程中,MOSFET管关断,储能电感通过二极管和电容进行放电,用于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完成升压。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源IC、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电源IC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MOSFET管的栅极,所述MOSFET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源IC输出PWM信号,通过三极管的放大能够提升电流提供能力,通过三极管的拓扑增加了MOSFET管导通所需的时间,但是减少了关断时间,能够使MOSFET管迅速开通并避免上升沿的高频振荡。可选地,所述MOSFET管为N沟道MOSFET管。可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可选地,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板和所述散热翅片采用铝制成。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铝材料的散热效果好,并且开设散热孔,能够增强电路板到散热板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压变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散热板,2、散热翅片,3、散热槽,4、散热风扇,5、BOOST升压电路,6、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的坐标系中,X轴的正方向表示右方,X轴的反方向表示左方,Y轴的正方向表示前方、即正面,Y轴的反方向表示后方、即背面,Z轴的正方向表示上方,Z轴的反方向表示下方。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包括:电路板和散热板1,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1的背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BOOST升压电路5和驱动电路6,所述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升压电路5的输入端电连接。可选地,所述BOOST升压电路5包括储能电感L1、二极管D1、MOSFET管Q1和电容C1,所述储能电感L1的一端用于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FET管Q1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FET管Q1的栅极与所述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MOSFET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用于输出转换后的电压。具体地,BOOST升压电路5通过MOSFET管Q1的导通和关断来控制储能电感L1储存和释放能量,从而使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充电过程中,MOSFET管Q1导通,输入电源的电流流过储能电感L1和MOSFET管Q1,不断给储能电感L1充电。放电过程中,MOSFET管Q1关断,储能电感L1通过二极管D1和电容C1进行放电,用于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完成升压。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6包括电源IC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2和第二三极管Q3,所述电源ICU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至所述MOSFET管Q1的栅极,所述MOSFET管Q1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接地。所述MOSFET管Q1为N沟道MOSFET管Q1,所述第一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具体地,电源ICU1输出PWM信号,通过三极管的放大能够提升电流提供能力,通过三极管的拓扑增加了MOSFET管Q1导通所需的时间,但是减少了关断时间,能够使MOSFET管Q1迅速开通并避免上升沿的高频振荡。所述散热板1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2,所述散热翅片2沿左右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散热板(1),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1)的背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BOOST升压电路(5)和驱动电路(6),所述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升压电路(5)的输入端电连接;/n所述散热板(1)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2),所述散热翅片(2)沿左右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散热板(1),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1)的背面,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BOOST升压电路(5)和驱动电路(6),所述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升压电路(5)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散热板(1)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2),所述散热翅片(2)沿左右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槽(3),所述散热槽(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2)的延伸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4),所述散热风扇(4)安装在所述散热翅片(2)的一端,所述散热风扇(4)的吹风或抽风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2)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升压电路(5)包括储能电感、二极管、MOSFET管和电容,所述储能电感的一端用于与输入电源电连接,所述储能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MOSFET管的漏极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OSFET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电路(6)的输出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朱朝曙章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希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